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美国近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大力加息。从3月份至今,美联储迅速将联邦基准利率从零提高到3%,在6月、7月和9月的议息会议分别加息了75个基点。

如果不能看到通胀预期的转向和通胀数据的明显下跌,市场预期美联储还可能在11月的议息会议上再加息75个基点。这一次,美联储是铁了心要坚持加息不动摇,直到通胀得到有效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通胀创下40年来的新高

美联储如此激进的加息和果决的态度,使得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标普500已从高点回撤了23%,跌入熊市;恒生指数跌破18000点,创下11年来新低;甚至连一向特立独行的大A股,也不得不再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

一个小小经济变量的改变竟有如此大的魔力,究竟加息是如何抑制通胀的、又为什么会导致股市下跌呢?

加息为什么会导致股市下跌?

按照教科书上的解释,根据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Discount Model,DDM),一家公司的合理估值为其存续期内派发给股东红利的净现值,即将未来所有派发的股息以市场利率进行贴现。当市场利率提高时,公司的股价自然就会下跌。

现实世界显然要复杂得多。事实上,加息并不直接影响股市,而是首先影响低风险的套利市场,只有套利市场运行受阻时,投资市场才会受到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商业银行的「借短贷长」无法有效运作。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赚息差,即以较低利率吸收公众短期存款,然后以较高利率放贷赚取其中的差价。正常情况下,不管市场利率如何变化,这都是个旱涝保收的生意。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当市场短期风险急剧上升、随之短期利率快速上升时,银行可赚的息差就会减少。极端情况下,短期利率上升如此之快,以至于超过了长期利率,长短期利率之间出现了倒挂,银行的借短贷长完全不能成立,套利市场无法正常运作。

不幸的是,这就是美国金融市场当下的情况。代表短期利率的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9%,代表长期利率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7%,长短期利率之间出现了约20个基点的倒挂。

美国的长短期利率之间出现了倒挂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致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再叠加日益紧张的国际地缘局势,使得市场短期风险不断上升,银行开始惜贷,经济前景黯淡,股市大幅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加息导致短期风险上升、套利市场运作受到影响的时候,股市才会下跌。而正常情况下,加息一般都发生在经济的繁荣周期——此时由于产业和技术革命而使得经济过热。因此即使此时加息,由于乐观的经济前景,股市也可能继续上涨。

最近几轮美国的加息周期就是如此。从90年代至今,美联储一共有5次主要的加息,其中在4次加息的周期当中,美股都出现了上涨的情况,甚至股票涨幅并不比降息周期低。

资本主义的核心不是资本,而是信贷和信用,它直接受到风险、利率的影响。表面上投资市场的升跌,背后的动力是信用的变化,即无风险套利市场的变化

加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明白了通货膨胀的来源,自然就明白了加息是如何抑制通胀的。通胀的来源简言之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因此,要抑制通胀,就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供给端,要持续增加商品的生产;需求端,要减少货币的数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进而降低居民对商品的需求。

而增加商品供给,这是全社会的事,已经超出了央行的能力范围,央行只能以加息缩表的方式通过减少总需求来遏制通胀。

我们以消费者的买房决策为例,看看加息会增加多少成本。一年前,美国的房贷利率约为3%,经过美联储的持续加息,美国的房贷利率已经飙升到6%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房贷利率已经飙升到6%以上

假定一位购房者需贷款50万美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则他一年前的月供为2108美元,还款总额为76万。而如今月供需要3000美元,还款总额为108万。假定以后房贷利率维持不变,购房者每月需多还款900美元,总共需要多还款32万美元。

任何理智的购房者看到上述数字都会放弃购房计划。美联储通过加息提高了房贷利率,从而降低了投资者对买房的需求,房地产商自然也就会减少住房投资,从而降低了社会总需求。

以上只是加息对降低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总需求的所有构成领域——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加息,特别是迅猛的加息,都对降低需求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作用逻辑也都大同小异。

在美联储的坚定加息下,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见顶。在7月份创下9.1%的峰值后,近两个月已经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

美联储坚持加息不动摇

诸多迹象表明美国的通胀很可能会持续下降:国际原油价格已从最高130美元下跌了近40%,回落到俄乌战争之前的水平;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也从高点下跌了20%左右。

但鲍威尔应该也很清楚,无论他怎样加息,美国的核心通胀都不可能很快降到2%的美联储目标水平。他只能竭力在需求端做文章,甚至不惜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在供给端,他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