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应链金融科技是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一种进化,兼具科技性、产业性和金融性三重属性,本质是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的结合点。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黄金赛道」。

在疫情、国际环境等内外市场压力之下,稳小微就是稳经济,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保链、稳链、强联」是复苏经济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数字化浪潮持续席卷各行各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供应商和服务商,都迫切需要更好用的数字化「工具」,供应链金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尤其是在科技加速渗透的背景下,原来受限于技术条件的各种设想正在具备更多可行性。

然而,想要抢占这个「黄金赛道」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产业本身就是一种连接,新技术的应用对单一环节和主体的服务优化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将核心企业、小微企业等产业各方更紧密地连接起来,推动不同主体之间共生、互生、再生的战略合作关系再进一步,以数字化手段驱动生态内相互赋能、良性循环,才能让供应链金融的价值最大化。

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命题,也关乎供应链金融的「下一站」将去向何处。

在最近举行的2022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峰会上,京东科技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科技战略,给出了一种破题思路。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金融科技群总裁李波强调:「供应链金融科技是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一种进化,兼具科技性、产业性和金融性三重属性,本质是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的结合点。」

从京东科技勾勒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新图景来看,该战略的核心是以以京东云为技术底座,通过数智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双链联动」模式,面向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驱动实体产业「通链+组网」,在助力企业实现「纵横一体」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

1、突破:供应链金融科技

疫情以来,小微企业备受炙烤,攸关小微企业生存的营收、现金流和利润率等指标持续承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疫情带来的线下消费受阻、物流暂停等现实原因之外,「账期困局」正在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企业正处于两头承压的局面,库存备货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部分产业链上的大企业会凭借自身优势地位,延长付款或交货时间,他们在为下游客户发货时又可能被拖延账期。

2021年底,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面向中小企业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8成以上的企业认为所属行业存在账期过程的现象;超过7成的企业在之前一年里有被拖欠款项的情况。

供应链不稳,小微困局难破。

但从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传统模式下对核心企业的过度依赖严重限制了服务效率的提升。「供应链金融面临着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的瓶颈」,李波强调。

点:在主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掌握着数据和业务发展的绝对主导权,业务范围受到较大限制。

线:由于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确权和信用评价的能力过于依赖,金融机构更愿意做核心企业上游的保理融资或信用流转业务,而对于下游经销商的采购融资,由于没有核心企业的担保增信,会将其等同为信用融资,缺乏推广的意愿和能力。

面: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数据处于不同的主体而难以统一归集的问题长期存在。即便是单条供应链的「四流」信息可以形成聚集,但是不同产业链之间还不能「跨链」,更多维的产业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依然无法联通共融。

体:供应链金融所涉及到的生态各方相互之间良性的协同机制还没有建立。

换言之,如果不能打破这种「中心化」的组织和服务模式,「数据孤岛」将长期存在,产业链上占8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也将长期处于资金饥渴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科技以供应链金融科技入局其实是对服务模式的系统性重塑。

其底层逻辑是基于京东对供应链的技术服务能力积累,从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入手,利用新型的供应链数智化技术去打通研、采、产、销、服等各节点,进而实现「四流」数据的闭环并实现平台化归集,使各个环节的数据可留存、可监控、可利用,继而可以通过新型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率、低利率的金融服务

这种解决方案的提出也是基于京东集团对行业的长期深耕与洞察。

一方面,随着集团版图的不断拓展,京东旗下整合全集团技术与服务能力的京东云在零售、物流、城市、金融等产业都有着深厚积累,能够把握不同产业的供应链特征。

另一方面,京东科技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并在之后携手银行等合作伙伴,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矩阵。

此次供应链金融科技战略落地的关键也在于「开放」——从京东供应链走向产业供应链,以「双链联动」集合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模式,推动更多地区和行业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2、落地:「双十模型」全景图

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图景固然极具吸引力,但是面对市场现状,「双联联动」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到底是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效率双提升的?

一个必须厘清的前提是,在整个生态中,京东科技并不是平台的「所有方」,而是能力和服务的输出方——将集团在多个产业链和服务场景中积累的数智化系统和能力、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封装打包为不同的模型与平台,提供给有需求的客户。

根据会上发布的「双十模型」全景图,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涵盖了保理融资系统、征信科技支持系统、支付结算支持系统等10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平台。

并且,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不同细分场景造了更多可用「工具」,比如招投标系统、C2M定制系统、智能物流和数字化仓储等数智供应链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包括地方政府、产业方在内的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SaaS或SaaS+本地化方式灵活部署。

以京东科技与古井集团的合作为例,针对白酒行业上的下游产业链庞大的特点,京东科技构建了包含游供应商融资管理系统、下游经销商业务系统、二批终端业务系统、票据服务系统等模块,并可助力古井集团接入外部和内部系统数据,实现现有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通过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实现相关准入、反欺诈和量化定价。

对于企业而言,产业链管理效率的优化、上下游融资能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提升发展「韧性」,以应对外部市场的波动与变化。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平台也可以作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有利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银行中报来看,供应链金融也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尤其是随着制造业转型、绿色产业和「三农」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上半年各大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迎来快速增长。

典型如中国银行,上半年累计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1.3万亿流动性支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表内外融资。

在股份行中,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达到5424.52亿,同比增长24.0%,其他多家银行供应链金融规模也达到千亿以上。

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数字化、场景化、平台化同样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点。而基于前述「双联联动」平台,他们不仅可以实现批量获客、提升风控水平,更加能够深入产业打造差异化优势。

从京东科技的破题思路不难看出,京东科技所给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重点并非只在于「授人以鱼」,即资金融通,更在于「授人以渔」,即在服务能力上,实现从单纯金融服务向企业经营解决方案的升级。

而从更高维度来看,它正在实现从「财务价值创造」向「产业价值创造」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