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显示:根据规定,外语课时占比为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教育部的回复正面肯定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外语课时相对比重低于其它课时。其实关于这条建议,还是有几点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负

所谓文化自信应该是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负,更不是文化自闭。国际最通用的语言都不愿学,又何谈融入世界,共建地球村呢。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由各种文明、各种语言、各种文字共同创造记录传承下来的。每种文明都有其优秀的部分,要想吸收借鉴博采众长,学习他们的语言是第一关。

英语只是一门语言、一个技能、一个工具而已,竟有人把它上升到民族自信的高度去批判,我竟还一本正经地写文反驳,一时间我竟有点鄙视自己。

再说,当前各类书法、国学等培训班遍地开花,语文教学一直是九年制教学中占比最大的课程,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现实点说英语只是一项技能

我们是经济大国,也是贸易大国。要想走出国门赚外国人的钱,学习外语必不可少。而英语作为全球最流行的世界语言,要想走遍世界,先过语言关。

现实点说,工作中很多岗位需要有外语能力,多掌握一门语言可能在工作竞争中体现出优势。在学习上,雅思、托福也是很多国外留学必过的语言关。就算你不想用外语赚钱,也不想去出国留学,如果你想走遍世界、出国旅游,学好英语也便利不少。当今世界,外语能力就和驾照一样,你未必一定要用,但想要用的时候就能用,有这样一种能力,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便利不少。

还有人说英语学了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那也想请问你现在的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数学问题超过了小学六年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教学比重降了,但考试分数和语数比一分不少

同时,意见也明确回复,根据中央要求规定的外语考试比重。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

其实,最重要,中考或高考的时候,考试分数不降,平时教学比重降其实并没有作用。首先,学校包括英语教师有教学成绩的压力,自然会想方设法把降低的课时补回来,比如学生自修课等。同时,家长和学生迫于考试成绩的压力,学校减少的课,自然会从课外补回来。到头来学生的负担没减轻,家长钱袋子的负担增加了。其实教育部门更应该研究的是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考试题型的改革,需要更重视英语的读写和理解能力的教学,降低中国式教学的语法、完形填空等刻板生硬的教学和考试。真正做到英语学习的学以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写在最后

其实,英语也好,还是其它外语也好,在当今的社会它只是一个技能,就好像肯德基、麦当劳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快餐,圣诞节只是国人找的一个欢乐放松的借口,商家营销的手段一样。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但说他们说外语、吃洋快餐、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那他们肯定不同意。

所以说,某种意义上学好英语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清人还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难道22世纪的国人还不如古人。这世间有无数的门等着我们去开,唯独傲慢与偏见不能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