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岐秀(重庆大学)

近日,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据敦煌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表示,今年有五六个人报考,但最终无一人来应试。薪资较低成为该岗位“零应聘”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9月25日 澎湃新闻)

据国家公务员网站统计,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最终通过录用人数仅有3.12万人,由此可得,当前国考的录用比已达68:1。但为何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考公背景下,敦煌考古编制岗却出现“零应聘”现象?笔者认为,新时代人才观念中,大家以“薪资”作为衡量一个岗位是否值得应聘的重要指标,是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一大因素;同时,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

以“钱”途来衡量前途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0年高考报志愿阶段,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成绩报考北大考古系就曾遭“冷门专业,如此高分实属可惜”“考古专业就业前景惨淡,家境一般应当报能赚钱的专业”等非议。然而,在事件发展后期,选择坚守热爱的钟芳蓉,陆续收到了来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省考古单位联动为其准备的礼物及多位考古前辈的祝贺。学界的普遍反映,既是对她本人坚定理想的一种肯定和支持,也是对当前社会浮躁功利之风的强烈鞭挞。

以“薪资”将行业一分高下确实有失偏颇。知识改变命运并不只是为了改变存款的结余,而是要改变自身的智慧,提高眼界,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对行业前景的评判不应撇开个人的专长与价值的实现,仅局限于薪资的高低。尤其是年年出现的“毕业生薪资排名榜”,这一排名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果行业整体表现不佳,那么薪资差距就会拉大,这是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薪资排名榜其实背离了学术精神与专业价值。行业竞争本质是人才争夺,人才在任何行业都是其发展的根本,决定一个产业高度的也远非一时之热与薪资水平之高,而应该纵观整个产业的发展脉络,并识别出它对社会运转所承担的责任。

同时,社会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完善机制来保障考古行业的福利待遇,从根本上消解就业者的担忧。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文物领域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编制保障有效加强、考古学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等。这些措施的出台都表明考古事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期,努力实现社会就业资源的均衡化。

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同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者能以理想之力进行抉择,规避功利主义价值观,而不是将“钱途”作为衡量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甚至职业价值高低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