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一对年已耄耋的夫妻在两名年轻人的陪同下来到银行,一开口就要求往一个账号转账3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接待的银行柜员警惕性很高,她见眼前的这两位白发老人衣着朴素,一看就不是有钱人,而陪同老人前来的两个年轻人明显与二老不熟,于是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立即将老人要求转账300万的情况汇报了值班经理。

这位银行经理临场经验丰富,听到汇报后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于是立即走到柜台前向老人询问情况。

虽然两位老人口齿清楚,神态平和,但由于金额巨大,为了保险起见,银行方面以“交易转账金额巨大,需由专人办理”为由,邀请一行4人去贵宾室办理。

在一行4人都进入贵宾室落座后,这位经理偷偷通知了保安,并立即报警!

警方接到电话后快速赶来,将两个陪同的年轻人堵在了贵宾室内,在场的银行职员们都长松了一口气。

两位老人四目对视,感到非常诧异,一时间搞不清楚状况,怎么警察突然就来了呢?

经过询问后,民警发现这是一场天大的误会,却也因此在无意间揭开了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真相!

01 一场虚惊背后的感人故事

今天,全球电信网络诈骗猖獗横行,搞得很多人不敢接听陌生来电,生怕一不留神就上当受骗。在这个全民反诈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在媒体上看到诈骗新闻。民众对于各类诈骗的认识提高了,有了防范心理,受骗的概率自然就会下降。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手,大力整治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获得了一些可喜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受骗者在银行汇款时,在银行和民警的提醒下幡然醒悟,大部分人及时止损,只有那些“中毒”太深的人才会不管不顾。这些受害者中,以老人居多。

今年9月,工信部公布:随着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正在快速建立,未来将实现对涉诈资源的一键处置能力。截止本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已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

让我们回到那笔300万元转账的现场。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马旭。当天,她与丈夫二人来到银行转账300万,是要将这笔钱捐给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陪同两位老人一起前来的,正是教育局的两名工作人员。

事实上,他们一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1000万,而这笔钱是他们数十年以来的所有积蓄。

半年多以后的2019年4月,马旭夫妇将第二笔捐款700万元整转给了木兰县教育局,完成了捐款心愿。

马旭和老伴都十分简朴,不像是有钱人,一对普通夫妇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很难拥有1000万存款,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真相?

02 从沦陷区“拾穗者”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

在任何一个行业,要做到第一,殊为不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身怀莫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踏出势必那会被后人铭记的第一步。他们没有既往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只能艰难地一步步探索。

马旭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她和弟弟、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紧巴巴地,家里全靠着母亲说大鼓书的微薄收入维持。

每年秋收时节,母亲就带着马旭和弟弟去田地里捡稻穗。

1947年,年仅14岁的马旭就参军入伍,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次年,她背着红十字药箱上了辽沈战场,因立功表现被授予“解放勋章”。她的整个少女时代,都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度过的。

越勇敢的人,死神越惧怕她。虽然多次负伤,但她的意志越战越强,最终顺利归来。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早已成为一名优秀老兵的马旭用青春和热血打拼出赫赫战功。她顶着枪林弹雨与医务队的战友们一起拼死抢救伤员。在战局最为艰难焦灼的日子里,她又积极加入了宣传队,用清脆甜美的歌声去鼓舞志愿军战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战地小百灵”。

历史不会遗忘任何一位国之功臣,她先后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后,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进行系统学习,23岁那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成为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的军医。几年间,她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医术越来越好,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

1961年,国家正式组建空降兵队伍,首选就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涌现出黄继光等英雄的马旭所在部队。

老部队在召唤,马旭欣然加入,去了跳伞部队担任军医。

作为随队军医,马旭平时主要负责卫勤保障工作,但她不顾自己年龄偏大的因素,坚决要求与年轻战士一起参加跳伞训练。

空降兵的招收条件对年龄和身体条件都有严格要求,哪怕她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其请求也没有被通过。

