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抑散花开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Masahiko Hirose

当值编辑 | 玄鹤

今天的学习感悟来自一位爸爸。今年,他考上大学的女儿因为抑郁退回在家,他也走进郁金香家长学校进行学习。

家长学校的学习书目,武志红老师的著作《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一书,启发他对自己的过往行为和认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看到,孩子今天出现这样的局面,与自己和妻子的行为息息相关:不允许孩子做自己、一直用自己的意志改造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有条件的爱、过分干预孩子的个人事务.....

这位爸爸深深领悟到:虽然过往的错误已经无法弥补,但回望过去,他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也就知道了改变前进的方向。他坚信:只要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孩子的康复一定会越来越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为郁金香家长学校2022-02班C组18号学员辅导员:锡夏、拾光、刘研莉、木子这是他的一阶段学习第三次心得分享
最近,我读了郁金香家长学校第六课的学习书目——武志红老师的著作《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利用班级共修的机会,我与辅导员桃子老师和茹雅老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今天,再一次读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反思自己与妻儿的关系,感慨良多!现整理成文字,和广大家长们分享。

定律一:成为自己

感悟:自己和妻子不允许孩子做自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武老师说: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2018年6月,孩子面临中考后的两种选择:是读初中起点的免费师范,还是继续读普高考大学?母亲的态度非常明确,必须要孩子读免费师范。在母亲的压力下,孩子被迫填报了湖南文理学院,并且被录取了。
当时,我仔细地问了孩子的想法,孩子说,自己想读普高,不想考师范。其实,按照中考成绩(汨罗市毕业生近6000人,孩子成绩位列第325名),孩子当时可以录取汨罗市最好的高中。
我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场与妻子的权力争夺战,虽然表面上,以我和孩子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但妻子歇斯底里和要死要活的表现,埋下了孩子后来抑郁的隐患。
妻子的表现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我不允许你做自己。
2021年6月高考,孩子虽然分数上了一本线,但正处在抑郁中,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考虑到孩子的现实情况,我们商量后,决定让孩子报考免费师范,虽然孩子内心是极其不愿意的,但还是听从了我们的安排。
虽然孩子最后还是读了大学,但她对当老师是没有热情的,在今年5月份,便嚷嚷着要退学、去复读。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选择,她是被选择、被决定呀!我们的选择,阻断了孩子的自我实现之路。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感悟:父母对孩子的过多管控,会压制孩子的精神胚胎发育,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根据武老师和部分心理学家的观点,孩子一开始是有一个无比重要的精神胚胎的,而且6岁以前基本就发育成熟了。如果6岁以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意志改造孩子,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育的机会。
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似乎印证了这些观点。孩子1岁5个月时,就被送到姑奶奶家寄养;2岁5个月时,就被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读了3年,5岁5个月时,就上了一年级就读。
6岁前,孩子主要由妈妈带,而我的妻子,是一位全能控制型的妈妈!显然,在妻子的控制下,孩子的精神胚胎缺少了发育的机会,这就为孩子的心理成长悲剧埋下了伏笔。
但是,控制性的妻子是永远明白不了这个道理的。
我在家时,妻子就像单位的领导一样,指令一条又一条。我的单位组织党员活动,妻子以孩子为要挟,10天前就命令我不许去。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和睦,我没有跟妻子争吵,但孩子明白我的心,支持我去参加活动。
即使孩子现在处于抑郁状态,她仍要喋喋不休地控制我和孩子,孩子对妻子非常忌惮。
我明白,孩子的精神胚胎一直被压抑着,只是孩子自己并不知道,她只是想照顾好母亲的情绪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感悟:父母与孩子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无比重要,我们过去忽视了与孩子的相处模式,造成了孩子如今内心缺爱的现状。

读完书后,我才发现,我们夫妻,一直以来对爱的理解是狭隘的、错误的!
反思孩子4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我明白了关系胜于一切的含义。
那是2008年寒假,天降大雪。当时,雪有1米多深,孩子仅仅4岁不到。妻子跑到娘家打牌去了,一去就是半个月。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单位。因为水管被冻,生活很不方便。
我生了一个煤炉,留下小孩子一个人在家,自己不得已要去提水做饭弄菜。因此,我对妻子是有怨言的。妻子呢,沉溺于麻将的乐趣中,乐不思蜀!妻子的姑姑心直口快,批评了妻子,而妻子将怨气撒在了孩子和我的身上。
我当然不服气:自己辛辛苦苦带了半个月的孩子,还要遭到责备?于是,和妻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而孩子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其实,像这样的夫妻“权力争斗”模式,常常在我们家上演。
2008年暑假,为了赚钱,我们到深圳和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弟弟家。4岁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和父母在一起啊!可是无知的我们,一心只顾着赚钱,哪能顾得上孩子的心理呢?
现在想来,这些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多大呀!所以,孩子的童年是没有安全感的、是缺少爱的,现在孩子长大了,内心依旧缺爱。
其实,在孩子6岁以后,我也慢慢开始觉察到了这些失误,也做了一些努力。
2012年,我获得进入高中教学的机会,孩子此时读六年级。有一次,孩子被数学老师打得很厉害。我知道,这些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很大。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妻子的不负责任,我毅然从高中学校辞职,回家陪伴孩子。
但我的陪伴是低质量的,只考虑孩子学习的需要,很少考虑孩子心理上的需要,也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在此,我深刻反思: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孩子只有学习好了,我们才会奖励。而真正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给孩子的“爱”是理解的爱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的爱,是满足自己面子需要的爱啊!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接纳的爱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的爱,是满足自己行事意志的爱啊!
于是,2021年春季开学,孩子从学校跑回家,不愿意回学校读书。而我,还逼着她上学啊!

定律四:幸与不幸是自己主动实现的


感悟:自己的过分干预,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轨迹,而这正是孩子不理解和不感激自己的原因,我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呀

当孩子处于抑郁阶段后,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我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主观上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以便更好地治疗,但客观上,我的种种干预性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病情治疗和心灵的健康成长。
孩子挂科了,我与老师沟通,想办法补考过关;孩子与同学相处有困难,我为她指点迷津;孩子跑步难以完成任务,我代劳跑步,但孩子对此不领情,反而责备我没有边界感。
对此,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曾经告诫过我:要放手,哪怕是让她经历一些负面的事件,那也是她成长的的资源啊!在当时,我不以为然。但是,通过学习本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反思,我才明白自己对孩子进行了过多的干预。
我决定,今后,要放手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成长。
基于这个认识,从今年6月8日开始,我开始对孩子实行放手政策。6月8号到6月20号,我离开了孩子大学回到工作单位,孩子独立生活12天;6月29号,孩子独自一人去大学做心理咨询,并且将自己的狗狗成功带回家;7月份,因被狗狗抓伤,孩子自己独立去县城打疫苗(我们住在乡下)。
这期间,为狗狗喂食、铲屎和遛狗等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孩子自己完成的,我们坚持不求不助。
7月12号,孩子去娄底做心理咨询,我们也放手不管,孩子自己着手准备一切事情(买票,与心理老师沟通等)。
我们的勇敢放手,使得孩子有了把控自己人生的机会,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8月22日,孩子提出要上学,并且不要家长陪读。8月23日,孩子自主安排好了上学的行程和学期的规划。这就是我们收获的初步成效!


最后小小总结一下,通过学习,我反思自己多年来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懂得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就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进入郁金香平台学习,就获得了宝贵的成长机会!
虽然,我的心理学目前只是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但毕竟,我摆脱了一无所知的境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离孩子的疗愈又近了一步!家长改变1%,孩子改变99%,我坚信自己能改变,虽然艰难,但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