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古树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文物。

近日,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第二次(2015—2021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5株5000年以上古树均在陕西省。

这5株5000年以上古树具体为: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柏、商洛市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黄帝手植柏| 世界柏树之父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之上的黄帝陵,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

史料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亲率18万大军在此祭祀黄帝。在黄帝陵及周边大规模种植柏树,汉代之前就有明确的史书记载;唐宋时期,在黄帝陵种植柏树都是国家行为。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有古柏8.3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3.46万余株,是我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黄帝陵古柏群中最古老的一株侧柏,相传为轩辕黄帝所栽,人称轩辕柏,亦称黄帝手植柏。这株古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树冠面积190余平方米,是特级保护古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粗壮的树干七个人手拉着手合抱不拢。

古树保存着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它们对当地的光热水土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是选择苗木树种的可靠依据,也是开展杂交育种的最好母本。

2012年,黄帝手植柏被实施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实验枝条生长出鲜活根系,7株克隆苗被分别植入陕西南五台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中国森博园、南宁国际园博园等地。

2016年中秋实施的黄帝手植柏航天育种工程,其种子搭载长征2号运载火箭遨游太空返回。

2020年6月10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的仓颉手植柏籽种从太空返回,并进行了籽种移交仪式。

黄帝陵苗圃里现在有180多棵太空育种苗,长势良好,有些已经2米多高,这说明5000多岁的侧柏仍然有繁殖能力。通过太空种子繁殖育苗,更好地延续了黄帝手植柏的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 保生柏| 明代保生宫唯一“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生柏,同样是位于黄帝陵,此前鲜为人知。

黄帝陵古柏很多,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龙角柏比较为游客所熟知。因为保生柏不在景区的旅游中轴线上,外界知之甚少。前几年,陕西省绿化委在为古树建档时,组织专家鉴定后,认定保生柏树龄大约在5000年。

保生柏位于轩辕庙西前院祭祀文化展室和书画展室之间,树高15.50米,平均冠幅12.1米,树冠南偏,生长旺盛,主干向西南倾斜16度,因其位于保生宫旧址而得名,是明代保生宫火毁后的唯一“幸存者”和“见证者”。

  • 老君柏| 誉之“神树”也

位于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树高18.5米,直径3.5米,此次普查中,陕西省上报其树龄逾5000年。

公元前110年,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得胜归来,在桥山筑“九转祈仙台”祭祀轩辕黄帝陵后,闻古商道葫芦河畔有“老君神庙”,遂驾临史家河,焚香祭拜,庙前植柏,以此铭志,赐名“老君柏”,备受庙持百姓呵护。后“老君庙”垮塌,“老君柏”仍傲然屹立,百姓愈加敬仰,呵护备至,誉之“神树”也。

  • 仓颉手植柏| 文明之根

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墓冢的东北侧,有一株5000年古树,这株古树至今枝繁叶茂,高逾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树纹像奔腾的河流。

这株古树相传为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仓颉去世前选择墓地时,亲手栽植这株柏树作记号。有学者叫它文化之源,被誉为“文明之根”,也叫长寿树。

仓颉庙的院子里有48株古柏,其古柏群与黄帝陵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群”。1949年1月,彭德怀曾提笔下令,要求全体指战员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攀折古木、不得随意破坏。

  • 页山大古柏| 秦岭最大古侧柏

在秦岭南麓洛南县页山脚下,有一株5000余年的秦岭古柏王,是“洛南八大景观”之一。

页山大古柏树高23.16米,比黄帝陵轩辕柏高3.1米;胸径也比轩辕柏粗0.73米,平均冠幅25.7米,是秦岭发现的最大古侧柏。

清道光三十年商州知州曾写下《页山古柏记》;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参观大古柏后认为,它生长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数千年。

陕西还有哪些有名古树?