马旭性格坚毅,从不肯轻易服输,不能参训,她就偷学。她在单身宿舍的地上悄悄挖了一个长两米、宽一米、深一米的大坑,里面垫上土和沙,再把椅子叠到桌子上,与两米多高的跳台等高。

晚上熄灯后,她就在这个简易跳台上反复练习,不完成五百次就不睡觉。

她经常去部队领导那儿央磨,被反复拒绝后,还咬破手指写了血书。领导拿她没办法,见到她到办公室来,就赶紧躲出门去。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马旭为了能成为空降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部队领导被感动了,答应给她一个机会:“如果你跳得比那些年轻战士好,就让你上!”

偷练了这么久,马旭等的就是此刻。只见她快步登上跳台,利落地连跳三次,一下子镇住了围观的年轻小伙子们,就连一旁教练员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大家都很好奇她“天赋异禀”,一上去就能跳得那么规范,马旭这才说出缘由,带着大家去自己的宿舍一看究竟。

大家伙看到地上那个沙坑,这才恍然大悟。

她的这股子“虎”劲感动了在场所有人,部队领导笑着批评了她,却也最终同意了马旭的请求。次年秋,年近三十的她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成为中国首位女空降兵。

多年后,马旭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跳伞的心情:“在无际的天空里,我觉得我好自豪啊!”

几年之后,马旭被批准为“试风跳”小组成员。此后20余年间,她又创造了两项全国第一——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马旭的勇敢和坚决离不开爱人颜学庸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部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军中居里夫人

当一名军医这么能挣钱吗?她凭什么存够了1000万?

医生这个职业社会地位较高,但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那么马旭夫妻俩的这笔巨款到底从哪儿来呢?

从当空降兵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位巾帼英雄远胜一般男儿,她骨子里有着不怕苦不服输的钻研精神。这恰恰也是科研人员所需要的。

她不但练跳伞技术,还想着研究更加先进的跳伞装备,以便减少战士的伤病。

当伞兵从空中落地时,承受的冲击力是超乎寻常的,经常有人在着陆的过程中伤到脚踝。作为队医,马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直有专家研究如何避免空降兵着陆的损伤问题,多年来,医学界有过多种尝试,但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

在丈夫颜学庸的帮助下,马旭搜集、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利用工作中的现成病例做研究,多次亲自测试,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案。

1983年4月,“充气护踝”这项研究成果终于正式问世。它有着结实、轻便、柔软的优点,有很好的包裹性,可将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去大半,尽最大可能保护伞兵的足踝。

6年后,这项技术在反复试验验证后获颁国家专利,马旭再次为空降兵部队赢来了殊荣。

令笔者十分敬佩的是,充气护踝仅仅是马旭夫妇许多发明中的一个,他们的很多发明被广泛应用。

为了方便查阅资料,马旭耗费巨大精力自学俄语、英语、日语,可以与外国专家面对面交流。

在国际上,马旭先后荣获爱迪生国际金奖和紫荆花国际金奖。他们的专著和发明引起了业内专家广泛关注,很多国际学术机构邀请他们前去做深入交流,例如:美国发明年会、澳门国际发明博览会就曾多次邀请二老参加。

直到1996年,年过六旬的马旭仍然没有放弃发明创造,为战士们谋福利。她研制的“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再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除了发明创造,二老出版发行《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二部著作,填补了国内空降领域的学术空白。

她和丈夫把传统中医、西医、自身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成功研制出“马旭生命宝”。这是一种治疗胃病的良药,于1999年获批国家专利。

某制药商找到马旭夫妇,愿意付巨资买下她的专利,被马旭拒绝。她只把它赠给部队,为所有人谋福祉。

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中神话,被称为军中的“居里夫人”。

04 木兰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银行的误会揭开了马旭夫妇捐款的真相,知情者金长福老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金长福退休前是抚顺市社保局的一名干部。对于马旭来说,金长福不仅是老乡、战友,他还有另一层重要身份——马旭当年的空降兵教练。

