1899年,10岁的李大钊迎娶了16岁的赵纫兰。这段包办婚姻被他们经营得让人羡慕。但他却说,世间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

1889年,李大钊,出生在河北唐山一个贫穷的山村。此时,同村的赵纫兰已经6岁,门当户对,知根知底的两家在他们幼时便定下了娃娃亲。

李大钊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几个月就离开人世,而母亲在他两岁时也撒手人寰。可怜的他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两位老人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李大钊。

祖父给他取了小名“憨坨”,就是希望他能容易养活。

7岁时,李大钊在乡塾念书,念到10岁,年迈的祖父母已没有办法再抚养他,便想着让他早点成亲,家里也能有个管事的人。

于是,10岁的李大钊和16岁的赵纫兰成亲了。他管她叫 “姐”,她管他叫 “憨坨”。

婚后第二天,纫兰便脱去婚服换上旧衣服,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家的责任。乱七八糟的家里,不久就被纫兰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她操持家务熟练又利索,对老人也是照顾有加,这些都让“憨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爷爷奶奶相继过世,留给李大钊用作学费的家产被可恨的同族亲戚抢夺,日子变得愈发难过。

李大钊打算退学,回家去做事,帮着纫兰分担一部分家庭重担,被妻子知道后,硬是逼着继续去读书了。

虽然纫兰没有受过教育,也不认识字,但是她识大体,有格局,娴静温柔。

为了让李大钊能安心求学,纫兰总是省吃俭用。她放下面子东拼西凑筹措学费,找邻居亲戚借过,典当过家里的值钱物件,还找过父亲帮忙,她坚信丈夫一定会有好的前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07年,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纫兰为此高兴不已。同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但没多久便夭折了。

纫兰知道现在是李大钊学习的关键时期,她不敢因为太过悲伤而影响到丈夫学习,反而变得更加坚强,总是安慰李大钊,全心全意支持他。

李大钊在日本求学的那几年,也是纫兰最艰苦的日子,她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里,还要想办法给李大钊准备学费生活费。

这个柔韧到骨子里的女人毫无任何怨言,默默地撑起了这个家。

都说婚姻是否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钊先生看到了“姐”的付出,她是他的“姐”,也是他的“母亲”,更是他的“妻子”。他心疼她,包容她,尊重她。

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李大钊到北京任教,别人给他介绍各色名门贵女,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此时的他俩天差地别,一个是知识渊博的北大教授,一个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是,李大钊眼里只有他的“姐”。

1920年春天,李大钊将妻儿从乡下接到北京。怕妻子不适应,特意在租住的房子里砌了一个和老家一摸一样的大炕,希望妻儿在北京也能睡得暖暖和和。

多年的操劳,让赵纫兰的外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加上穿着又朴素,时常被来家里玩的客人认为是保姆,她觉得给丈夫丢脸,一有客人就躲起来。

李大钊知道后,再有客人来,他总是先帮妻子挑选好干净合适的衣服,整理好,再牵着妻子的手一起走出来,郑重地介绍给大家。

他懂得她的付出,所以只要一回家便会帮着做饭,照顾孩子,想尽办法给她减轻家务负担,有空的时候还会教她认字。其实纫兰还不认识字时,就已将“李大钊”三个字刻进骨子里了。

这样幸福平淡的日子在1927年4月28日却戛然而止,李大钊被反动派处以绞刑,自此天人永隔,第二天看到报纸的赵纫兰昏死过去。

此后,赵纫兰独自带着孩子们生活,并为李大钊的丧事奔走。直到6年后,李大钊的灵柩终于得以安葬,她最后的心事已经完成,33天后便随她的“憨坨”去了。

我们总认为那些包办婚姻都会不幸,可日子终究都是自己过出来的。赵纫兰始终相信丈夫李大钊,而李大钊也始终爱护尊重妻子赵纫兰。

斯人已逝,其爱永存。我们不禁要思考,婚姻幸福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作者:小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