  • 禹山神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城市板桥镇禹山顶有株树龄约4000年的神柏,树高15.5米,胸径1.8米,树冠东西长11米,南北长11.8米。《山海经海内经》记:“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禹为纪念父亲生育之恩,在鲧被杀之处栽下三株柏树(今存一株),无论治水多么艰辛,不忘年年到此祭奠。从此人们就把此山称为“禹山”,大禹所植之柏被称为“禹山神柏”,这颗柏树要5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韩城当地人称其为“禹山神柏”,“禹山神柏”曾经是韩城八景之一。

  • 老子手植银杏

周至县楼观台宗圣宫老子手植银杏树,树龄约2600余年,原树高24米,胸围15.00米,胸径4.8米。树心已空,树皮后发新枝,堪称神奇。相传老子到楼观后,亲手植此银杏。这棵为雄性银杏树和一公里以外的老子说经台前雌株银杏遥相呼应,形成了楼观台独具特色的古木景观。

此株银杏树还有一则趣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周总理谈判国事,涉及中日历史上互有交往的话题。田中说,中日友好的标志之一就是唐代鉴真和尚把日本的银杏树种传到了中国。周总理则说,中日交流,源远流长,但银杏树应该是由鉴真和尚带回日本去的,中国的楼观台就有周代老子亲手栽植的古银杏树。日方表示怀疑,后来由中国外交部人员陪同日方,专程来楼观台勘察并得以证实。

  • 扁鹊手植银杏

生长在陕西城固县老庄镇徐家河村的扁鹊手植银杏,树龄约2400年,树高18米、冠幅410平方米,树势苍老,树心空,树冠西主枝渐枯,东北两大主枝繁茂。相传此树为扁鹊在城固行医时手植,近年此地还发现了扁鹊城和扁鹊观遗址。

  • 胡王汉槐

胡王汉槐(国槐)树龄2000多年,树高18米,胸围889厘米,围径在1米以上的大枝共6条,最粗主径达3米有余,最长侧枝12米,冠幅506平方米,是全国少见的古槐。它生长在临潼城东一公里处的胡王村胡王小学院内,其名因村而得。相传胡王汉槐与新丰鸿门宴的故事有关。

鸿门宴中,这棵树曾掩护刘邦逃走。刘邦二次兴兵打败项羽立汉称帝后,为了感激这个村庄百姓对他的关心,便把这个村子叫“护王村”,把这棵树叫“护王槐”。因“护王”与“胡王”谐音,时间久了人们就念成今天的胡王了,这棵树也被称为“胡王汉槐”。

胡王汉槐能生长到现在,因为传说是皇帝所封,不能随便碰撞,否则,将会大祸临头。胡王汉槐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活着的历史文物。两千多年来风雨使它变得苍老,但枝叶依然茂密碧绿。远望形似一把巨型大伞,直撑天地间。树姿,枝干横生,似塔似峰,似群龙盘踞。别有风韵的格调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吊古、观赏。有位华侨看了挥笔赞道:“尽经风霜两千年,躯身衰老心劳干,神州大地多大树,胡王汉槐数状元”。

  • 丹凤四皓柏

从丹凤县城沿丹江西行7.5公里即抵商镇,商山四皓墓即建于此,这里古柏参天,绿荫环绕,显得格外静谧,为纪念商山四皓的四皓柏既生长在此。传说这些柏树树龄1900年。其中:最北一棵树高18米,胸围230厘米,树冠覆盖面积50平方米;偏北棵树高18米,胸围165厘米,树冠覆盖面积12平方米。东南棵树高16米,胸围180厘米,树冠覆盖面积30平方米;西南棵树高14米,胸围200厘米,树冠覆盖面积36平方米,西边一棵树高15米,胸围165厘米,树冠覆盖面积25平方米。

商山四皓,指秦时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向里先生四位老者。当年他们不慕高官,清白自守,长期隐居于商山,死后也葬于此地。他们的气节为历代士庶所敬仰,后人为纪念四位贤士,在此地建祠植柏,以表怀念。如今,四皓墓受到保护,并于1992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这里的四皓柏也得到更好的保护。

  • 勉县武侯墓护墓双桂

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诸葛村武侯墓西侧,生长两株树龄均为1700年的桂花树,树高分别为16米、14.5米,胸径分别是108厘米、105厘米,又名岩桂、九里香。于2000年被汉中市政府确定为汉中市“市树”。

据《忠武侯祠墓志》载,这两株桂花树为蜀汉炎兴元年栽植,为“蜀汉以来少见的结籽桂树”。每年8月,桂花花开,花色金黄,香飘四野,沁人心脾,清可洗尘、香能溢远,固有“十里定军草木香”的美誉。这两株桂花树更为神奇的是,同月之中,桂花有连开三至四次的奇观。另据民间传闻,“谁能拾得桂籽,以后将生贵子”。因而每年清明时节,有不少新婚夫妇去武侯墓“汉桂”下草丛中寻拾桂籽,若能拾得一颗,既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期盼武侯显灵,食而喜得贵子。