“我去参加英雄黄继光牺牲65周年纪念会,见到了马旭。”

多年不见,再见都已是皱纹满面,大家都十分高兴,谈起战友们和那些峥嵘岁月,二人激动不已。

谈起晚年生活,马旭很知足,只是提起了一桩多年未了的心事——要将毕生积蓄捐给家乡,资助教育事业。她请老朋友金长福帮忙,转告老家木兰县教育局的领导。

金长福听后也很激动,握着马旭的手连连赞叹。他回去后就办妥了此事。

几天后,当地县教育局季德三局长亲自前来拜访。

进入那间毫不起眼的小院,季局长二人走过泛黄的石阶,见到了老屋的主人——马旭、颜学庸二位老人。

客厅里没有什么家具,一张木桌,两张磨破了皮的旧沙发而已。最多的就是书,密密麻麻摆满了整面墙。卧室里摆放的是一张老式硬板床,衣柜里除了几套旧军装,没有多余的衣物。

这真的不像一位正师级干部的退休生活!而像是到了旧时“穷酸”的教书先生家。

为了做一名空降兵,老人做了绝育。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事业和科研,没有子女,平平淡淡地相守着走过一生。

当被问到捐款的原因,马旭动情地回答:“我生在木兰,那里是我永远的家。希望这些钱能帮助贫困学生接受到好的教育……”

这样高尚的情操,只能用她自己的话来解读:“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生命不息,就应奋斗不止。”

他们没有喊口号,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05 荣誉加身,淡然处之

马旭夫妇的善举被媒体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广为传播。老家木兰人民为马旭自豪!

马旭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为了满足私欲,一些人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一些人去偷盗、去诈骗,全然不顾受害者的死活,无数家庭因此破裂,生活无以为继。

她捐出的1000万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一辈子积攒得来的,与她相比,那些挖空心思谋取不义之财的人面目可憎。

为了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国多地举办了“马旭先进事迹”的专题活动。

2019年10月,武汉市举办了“千万捐款报党恩”的纪实摄影展,邀请马旭夫妇亲临现场。

2022年9月,哈尔滨歌剧院隆重推出大型音乐剧《空降玫瑰》,讴歌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黑土地的女儿马旭。

他们退休后没空享受田园牧歌,在坚持科研的同时,还长期为病人义诊。为了方便患者出入,他们拒绝了有关部门安排的干休所,选了一个老旧的农家小院住了下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间农家小院在当地早已人尽皆知。

结语

“没有国就没有家,更别说个人前途和命运。”马旭曾多次感叹,如果不参军,自己的命运可能只有两种,一是当童养媳,二是因为缺吃少穿很早就不在了。

“苍松挺立在云间,本色初心永不变,感动中国唱马旭,中华美德代代传。”2022年9月16日,作为湖北小曲传承人之一的姚俐玲凭借作品《党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党员》就是根据马旭老人的感人事迹创作,全篇以马旭去银行转账300万那个情景被“误会”开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感动了现场所有观众。

马旭夫妇是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依然拥有最坚定信仰、最朴实、最可爱的那一类人。向他们致敬!

参考文献

1. 东北网 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为家乡木兰县捐献千万积蓄2018-09-26

2. 光明日报 马旭:不下“战场”的老兵2021-02-0703版

3. 滁州网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马旭2020-12-07

4. 中国记协网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千万存款捐家乡2019-06-23

5. 长江日报 湖北小曲《党员》唱响马旭感人故事 姚俐玲摘下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2022-9-17

6. 哈尔滨新闻网 音乐剧《空降玫瑰》线上展演|讲述马旭夫妇捐款背后的感人故事

7. 中国日报网 党的好女儿——马旭

8. 黑龙江日报 马旭耄耋之年捐资千万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