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什么产业最赚钱?

看看富豪榜便能窥探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王健林、许家印、丁磊…

这些富豪们不是互联网巨头,就是房地产大亨,要么便是金融界大佬。

然而有一位老人,他本有能力涉足,但他却明确表示绝不靠其他产业赚钱。

他创业40年只深耕于大众眼中的夕阳产业——铝和纺织。

居然稳居山东首富多年。

他出身贫苦,身为长子年幼就扛起养家重担,第一份工作是扛棉包。

他宁愿脊背蜕一层皮,也不舍得穿坏衣服...

本是个苦孩子的他,却把自己人生打出了王炸:

2017年,他领导的魏桥集团已经连续六年入选世界500强,跃居第159位。

同年,中国民营企业榜当中,魏桥集团仅次于华为、苏宁,以超过3731亿营收排名第三。

远超恒大、万科、碧桂园、京东等大厂。

他就是被称为“铝业大王”、“亚洲棉王”的张士平。

作为山东人,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听说过这位老企业家。

他为人低调,从不上富豪榜,也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坊间只有他为数不多的传闻。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邹平县魏桥村。

谈起小时候,张士平最深的记忆就是饿肚子。

肚子都填不饱,上学更是奢侈。

作为家中长子的他,未完成初中学业就辍学回家,帮父母扛起养家的重担。

张士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镇上的油棉小厂扛棉包。

一个棉包100多斤重,他每天要扛几十包,而这个扛棉包的工作他一做就是七八年。

1968年,时值特殊时期,张士平带头号召工厂员工成立“红色联合战斗队”,为厂里遭受迫害的老师傅打抱不平。

因此他被下放到山东德州农村劳动改造,他的任务是整修黄河河岸两道。

走的时候张士平从家里带了两件衬衫,干过这活的同伴提醒他:

干这个活,不管穿什么两天准得磨烂。

张士平一听,心想那岂不可惜了两件衣服。

他干脆光着上身挖沟推车。

四个月劳动改造结束,张士平瘦了20斤,带去的两件衬衣被完好无损的带回。

老母亲掉着眼泪从他背上完整的揭下来一层晒脱了的皮。

后来提起往事,张士平说:

经过那段日子,什么苦也不算个苦了。

这段日子虽让他饱尝辛酸与艰苦,却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改造的张士平回到厂里,老厂长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觉得这小伙够拼、够勤快,靠得住,于是任命他做了厂消防队长。

没过多久,老厂长退休,35岁的张士平当选为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

邹平盛产棉花,当地棉油厂很多,张士平接管的棉油厂却是最烂的一个。

刚上任的张士平对管理还一知半解,等待他的却有很多棘手问题。

他说:

车间里头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户没一块玻璃。

更让他头疼的是,当时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对棉花的管控很严格,油棉厂只能收棉花、加工棉花和卖棉花。

这导致一到旺季厂里忙不过来,淡季却全厂停工。

如何让生产可持续?张士平犯了难。

正在挠破头没招的时候,恰逢赶上国家将粮油管控放松。

张士平一拍脑袋主意就来了,油棉厂刚好有榨油机可以榨油。

他立即组织工人开始加工大豆、花生等油料。

张士平成为整个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进入油料加工的人。

有了油料加工这项业务,淡季全厂停工这个问题不存在了。

可新的问题又随之显现,连续不停工的生产把工人累得够呛,工人们怨声载道。

为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张士平悄悄在厂内实行计件工资制度,让能干的工人拿到更多工资。

工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厂里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产能过剩又成了问题。

这难不倒张士平,以前的企业都是等人上门采购,很少出去推销。

他率先打破传统,提出了上门推销这一概念。

等同行们反应过来,张士平已经把别人的饭盛到自己碗里了。

通过一系列的大胆突破,工厂效益节节攀升。

张士平这种先于他人思考、早于他人行动的思维,让他在创业初期很快站稳脚跟。

不到三年,这个曾经的小厂子就成为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

尽管有着优于常人的超前意识,张士平却从未想过发展其他产业。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房地产,他说:

