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香港本该万籁俱寂的夜晚此刻却灯火通明。因为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12亿中国人民都在等待着钟声的响起,香港流落在外一百五十多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炎黄子孙书写历史新篇章之际,飘扬在香港上空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英国国旗缓缓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女王的代表查尔斯王子和英国驻派香港的末代总督彭定康,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游艇,离开了这片中国的土地,留给众人的只有一个消失在大海上的背影。从七月一日起,英国在这片土地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不可抵挡的车轮。

在那艘游艇上站满了英国的士兵,他们看着香港岛的逐渐远去,心里也不是滋味。其中有些军官想不通为何要把香港归还给中国,可得到的答案却是众人的沉默。直到三年后,一位英国上将说出了当年的实情,众人听了无言以对。

这位英国上将究竟回答了什么?为何众人听后会哑口无言呢?香港问题的背后又存在哪些因素呢?

回归后英国的态度

自1982年开始,英国政府同中国政府就开始对香港的命运进行谈判。虽然历史上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都明确表明香港九龙等地永久割给英国,可中国拒绝承认所有不平等条约。

中国只承认一件事,那就是香港受英国管理,但其属地不归英国。并且非常强硬的表态: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新界一起归还。当时的撒切尔虽然号称铁娘子,在邓小平面前仍然无可奈何。

从1982年开始到1984年,两年时间谈判了22轮,最后终于在194年签署了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出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港督彭定康反应特别强烈。香港回归之后,他的政治生涯也基本走到了尽头,虽然表明上他支持,可背后却偷偷鼓噪呐喊不承认回归。

随着1997年的逐渐到来,无论是英国国内还是香港的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刻意避免报道相关的事情。由此可见他们也认识到了回归势在必得,反而将他们的心态从英伦雄风到荡然无存的改变,不愿意触及失去香港的失落感。

更为好笑的是英国的外交部,他们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多失落。对有关香港的问题宣传的反而更加主动一些,而且在香港回归之前还搞了一个“回归倒计时”的活动,显示已经接受香港回归这一事实。

可不得不提的是,英国的殖民者心态在一时半会之间并没有得到改变。他们除了宣传和称赞“一国两制”还有“港人治港”的政策之外,还向香港市民声明回归之后英国会继续在香港发挥作用。

他们会持续监督中国政府是否遵循联合声明,而且在香港的”人权“和”民主“上说三道四。这也证明了英国为了体面地下台,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凸显97之后英国在香港的存在感。

当然,英国也有一些聪明人指出,中国显然在香港问题上占据了主动权,而且香港的未来也一定会按照中国的计划发展,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只不过英国为了保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需要维护一下“昔日的尊严”罢了。

要知道英国在香港的投资总额高达一千多亿美元,占据了英国在海外投资的三分之一,而且香港又是英国对亚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直到回归的前一年,1996年英国对香港的出口贸易就高达六十多亿。

当时的英国驻港贸易专员考尼希强调:“香港是英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据点”。既然香港投资了这么多钱,而且又是英国对外出口的一大重点。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英国似乎都没有任何理由放弃香港。

那么促使香港回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背后的真相

这个问题在当时香港刚回归时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光是英国的上层对此感到不解,就连底层的士兵也都颇有怨言。当年的所有英国军官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何要归还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士兵敢如此狂妄的疑问也并不是空穴来风,1982年英国还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战争的起因同样是一座岛屿的主权问题,这座岛叫“马岛”,在1833年之前这里一直都由阿根廷管辖。

直到1833年开始英国武力占据了马岛,并且把这里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阿根廷对此虽然不服气,可一直都是打嘴炮,从来没有实际行动过。蛰伏了一百多年后,阿根廷也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海上强国之一。

1982年中英两国开始就香港问题进行协商,而这个信号在阿根廷眼里那就是日不落帝国要日落了,想着有机可乘的阿根廷就直接出动舰队士兵要把马岛夺回来。当时的英国众人都觉得马岛地理位置也一般,对英国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所以就分成了两派:一是打,二是和。