  • 永寿豹榆树

在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北五星村,有棵生长了1610多年的榔榆树,其树身如同豹皮花纹,因此也被称为豹榆树。远观该树,树冠雄伟,高近20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树身粗莽,树围有6米多,需要7人才能合抱,姿态颇为挺拔,树冠覆盖面积达242㎡。豹榆树叶子小,光合作用差,生长极为缓慢,类似这样的豹榆,在全国仅有四棵,被专家称为林木中的活化石。

《永寿县志》上记载,豹榆树历经沧桑,饱受雷击和人为损坏。文革时,北五星村邻村一村民曾将大树枝干砍掉,运回家当柴烧。当时经受刀砍斧凿的枝杈处流出红色的汁液,“群众当时不懂得林业知识,将红色汁液说成豹榆树在‘流血’,这件事影响很大,惊动了当地政府,为保护豹榆树,后来将砍树的人进行了惩处。”永寿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豹榆树遭砍伐时“流血”,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营养代谢,被称为“伤流现象”。此后经过林业专家抢救,第二年豹榆树又发出新枝,如今依然拔地参天。

现在,这棵历经沧桑的豹榆树,集历史足迹、文化底蕴、民俗传说、科学价值于一身,至今仍在见证着时代变迁。

  • 李世民手植银杏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终南山下的古观音禅寺有棵千年银杏树,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树龄约1400年,逢秋冬叶落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引游人纷纷前往欣赏。

  • 佳县枣树王

在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有株树高8.3米,胸围345厘米,冠幅84平方米的枣树,据年轮测算树龄已达1400年之久。它树形粗旷,盘根错节,长势旺盛,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枣树的活化石。

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创造了伟大的农耕文明,从远古到现代,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泥河沟千年枣园的演化历程正是中国农业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千年枣园文化,对社会科学、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

  • 玄奘手植娑罗树

生长在铜川市宜君县艾蒿洼村的玄奘手植娑罗树,传为唐玄奘西天取经从印度带回,亲手植于玉华宫附近。树高20米,胸围380厘米,树冠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树龄1360年,是中西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佛教文化的标志和圣树之一。

该树冠如华盖,干如僧臂,叶如佛掌。五月花开时节,花白芬芳,像佛塔,似烛台,景观奇美,似满树佛手礼捧烛台,祈福人间,护佑众生。九月结果,果分阴阳,半红半黄。圣树至尊,仅此唯一。五印膜拜,万民敬仰。

岁月轮回,圣树悠远。1360多年来,这棵娑罗树承载着中印传统友谊和丝绸之路文化传承,清虚自守,超然物外。

  • 唐明皇杨贵妃合植皂荚

华清宫骊山西绣岭第三峰老君殿旁,有两株高大繁盛的并蒂皂角树,一雌一雄,据说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时亲手栽植的。

树龄约1300年,生长在临潼骊山老君殿,树径均为0.8米,东边主干高2.76米,花繁实多,西边主干在1.2米处分杈,只长叶不结果。

据清代戏剧家洪升的剧本《长生殿》记载:李杨二人在七夕牛郎织女相见之时,密相誓心,对天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生活在古代妻妾嫔妃成群的君王能够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

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对此情景也有描述。

  • 李白手植银杏

生长于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镇梁家湾村青泥河小学的银杏树,树龄1300年,树高28米,胸径273厘米,又名白果树、公孙树。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手植于此。

传说李白当年随父入蜀,年少聪慧,因有感于蜀道艰险奇绝,山回路转,行旅多入歧途,便在父亲的帮助下,从成州(今甘肃成县)开始,每二十里栽两颗白果树(银杏树)一直到兴州(今略阳县)境内的青泥河。今青泥河小学院内的两颗千年银杏树,即为当年李白亲手所植。现在,从成县至略阳县青泥河一带,每隔几里,常常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古银杏树。这亦是略阳县著名的生态景观。

