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和男友闹分手,为了保护闺蜜、自己却被杀害——在《底线》最新的剧情中,曾经轰动全网的“江歌案”被搬上了荧幕。

虽然故事改头换面,但基本的框架依然清晰,只不过案发地由日本换到了国内,坚持状告闺蜜的人由妈妈变成了老公,甚至闺蜜两人的职业也有改动,但经过了改编的案件脉络更加清晰、事实相对完整,因此最终判决也更加有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年邻居的穆子琪和葛晴晴亲如姐妹、形影不离——《底线》中的两人,比江歌和刘鑫的故事简单明了的多。葛晴晴因为与男友史咏分手,最终引来了对方的疯狂报复。在危险来临之前,她选择了将好姐妹穆子琪推出门外,而自己则躲在门后,逃过了一劫。穆子琪的老公陶大明为了枉死的爱人,奋勇举起了法律的武器。

《底线》中还原了判决出炉的过程,和事实基本清晰的刑事判决相比,陶大明诉葛晴晴的民事侵权案件则复杂得多。

葛晴晴入住穆子琪家是主动提出还是接受邀请、葛晴晴是否告知穆子琪潜在的风险、葛晴晴是否将穆子琪推出门外……这些问题由于穆子琪的死亡变得无法求证。葛晴晴作为幸存者,自然存在选择性叙述甚至恶意编造谎言的可能。因此,证据就显得十分重要。

《底线》还原了法院以及警方查找证据的过程,通过走访调查、调取监控、实地查看等方式,案件基本事实渐渐浮出水面,虽然直接证据依然缺失,但是相对丰富的间接证据还是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最后判决葛晴晴侵权责任成立,需要给予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剧中陶大明面临的舆论环境不同,现在生活中的江歌妈妈江秋莲的处境则要艰难得多。从最初的江歌案引起关注,到今年2月的二审宣判,网友们在最初一边倒的支持江妈妈之后,渐渐地分化为江歌妈妈的支持者和刘鑫的支持者两大阵营,双方在网络隔空喊话、唇枪舌战,似乎随时都能找出对方新的黑点和漏洞。

江妈妈的支持者,出于朴素的道德情感认为江歌的死与刘鑫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刘鑫之后毫无悔意、拒不道歉甚至伤口撒盐的行为简直就是违背基本的公序良俗。

刘鑫支持者认为,刘鑫是否将江歌推出门一事存疑,江歌曾私下收取陈世锋10万日元、江秋莲引导网友人肉等行为明显不妥。

双方的说法有真有假、有实锤有存疑,看似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正如剧中陈庭长在合议庭上说的那样,“我们让葛晴晴承担这个赔偿责任,是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道德谴责,否则的话会引发民众误解。”

在江歌案中,部分民众对于案件的担忧在于,如果道德审判一旦代替了法律审判,那就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舆情可以监督法律审判,但舆论不能影响法律审判。

然而,这远不是关于刘鑫支持者的全部解释。真相恰恰是,他们既擎起杜绝道德审判的大旗,却又借着道德污点来审判他人。

江歌是否收受陈世锋10万元、江妈妈募集善款的用途、维权的手段是否妥当,这些都与刘鑫是否应该担责并无直接关系。刘鑫及其支持者的攻击,依然是完美受害者的逻辑。

在江妈妈为女儿奔走呼告之后,他们甚至还变本加厉地要求江妈妈成为一名完美受害者家属。否则,一旦江妈妈方式方法、言论行为稍有出格,他们就可以高举道德的大棒,对准道德的污点便是一通输出。

剧中还原了舆论沸腾的画面,其中案件开庭前的一个镜头特别值得深思。一个网络主播在法院外现场采访刘鑫的支持者,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陶大明是出轨的渣男,所以她选择支持刘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法律审判还未到来之前,刘鑫的支持者已经用道德代替了事实,妄图用私德来掩盖真相。讽刺的是,这种低劣的手段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往往是最无坚不摧的利刃。

这世界从来都是对好人万般的苛刻,对于坏人则是无限的宽容,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是原形毕露,坏人做了一件好事是浪子回头。

在剧中,徐天律师说的一句话值得所有人深思,“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抱薪本就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只有真正的小人才会一边烤着火,一边骂着这薪热量低、燃烧满、有污染。

当剔除了所有的因素之后,你就会发现江妈妈不对,不代表刘鑫无过错。

对于江歌案,我只想说,受害者不需要完美,但加害者一定有罪。

声明: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必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