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和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衰退,各种毛病就容易找上门来,骨质疏松就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疾病。江西一对夫妻五十来岁,经常感到关节疼痛,有时候都疼的不能走路,前段时间去检查,就双双查出了骨质疏松,医生说:年龄并不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主要还是日常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科医生:50岁后,请抛弃2个错误观念

第一、老年人就要清淡饮食

很多中老年人上了年纪以后,都被教导说要饮食清淡,不能吃过多肥甘油腻的东西,所以很多中老年人都不敢吃肉,不敢吃油,担心吃了会得高血脂、糖尿病。对于已经患有三高或者肥胖的人,在饮食方面更是小心翼翼,为了保险,很多人长期坚持吃素,不敢沾一点荤腥。

其实清淡饮食本身是没有错,但是大家对于清淡饮食这个概念理解错了,很多人觉得清淡饮食就是只吃素,不能吃肉,才算是清淡,其实并不是这样,清淡饮食是指的在烹调方式上需要得到清淡,同时在饮食结构上还是要做到营养的均衡,需要荤素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本身年纪大了,身体里的钙质就会大量的流失,如果再长期只吃素不吃肉的话,体内就会缺乏蛋白质的营养,会造成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到维生素D的吸收效率,反而会加重骨质的流失,使骨头变得又脆又硬,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且像菠菜这类含草酸的食物,如果在吃之前没有过水的话,进入到体内也会影响到钙质的吸收,加速骨质的流失。

第二、身体有问题就要吃药

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对于慢性病,坚持用药确实是一种控制病情的最保险的方式,但是药物也会加重骨质疏松,这一点却经常被大家所忽视,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会影响到身体的代谢,导致代谢紊乱,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几率,比如说胃病发作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吃点胃药来缓解,但是有些胃药容易影响到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因此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再比如说肝病,尤其是乙肝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就容易出现并发症,骨质疏松就是其中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需要服用药物的人群,务必要注意科学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经常长时间的服用必然会产生一些对身体的危害,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药物或者减量服用,而且在用药期间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自己的骨密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做到及时补救,降低对身体的危害。

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1、增加日晒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会自动生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在晒太阳的时候避免正午,可以在阳光温和的下午,注意在家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什么效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补充营养

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和已经查出骨质疏松的人,建议坚持补充磷肽钙素,这是一种骨骼营养素,有助于平衡体内钙磷比例,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给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增强骨密度,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