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小风小浪

ID丨vistawenyu

最近看了一部新剧《消失的孩子》。剧如其名,故事围绕孩子展开。

里面有这样一个孩子,三十多岁,赌博、离异、失业,不敢接触社会,只能靠父亲的养老金生存。

父亲去世,他不打120,也不办理丧葬手续,而是把父亲藏在家里,就为了继续领取父亲的养老金。

他不是生理上的小孩,而是物质和精神上都无法断奶的超龄小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巨婴”

太多镜头拍摄过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无非是内卷派与佛系派之间的争斗。

聚焦失败家庭教育在成年人身上留下“后遗症”的剧,却没多少。

今天想聊聊剧里这个超龄问题小孩,袁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用标签来概括,他是妈宝男,是啃老族,是无法独立生存的家庭寄生虫。

明明是生活的失败者,我却在他身上看到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境遇。

失业,离异,社恐,在社会中找不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当然,他是最极端的个例,是无数超龄巨婴在他身上的叠加与重合。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一代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成为袁午这样的啃老族。

01

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新一代巨婴,得先套上成年人的外壳。

再具体点说,即使心灵长不大,外表也得扮成成年人的样子。

西装革履,皮包皮鞋,失业的袁午穿上打工人套装走在大街上。

远远看着,挺像那么回事。仔细一瞧,千疮百孔。

眼窝深陷,精神萎靡,身形佝偻。职场里熬个大夜的疲惫打工人,精神面貌也比他强。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穿着告别父亲,走去公交站,然后发一会儿呆。

感受早高峰人潮汹涌,目送一辆又一辆公交车,满载着匆忙与希望,离自己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都是为了告诉父亲,自己有份工作。这样骗到父亲的养老金,把日子一天天地捱过去。

那些从单位里“光荣毕业”,又不愿被家里人知道的失业者都去哪里了?

白天的咖啡厅、棋牌室,一半留给有钱有闲的成功或退休人士。

另一半空间,就用来收留这一批失意的社会人。

还剩一点积蓄的优秀毕业生们,走进咖啡馆。

点一杯最便宜也最苦的美式咖啡,一坐就是十小时,偶尔打开电脑,打理好领口准备接受面试邀约。

袁午则是另一批人:与社会脱节多年,没有面试可聊,他选择走进棋牌室。

这里鱼龙混杂,优点是十几块钱够消遣大半天,手气好时还能赚一点回本。

从棋牌室按时“下班”后,袁午去菜场买菜,兜里的生活费却捉襟见肘。

想买双棉拖鞋,就买不起菜谱上的金针菇。

棉拖鞋,10块钱两双,7块钱一双。

袁午把钱包里仅剩的6块钱数了一遍又一遍,也变不出购买第二双拖鞋的钱买给自己。

只能靠讨价还价勉强买下一双给父亲。

餐桌上,像无数关心孩子,但又走不进孩子内心的长辈一样。

父亲劝他努力工作,独立生活,不要一辈子依赖自己的退休金生活。

父亲不知道,社会早已抛弃了袁午,他无法与人沟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父亲永远也不会知道了。他在睡梦中咽气,只留物质精神都没断奶的袁午在人间。

没有任何缓冲,突然断了生活指望的袁午,第一个动作是哭。

第二个动作是拨打120。

然而父亲已经停止呼吸,推进手术室的代价就是一纸死亡通知书,以及高额的救护车派遣费、死亡丧葬费用。

父亲不能复活,但也不能在养老系统里消失。没有工作的袁午需要退休金维持生活。

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他把父亲藏在卫生间的墙里,假装父亲还活着,冒领这笔养老金。

没有一滴血,却叫人毛骨悚然。因为比电视情节还恐怖的,是赤裸裸的现实。

2012年,有新闻报道,“懒汉为骗领亡父养老金,藏尸半年”。

媒体所说的“懒汉”,没有工作,没有什么传宗接代的欲望,也没有理想。

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这辈子白来一世”,“苍蝇撞玻璃,有光明没前途”。

一个“懒”字,定义了这位50多岁吃父亲养老金的中年男人的一生。

谁能想到,苍蝇撞玻璃这样的歇后语,这两年换了个面孔卷土重来——

躺平。

只不过没人去问躺平的年轻人背后经历过什么变故,大部分人只会说,要动起来,不要过没理想的沉沦生活。

社会上的年轻人太多,他们的人生轨迹无法一一呈现。

袁午的出现,给了一种可能的视角与答案。

02

大多数巨婴,都有过人生高光时刻。只不过那样的璀璨持续时间太短,也就是高考后,到父母离世前。

就像袁午,短暂地抓到过一副好牌。

十几年前,袁午高考645分,是信息技术专业的高材生,是毕业后在写字楼上班的办公室白领。

这个天才少年,曾经站在别人无法触及的高点,却又一头扎进地面,迅速陨落。

表面上的原因是,母亲离世,袁午选择赌博,挥霍了一手好牌。

然而再往前推,才发现是母亲长期以来的溺爱与纵容,把阳光少年变成了藏尸骗保、陋习不断的巨婴。

高考完报志愿,袁午的母亲一手安排,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是母亲说了算。

在大学收拾屋子,招待室友,袁午也不需要出一份力。

又或者说,把高考分刷到645的袁午,压根不能为自己的独立生活买单。

对于那些高中毕业,到处旅游疯玩三个月,然后就要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来说:

离开家庭庇佑,在社会上独当一面,这是高中课本中没有的必修知识点。

某社交软件上,走进大学后想家想妈妈的话题,有73万的浏览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朝五晚九,被告知成绩就是一切,考上好大学就是终极目标。

没人教大家怎么洗衣服做饭,怎么面对可以自由安排时间的校园,怎么经营的大学里的复杂人际关系。

有的人无法在集体生活中自处,边洗衣服边哭,几年也收拾不好一次床褥。

这才是情情爱爱偶像剧之下,大学生们面临的现实。

临走前,母亲已经把这现实告诉给袁午:上了大学后,一半是社会生活,一半是学业。

要学会跟人打交道,才能混得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混得好。

对袁午来说,这门社会实践来得太突然,他不能应对,母亲也没给他锻炼的机会。

进入社会后,相亲,母亲陪着。

吃饭要用几张优惠券,怎么跟女孩子沟通,他跟着母亲一遍遍演习。

结婚后偶尔浪漫一回,不需要袁午掏钱,甚至不需要他丝毫费心。

母亲一次性买好两颗钻戒,惊喜了媳妇,也惊喜了袁午本人。

母亲的口头禅,是全天下一大半妈妈都挂在嘴边的几个字:

“这个家呀,全靠我”。

母亲强势插手,父亲长期缺席。

母亲们却愿意给这种失衡的家庭境况镀上一层金,把它当成标榜自己无私奉献的座右铭。

金碧辉煌的家庭内部,滋生出无法独立生活的巨婴,依赖母亲生存的寄生虫。

宿主活着,寄生虫就衣食无忧。宿主死亡,寄生虫的生存境遇势必受到重创。

此前有母亲挡在年轻人前面,替他们处理社会、婚姻、工作上的难题。

母亲离世,家庭的温床不在。那些困难出现,赤裸裸地暴露在年轻人面前。

03

社会的压力不像母亲的劝告,可以等待年轻人成熟并消化。生活里的个中艰难滋味,劈头盖脸地朝着巨婴们袭来。

重创之下,有的人选择绝地反击,重振旗鼓。

然而幸存者是少数,大部分人离不开温柔乡,再也绷不起一根弦来给自己的陋习拔刺。

可悲的是,这样无所事事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回归家庭被迫啃老的人,不在少数。

这两年考公考研的赛道杀出重围,把自己或男友变成“厅局风”,成为体制内选手,比在互联网上晒出大厂工牌收获的点赞更多。

考试“上岸”的幸存者身后,潜伏着一群没有游泳技能,只能靠父母的氧气存活,靠父母收入接济的成年人。

他们被困在复读、失业里,不得不成为有些人口中不上进、面目可憎的新型“啃老族”。

我不觉得可憎。

考公考研,选择安稳的就业前途,这一方面是年轻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时代的成就。

时代的小风小浪,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场无可逃脱的巨型风暴。

年轻人的遭遇层层叠加,形成了电视剧里瘦削、沉默的极端巨婴袁午。

悲矣。家庭教育造成了袁午这样的巨婴出现。如何让他们在社会中自处,如何杜绝新一批巨婴的产生,却是无解的难题。

这部剧的名字叫《消失的小孩》,但这些“超龄”小孩的问题,从来不是个例,也不应该从大众视野里消失。

再往回倒十年,日本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长期宅在家中与社会脱节,而且没有工作经验,只能靠父母的养老金生活。

2010年,日本共同社网站调查显示,当年日本全国百岁老人共44449人,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增加4050人,实现连续40年递增。

这四万多百岁老人中,只有23218人被证实依然在世。

剩下2万离世后没有登记死亡的老年人,只能活在后辈每月拿出来一次的养老金存折里。

日本,向来是老龄化社会的试行者。

当社会为年轻人提供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年轻人的可选范围也越来越窄。

越来越多的巨婴涌现,这已经不是单凭家庭就能解决的命题。

作者:【小风小浪】 Vista看天下资深娱记创办。一个因为只说真话,差点被半个娱乐圈封口的号。致力于扯开娱乐圈前襟,袒露人生真相。姐里姐气,浪不唧唧。关注它前方有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