“前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的时候,我们做房地产非常有优势。第一批入选可以做民营银行的企业名单上,魏桥也是第一个,但不管外界怎么引导,我都不进入这两个行业,因为我很有自知之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士平认为魏桥集团不具备驾驭本行业之外产业的能力。

他这一生只干两个行业,却都干成了全球第一:

全球最大的铝企业,全球90%的苹果手机后盖所用铝材均来自魏桥;

全球最大的纺织厂,全世界生产的牛仔裤,很大一部分布料都是出自魏桥。

在他看来干好自己擅长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虽然企业规模已经达到全球最牛,但张士平的本人还是相当“寒酸”。

他的办公室直到他退休,依然还在用90年代初购置的铁皮柜子和皮质沙发。

张士平的老同事回忆说,张卫平看到桌子上有一粒米也会顺手捡起来吃掉。

他没有微信、不懂电脑。他用的手机是一部价值200块钱的功能机。

因为怕丢失或者手机坏掉买不到同款,他至少买了10个同款手机备用。

张士平这个手机,扮演着“员工投诉信箱”的作用。

手机里存放着大量来自底层员工的反馈和意见。

张士平在工作里还是出了名的“铁面关公”。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员工偷吃了三粒花生米,他当即决定开除这个员工。

这个员工是一位领导的亲戚,领导托人捎话过来,但张士平没退半步,这个员工最后还是被开除了。

为此在工作上,那位领导没少给张士平穿小鞋。

但张士平无所谓,依然“我行我素”、“目中无人”。

厂长这么严苛,员工不是没有意见,有次几个员工怒气冲冲地围堵在办公室。

其中一个情绪激动的员工质问他:

为什么迟到了半小时,就被扣了一天工资。

张士平笑了:

这要是在我以前的工厂里,要被扣一个月!

在工作上张士平“冷血铁面”,生活上却对员工关怀备至。

格力董明珠为员工盖房子曾经轰动一时,其实早在董明珠之前,张士平已经解决了员工住房问题。

他出身贫寒,深知底层人们的艰辛和不易。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他承诺:

让所有员工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

16万员工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问题,他全部落实到位,甚至还创建了魏桥人自己的电视台。

张士平要求职工房子面积最小90平米,必须是三居室,他深知有留守老人和孩子家庭的困境。

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一家三代人都可以进城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

“严苛”中透着关怀,“铁面”下饱含柔情。

所以,即使魏桥员工有时在工作上会受到“委屈”、遭遇“不公”,却很少有提出离职的。

对于员工而言,魏桥集团不只是工作的地方,更是自己的家。

然而,为16万员工缔造了一个家的张士平老人,却在2019年5月23日因病去世。

整个魏桥为之悲恸。

张士平老先生逝世后,有媒体前往魏桥村采访当地村民。

其中有他当年的生产队友、老同事、老邻居:

他心里永远有着别人;

他自己生活节俭,对家乡却很大方;

没有张董事长,我们全家还在农村种地...

村民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哽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动容的不只是张士平老人艰苦的创业之路,更多的是他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生于黑洞,在走进光明后,没有忘记家乡人还在贫穷中挣扎。

张士平解决了当地16万人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老人家还特别重视读书,除了建设大量优质学校,他在魏桥集团还设立了一个“考大学”奖学金。

很多读不起书的孩子,借着老先生为他们搭建的云梯,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初期,魏桥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山村,全村人靠天吃饭,以种地为生。

现在的魏桥村,傍晚幼儿园门口的操场上,经常看到有孩子在念着诗……

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儿童在玩耍,老人们三三两两凑着聊天,小区里还有秋千、篮球架和健身器...

魏桥人现在生活的平静而富裕。

而造就了这一切的张士平却离他们而去。

在他去世后一年,张士平纪念馆正式落成。

老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当天,魏桥下起了小雨。

属于张士平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但他却不会被魏桥人遗忘。

对于张士平的故事,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一见财经:“寒酸”的500强大佬张士平,他的产业仅次于华为,碾压联想、恒大

滨州微生活:张士平的最后344天:有五次公开露面,春节后曾回老家

中国经营报:山东首富张士平离世,一生不碰地产,靠两个夕阳行业做到650亿身家

环球人物:为逆转而生的山东首富张士平,能否再次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