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初筛表现好的品种明年可以扩大栽培试验面积了。”近日,望着村里的百亩多品种青稞试验田,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派驻寒桑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松鑫难掩喜悦。一大早,稻城县寒桑村甘孜南路片区多品种青稞试验田里,两辆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抓紧作业。经测算,今年试种的17个青稞品种中,5个品种亩产超过200公斤。其中一个品种亩产达到283公斤,创稻城县有记录以来青稞亩产产量新高。

青稞,俗称裸大麦,作为青藏高原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以生育期短、耐寒性强的特点,扎根于高海拔地区,是高原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口粮和致富增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目前,稻城县种植的青稞大多是普通的地方品种,平均亩产量不高,仅170公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调动农牧民积极性、提升青稞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据郭松鑫介绍,在中、省、州、县农业科学院(所、站)和四川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稻城县噶通镇寒桑村实施“甘孜州南路片区多品种青稞试验田项目”,流转100亩耕地,引进17个青稞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经过农业部门精准测产,有5个品种亩产超过200公斤。

其中,“试验品种1”亩产达到283公斤,超过甘孜州平均亩单产量41.5%,较稻城县2021年平均亩单产量提高57%,是稻城县今年平均亩单产量的1.9倍,也是稻城县有记录以来青稞亩产最高产量。

据了解,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作为定点帮扶稻城县的牵头单位,联合其他帮扶单位充分结合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提出七项“硬核”帮扶措施。去年以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流转寒桑村农牧民群众耕地进行种植,所获收益均属当地农牧民所有,同时,常态化为脱贫户开发了2个“田间管理员”公益性岗位。目前,已有不少农牧民主动要求明年将自家土地租给集体。(图由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