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9月1日,劳动教育正式进入课程。记者今天(9月25日)从苏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新学期以来,苏州学子种蔬菜、摘橘子、做木工,走进“生态园”步入“身边的课堂”。在这金灿灿的秋季,快来看看苏州学子充满“收获”的劳动课吧!

立德、增智、强体、育美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响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径,充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载体,依托10000多平方米的八大果园、绿源农场和近1000平方米的物联网智能大棚、20多个专用教室,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现开设组培实验、木工、烹饪、布艺、机器人实践、3D打印、三模、食品科学等二十多项课程活动,形成“前沿的STEAM”“本土的绿源”“丰富的体艺”三大课程群。劳动教育课程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让“双减”落地并取得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开展一系列节气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知自然的更替、时节的变化,体验节气习俗的文化底蕴。

相城区黄埭实验幼儿园把劳动教育课程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将劳动实践融入幼儿喜欢的晨间体育锻炼、区域游戏、户外活动等环节中。通过幼儿自主劳动体验,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培养“会健体、会交流、会合作、会思考、会创美”的“五会阳光儿童”。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小学在“半岛田园”举行劳动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学生深情诵读《中国梦 劳动美》,歌颂新时代劳动者动人的光芒。校长顾琰珏激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德”的发展,促进“智”的提升,实现“体”的增强,感悟“美”的启示。

仪式后,学生参观农场,体验挖红薯活动。“半岛田园”劳动实践基地的成功启动,寓意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之花处处绽放。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新学期,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为学生们打造“梦想花箱”,开展了认领班级“责任田”活动。学校通过认领“责任田”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打造班门口的“劳动基地”,让学生常态化、沉浸式开展劳动,学生用劳动为教学楼增添一些“鸟语花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播种、管理、收获等全过程的参与,进行深入学习、劳动、合作、探究,让每名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在自然与人文的融通中成为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

课程内容设置更科学 递进式培养劳动能力

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方案,层层递进地进行劳动教育,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责任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苏州市实验小学刚入学的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扫地、擦桌子、擦黑板、排桌椅。

丰富多彩的劳动课上,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并制作皮影戏,用水培和土培两种不同的方法“拯救”原本被丢弃的蔬菜根,了解合理膳食结构制作营养午餐清单。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丈量土地、市场调研、种植规划、种植箱拼装、种植与管理、收获与分享等系列活动,用两年的时间经历了种植的全过程,并不断总结优化。

劳动教育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劳动阳光赋能快乐成长。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通讯员/殷冬雪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