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曾说过:“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位妈妈跟我分享过自己儿子的一件小事。

为了锻炼三岁孩子的独立性和胆量,有一次带孩子在外面吃饭,孩子不小心把筷子弄到了地上。她就温和地告诉孩子:“宝宝最棒了,宝宝的筷子掉了,自己去拿一个吧,喏,就在收银台那个阿姨那里。”边说她还边给孩子指了一下。
儿子朝她指的方向扫视了一圈,但还是不愿意去,要妈妈自己去拿。她一开始还很有耐心,告诉孩子:就是那里啊,很近的,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你都三岁了。这样磨蹭了好久,孩子还是不愿意动。
然后她就生气了,说话声音也抬了上去。“就在那里啊,你看不见嘛,你过去就看到了,都这么大了这点事都做不好嘛”。看到妈妈生气了,孩子这才磨蹭着离开了座位。
走到前面一桌时,有奶奶提醒了一下孩子:就走到前面红衣服的人座位那里,那个台子上就是。孩子听到这句话,朝奶奶露了个笑脸,然后飞快地去拿了筷子就回来了。

回来后,妈妈也是纳闷了好久,为什么一开始跟孩子说了位置孩子就是不愿意去呢?后来碰巧要蹲下来捡东西,才恍然大悟。

不到一米的身高,平时看到的也就是双腿和各种桌子柜子,在餐厅,双眼所及的位置就是数不清的桌椅和坐着吃饭的人群,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说的“那个地方”在哪里。

原来,在大人眼里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孩子却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认为孩子做的事情是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蹲下来,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听她说过这个故事,我想起颖宝两三岁时那段时间,每次带她去商场,没走几步就要我们抱,当时还觉得孩子太娇气了,都这么大了还总是要抱抱。抱了一会儿,让她下来走走,隔一段距离又要你抱着。常常逛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嚷着要回家。

后来想想,如果当时的我蹲下来跟孩子同一高度看商场,就会发现在孩子的眼中,除了一排排的货架就是一双双长腿而已。这样的环境只会让人感觉到紧张与压迫感,哪有什么好玩的呢。

以为会让孩子喜欢的地方,其实,对于太小的孩子,只会让他感到紧张烦躁,远没有在家里轻松舒服。

你以为逛街时孩子看到的是各种高大上的商业建筑,实际上孩子只看得到眼前的半截车厢和数不清的轮胎,你以为带娃参加的是热闹的聚会,实际上孩子只看得到各种人的手臂、大腿和屁股穿梭其中,闻到的是各种浑浊复杂的气味。

只有父母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审视周边环境,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发现让孩子感到不开心的这些因素。

只有学着蹲下来,才能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过,他能与所有0-8岁的孩子相处融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打成一片。

蹲下来,几乎是成人与孩童世界建立桥梁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明明孩子做错了,就是不听话,明明讲的很清楚清白了了,为何就是听不进去?

网路上曾有这样一个宣传片,通过VR眼镜录下的一段视频真实展示了父母责骂孩子时的情形。

父母咄咄逼人的面孔,孩子不断变换慌乱的视角,无处可逃只能缩在墙角的惶恐,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能理解身处这种境地的孩子的害怕、恐惧与无助。

看到这一幕的你,还忍心去居高临下地责骂孩子吗?是否也理解了孩子平时被你责骂时的心境?

作为成人,我们总是习惯以成人的眼光去定义孩子眼中的世界,以成人的心理去揣度孩子的想法,以成人的处事方法让孩子无条件接受成人的一切给予。

而忘记了,大人与孩子的成长永远存在时差。

父母让孩子不要挑食,孩子需要的是好吃;父母希望孩子多穿点,他们需要的是好看;父母操心多爱唠叨,孩子需要的是自由,父母与孩子的想法总是错开的。

有时候,这种错开也可以化解。当我们蹲下身,让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就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法去沟通,一些冲突也就能化解了。

蹲下来,体现了一种儿童视角,显示了一种教育思维,反映了一种教育态度,最终彰显了对孩子的尊重。

①蹲下来的过程可以化解冲突

美国教育家塞勒·赛维若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父母与子女间的年龄悬殊、身份各异是影响相互沟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要疼。孩子犯错了,有些家长习惯性居高临下,批评数落。批评完还会说一句,你记住了吗?

而忘记了,不同的高度,造成的气势是不一样的。

只有蹲下来,你才会发现孩子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的批评让他不知所措。颐指气使的批评要么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养成胆小的个性,要么让孩子从此更加叛逆。

而且,在蹲下来的过程中,可能前一秒你还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可是当你慢慢蹲下来,自己的心情也在慢慢平复。孩子天真的眼神。楚楚可怜的表情,让你瞬间化解的心中的怒气。身体的下沉也会让你的心情有所改变。

一场暴风骤雨就这么平息了。

下次再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妨试着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神,与他进行沟通。你会发现孩子没那么逆反了。

②蹲下来让孩子更愿打开心扉

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提到:每当这个时候,你需要真正理解你的孩子,只有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只要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当你蹲下来和孩子好好说话时,孩子心中的忧虑和恐惧就会有所缓解,面对你熟悉的面容,他也会打开心扉,把实话告诉你。

蹲下来,孩子会与你坦诚相见,分享所有的心情。蹲下来,孩子会更真诚地跟你沟通。蹲下来,通过孩子的眼神,就能判断你的批评是否有效。

真正的教育不是律法森严,居高临下,而是民主平等,和谐共处;不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而是彼此信任,亦师亦友;不是界限明确,恪守辈分等级,而是精神上的理解,心灵上的依托。

成长不仅仅是考验孩子,更是考验父母,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学会蹲下,陪伴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我是颖妈,家庭教育指导师,育儿达人,多平台应邀优质创作者,专注育儿干货和儿童早教心理知识分享,喜文字,乐分享,我手写我心,喜欢记得关注转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