然而铁娘子直接大手一挥出动了英国舰队,那毕竟是阿根廷,不是中国。英国确实需要和中国坐下来好好谈香港问题,可是面对阿根廷,英国的帝国气质又显露了出来,这场战争打了两个月,虽然损失了很多,可最后的胜利拿了下来。

而在英国士兵的眼里,刚刚打赢了胜仗,突然就需要把香港物归原主,这让士气高昂的英国士兵想不通。所以上至军官下到士兵,都对归还香港感到诧异和气愤。

然而唯一选择沉默的就是英国的将军们,他们面对手下将士的疑问也一直保持着沉默。本来这个答案可能会一直变成一个谜流传下去,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位英国上将把答案告诉了一个中国人。

这位中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一南将军

金一南将军曾在访谈节目中说过这个故事,2000年伊始,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去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那时的他渴望从各国的军事战役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欣然前往后就在英国小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金一南认识了很多英国的将军,他们有的参加过很多经典的战役,而金一南经常找他们请教问题。其中有一位叫希尔顿的将军是金一南的老师,因为对金一南勤奋和天赋的喜欢。

希尔顿对他特别热情,也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一来二去之后他们就熟络了。有一次金一南受到希尔顿的邀请去他家里喝酒吃饭,酒过三巡之后二人都有些醉了。

希尔顿突然对金一南说了一句话:“你要是早几年到英国来,英国人一定会缠着问你一个相同的问题”。说到这里金一南反倒是来了兴致,他好奇地反问是什么问题。希尔顿告诉他问题就是为什么英国选择归还香港给中国。

然而金一南听了却愣了一下,他确实没想到会是这个问题,他低下头仔细思索着答案,可是并没有想出来,他抬头带着疑惑望着希尔顿。

希尔顿笑了笑:“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答案,后来在一次英国军队的高层会议上,一位上将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谁来面对解放军”。希尔顿接着说道,那位上将说完这句话后原本嘈杂的众人纷纷沉默了,而且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对香港回归提出疑问。

而金一南听到这里也才恍然大悟,是啊,想要夺回香港,谁来面对百万人民解放军呢?这句话说明了在当时的世界上,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是首屈一指的,也从侧面反映了艾跃进老师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理只在剑锋之上,尊严只在大炮射程之间!”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由他的武装力量来决定的,如果不是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威慑力,英国政府还会同中国政府一起坐在桌子上好好谈吗?

答案是一定不会的,从英国对阿根廷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如果英国有把握打赢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么香港问题最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背后其实是军事实力的衡量。

强大的人民解放军

纵观解放军在国家建设之中多少次扶大厦于将倾,挽既到于狂澜。从抗日战争开始,人民军队打赢了法西斯,之后是解放战争又打赢了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中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而后又在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显神威。

这支解放军给新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和平,更是一个国家在外讲话的底气。这点在外交方面更是如此,每次外交的背后都是双方军事实力无声的碰撞。

英国士兵认为英国政府怕了中国政府,所以才将香港归还给中国。实际上是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之间的碰撞,英国军队忌惮有着钢铁意志一般的解放军,所以他们才忍痛割爱,物归原主。

在国际上有一句话也揭示了外交的真相:“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无论是主权问题也好,争议也好,能够促使双方坐下来友好解决的前提是,大家互相忌惮,同时不愿意发动战争。

在实力均等的情况下,态度强硬的一方自然会占据上风。当年的撒切尔够不够强硬,可是面对从这个国家柱石之一的邓小平,她还是不够强硬。

当年邓小平在办公室看到递交到军委的接受香港的方案时,他就说了两个字“软了”。邓小平说的软指的是接收香港上,解放军不够强硬。

方案只准备了和平接收,并没有考虑到武力接收的情况,一旦到了时间英国人仍然推三阻四不愿意归还之时。解放军的铁蹄就应该勇猛地踏上香港的土地,用武力强势接收香港。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邓公在有关领土问题和主权问题上,一直都是十分强硬的,毕竟上过战场,见过血,也同诸多列强交过手。所以无论谈判桌上坐的是谁,妄图挑衅解放军,那他最后的下场一定不会好。

外交的背后是国家实力,国家实力建立在强大解放军的基础上,而解放军的肩膀上是十几亿炎黄子孙。敢战方能止战,能战方能言和,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的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