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是有名的长寿之乡,王阿婆和李阿公就是岛上土生土长的两位老崇明人。他们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是地地道道的“老农”,也见证了种水稻的历史变迁。从最初的水牛犁地、人工插秧,逐步发展为机器犁地,到现在种田大户利用机器插秧、播种,他们开着像大号拖拉机一样的机器翻地、下肥料。

还有更厉害的,那小小的一个“飞机”,“嗡嗡嗡”从头顶上飞过,可以打药、撒肥料,没一会儿功夫就把好大一片田的活都干完了!王阿婆和李阿公想想他们那时候光着脚丫、挽着裤腿,高一脚、浅一脚地弯着腰插秧,挂个大簸箕撒肥料,不禁感叹现在真是赶上好日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最近他们老两口有点犯嘀咕:“这旁边的种田大户,天天在水稻田边上捣鼓啥呢,看着又下种子又栽苗的,是啥新宝贝吗?看那一条条、一溜溜的,五颜六色,有的就像一堆长得很高的草!现在种田的年轻人,衣服要穿新奇漂亮的,就连水稻田也要搞点花花草草做装饰。”

事实上,这可不是乱花钱,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些“花花草草”可不一般,它们都是科研人员好不容易取得的研究成果。那五颜六色的花叫做百日菊,紫色是马鞭草,至于那草,还真是草,叫做香根草。它们都是水稻绿色防控的秘密“武器”,能减少顽固性杂草的产生,降低人工除草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日菊和马鞭草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为益虫提供花粉和花蜜,让它们寿命更长、繁殖更多。而香根草,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稻田里的螟虫对它散发的香味“情有独钟”,因此能诱使害虫聚集到草上产卵,同时香根草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对螟虫具有毒杀作用,幼虫孵化出来取食香根草后,就被灭杀了。

其实,老两口弄不明白的事情还有很多。稻田边装的灯不是为了晚上干活看得清楚,而是利用害虫喜欢扑灯(飞蛾扑火)的习性,专门用灯光来引诱害虫,让害虫有来无回,专业来讲叫做“杀虫灯”。

田里插的不少棍子,棍子顶端还扣上了白色罩子,那个叫做“诱捕器”,是专门用来引诱害虫的。“诱捕器”里会释放气味引诱害虫,让害虫乖乖掉入“陷阱”,这也曾被笑称为“美人计”。

老两口见识的这些个纯生态的病虫害防控“武器”,只是近年来崇明水稻实施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的一个缩影。绿色防控技术,是通过优化集成农业、生物、生态、物理等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做到三个尽量:尽量降低作物的经济损失风险(必要产量或效益),尽量降低使用化学农药的安全风险(操作者、消费者和水源等安全),尽量降低破坏生态的风险(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调控能力)。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到底有啥优势?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第一,它能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以2020年为例,绿色防控病虫防治的用药量减少30.2%。第二,能提高防效。绿色防控区对水稻飞虱、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防效比常规防治分别提高了17.6%、1.5%和4.17%。第三,能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绿色防控亩产增加13.9公斤,同时减少了防治次数和用工量,每亩综合增收67.8元。第四,能保护天敌。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防控技术下种植的水稻,在产量、品质、口感上,均优于仅靠化学防治技术种植的水稻,产值有了明显提高。

资料:区农业农村委

编辑:陆海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