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小学课文里的一首古诗,相信每一名学生就会背诵,这首诗告诉我们粮食来的是多么的不容易,农民伯伯种田多么辛苦。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基本没有挨饿的情况了。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好好吃饭,浪费食物,挑食,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都会溺爱学生,觉得生活条件好了,不能苦了学生的吃喝,也不舍得学生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就导致有些学生不懂粮食的珍贵,动手能力也差。

一日三餐都吃自己种的是什么感受?云南一小学师生告诉你,羡慕了

现在学生基本对粮食的了解都仅限于书本上,农村的学生还能知道一些,城市里的学生基本就都不知道了。即使学校开设珍惜粮食的活动也是表面性的,学生体会都不深。

现在国家也提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还是做得不到位,流于表面形式,不能让学生从根本是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但是有一所学校就做得很到位。

全校上千名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而且产量还很大,不仅能供应自己学校的需求,还能为周围其他学校供应。而且学校不止种植瓜果蔬菜,还养殖家禽牲畜,保证学生们的营养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学校是云南省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里面有个150亩的劳动教育基地,除了大米和调料外,1000多名师生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都来自这里。上劳动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劳动中来,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

从建校开始,学校就决定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来实现全面发展。如今已经坚持15年了。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不仅有蔬菜瓜果和家禽牲畜的种植养殖基地,还设有农耕文化长廊、特种养殖区、科普园等,方便学生上劳动课的时候学到知识。

吃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蔬菜瓜果,不仅更健康,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一个实际行动比千叮咛万嘱咐的谆谆教诲更容易让学生铭记,能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食物,属实让人羡慕了。

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学校的做法响应了教育部门的决定,给其他学校树立了榜样

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教育部门将劳动课列入学生的正式课程中也是为了学生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这所学校学习下,可以开设一小块的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去,不要光纸上谈兵。

有些城市的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就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半天时间,带领学生去郊区农田走走看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让他们看看农民的劳动辛苦,学生们的心灵都是纯粹的,一定能受到触动,浪费粮食的现象肯定会减少。

云南这所小学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到知识学校不仅种植蔬菜瓜果、养殖家禽牲畜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还在科普园内养殖了梅花鹿等小动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喂食,培养学生的爱心。还种植了许多中草药,引进了无土栽培,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学到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可以作为其他学校的学习范本,成为“榜样”。通过这样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文化课成绩也有所提高,劳逸结合,效果翻倍,家长们也纷纷给与好评。

家长要和学校配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空有智慧是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光用嘴说哪个学生都会,但是动起手来就不行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具备动手的能力,甚至在单位让打扫卫生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哪个单位愿意用?

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增加学生的劳动,并不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滑,如果对学生劳动教育做得好,反过来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家里,家长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久而久之,学生就呆懒了,对于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也毫无意识,走向社会的时候,人际交往能力容易不强,领导在干活,他在那看,哪个领导会喜欢?

最后笔者想说劳动养成的优秀品格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和家长要足够重视,齐心协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这所云南小学的办学模式,大家想去看看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