  • 王维手植银杏

王维手植银杏,生长在蓝田县辋川镇白家坪鹿苑寺,树龄约1300年,树高20米、胸围5.20米。《蓝田县志》:“文杏馆遗址在寺门东,今有银杏一株,相传摩诘手植。”

  • 孙思邈手植柏

孙思邈手植柏,生长在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南庵下院,树龄约1300年,树高12.5米、胸围3.95米,主干挺拔,纹理扭转,故称转纹柏。

  • 李靖手植柽柳

李靖手植柽柳,生长在三原县鲁桥镇李靖府第内,树龄约1300年,树高10米、胸围1.93米。民众念及李靖是常胜大将军,对这株长寿柽柳尊崇有加。

  • 陈仓烈马柏

在宝鸡市陈仓区胡店镇林光村,生长一株树龄已有1000年的侧柏,树高30米,胸围710厘米,冠幅27米。这棵古柏从基部分为五大主枝,呈丛生状态,虎踞龙栖,铁骨嶙峋,郁郁葱葱,极具气势。当地百姓称其为“烈马柏”、“五柱香”。

相传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兵入陕,吴玠屡胜之。张浚受命管制川陕,提拔吴玠为统制。建炎四年,他和其弟吴璘保卫大散关,金军统帅金兀术亲率金兵10万与吴玠相拒。但在宋军声势大振,金军内外交困之时,南宋丞相秦桧却向金国求和,令吴玠停止进攻,放弃已收复的十余州县,金军使者令随行人员在吴玠帅营前古柏树上挂起了金军的狼头旗,耻笑南宋将士。此时吴玠的战马白龙马,不由仰天咆哮,撒开四蹄直冲最嚣张的一个金军使者,将其扑倒踏死,然后鼓足全身气力向悬挂金军狼头旗的高大柏树冲去,用头将盆口粗的柏树拦腰撞断,用嘴撕扯烂柏树上的狼头旗,最后倒地吐血而亡。吴玠看到自己的白龙马这样忠烈,不由悲愤落泪,在古柏旁不远的地方将其掩埋,并令三军哀悼,然后才缓缓撤军。

由于这棵古柏被白龙马撞断了树干,此后又发出了五个新枝,经过近千年的生长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人们为了怀念殉节的白龙马,就把这棵柏树叫做“烈马柏”,又因其主干向四面张开,形似五根香柱,又称“五柱香”。

如何给古树算年龄?

树龄多少年才能叫古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

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

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此次普查,是如何得出其中5株古树树龄在5000年以上的呢?

国家规定的古树树龄检测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史料、地方志记载和当地人口口相传;二是根据生长环境和树的高度、粗壮程度等进行估测,三是通过年轮等科学方法精确检测。为了不对活着的古树形成物理伤害,不能打洞、截枝,通常以估测为主。

黄帝手植柏5000多年的树龄,在当地县志以及轩辕庙古石碑上均有记载,昭示着中华民族对生态最初的认识。相传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建立部落联盟,定居桥山。因砍树建房、烧柴取火,砍光了附近树林。暴雨袭来,山洪卷走了很多人。黄帝悲痛万分,带头栽下这棵柏树。从此,植树造林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世代延续。

准确掌握树龄的方法主要是年轮测定鉴定法和碳14精确测定法。这两种方法对树木生长均有害,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

5株5000年前的古树为何都在陕西?

重视林木保护,陕西古已有之

妙态千姿的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

5株5000年前的古树为何都在陕西?对林木保护的重视,在陕西古已有之。

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获悉轩辕黄帝庙殿宇被歹人破坏,大怒,亲自口授一份蒙语圣旨,派飞骑将圣旨送往陕西,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边树林。刻录泰定帝这道蒙语圣旨的碑文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这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朝廷法令。

在今天,黄帝陵每株古柏都有电子档案,专职古柏管护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护,并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古柏消防系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长年对古柏群开展病虫害常态化监测,林业专家“一树一策”开展复壮保护……

近年来,我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增加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知晓度和参与度。

不过,专家提醒,古树保护也要避免过度保护等误区。比如,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对古树周边道路硬化,还有用水泥、金属或石头池子把古树围起来,这实际上对古树是一种伤害。

多名专家表示,对古树名木的养护,越自然越好,尽量让其自然生长的空间更大一些,以增加根部的透水透气性。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