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 1 月, 人类历史上首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出海试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这个名字源于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鹦鹉螺号结构图

核潜艇相比当时的柴电潜艇不仅航行速度快,最重要是隐秘。柴电潜艇是用柴油机给舰载电池充电,隔几个小时必须上浮吸入氧气发动柴油机,非常容易被抓包。

但核潜艇可以一直在水下潜航,而且“核鱼”绕地球一周只需要几个乒乓球大小的核燃料。

当时的柴电潜艇绕地球一周,会消耗大概8000吨燃油,大型补给舰要送好多次。敌方找不到你的潜艇,盯着你的补给舰就好了,柴电潜艇有何隐身可言。

共和国也看到了核潜艇的巨大潜力,在1958年,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投入运转的同时, 一份由聂荣臻元帅起早的申请研制核潜艇报告,放在了国家领导人的案头……

这份报告全名叫做《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 (划重点,后面要考),共和国从一开始就想研制自己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才是定鼎四海的大国重器。

这时的中国,不管潜艇还是核工业,都是蹒跚学步。只好求助老大哥,毕竟苏联的627型核潜艇已经在去年下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627型攻击核潜艇

毛主席为核潜艇的事,屈尊询问矮一辈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谁知赫鲁晓夫轻蔑地答复:“核潜艇的技术复杂 ……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

言下之意,你们中国别想着独立自主,龟缩在我的核保护伞下就好,当我小弟。

在宣传上,苏联把社会主义国家都称为同志加兄弟,其实内心是把自己当做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爸爸。这种威福自用的作风,被中国批为“家长制作风”。(批苏修高频词)

对此,从不服输的毛主席发出掷地有声地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赫鲁晓夫有句话忘了说,为研发生产这艘攻击核潜艇,全苏联总共有1000家工厂和科研单位投入其中,是靠举国体制和国防科工委的协调才能顺利下线,能自主造核潜艇的国家必须是个超级大国。

后来中国科研人员踩这些坑的时候全是泪……

更坑爹的是,苏共二十大后,中苏蜜月破裂。

1960年赫鲁晓夫赌气撤回了之前支援中国的所有专家,(包括核工业和舰艇方面的)撕毁了和中国签订的600个合同,拒不提供之前承诺的关键设备……

中国科研人员,要自力更生研发核潜艇了。

立项之初,科研人员谁都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之前苏联科学家对此也三缄其口。

我们只有2张模糊的美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美国买回来的核潜艇玩具模型。 据说那个模型很精致,可以拆开,和每个舱室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但玩具毕竟是玩具。

大国重器出世

核潜艇班子搭好不久,中国就遭遇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遭遇极大困难。

此时苏联不仅不雪中送炭,反而趁火打劫,逼我们归还朝鲜战争买武器和156建设欠下的债。(包括之前买潜艇的债)

1962年,国家经济无力同时支撑同时研发核潜艇和原子弹两个项目,于是核潜艇工程暂时冻结,仅保留一支50多人的核动力团队,不断学习研究,等到需要时重启核鱼项目。主编推荐大家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海客评论 可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这一等,就是三年。

直到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后的次年——1965年,核潜艇工程才再次上马,并确定了“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再搞导弹核潜艇”的两步走方案。

被雪藏的核潜艇研究人员内心,想必和《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差不多——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

这次国家全力支持核潜艇研发,同时任命彭士禄、黄纬禄、赵仁凯、黄旭华,四位为核潜艇总设计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至右: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其中赵仁恺和彭士禄是核动力专家,他们负责核潜艇的核动力装置。

黄纬禄是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他负责的是核潜艇武器、潜射导弹的研发;

黄旭华负责核潜艇本身的研发。

四大专家,核潜艇缺一不可。

中央还统一调动全国两千多个厂所院校,上万名科技人员配合攻关。没有电脑,就把人脑联接在一起。

研发核潜艇这样的大型精密武器,光设计就会产生巨大的运算量,美苏当时都用“穿孔纸带”计算机。

▲“穿孔纸带”计算机长这样

▲作为数据载体的纸带,相当于现在的U盘。

当时中国的环保计算机

咱们当年就靠打算盘算数据,但人总会有失误,这么大计算量错一个怎么办。很简单,三人一组,出现数据不一样三个人要重新算,要算到三个人数一样才采纳。

有了设计方案后,还要制作一个1:1的实物模型,于是千挑万选找好木匠来做大模型。

不知谁从哪请来一位仙人级老木匠,老爷子眯着眼看了核潜艇模型好一会,眼神大概是这样——

正当众人担心老爷子能不能看清手里是啥东西时,老爷子把把模型一放“行了! ”,霎时刀凿斧锯立即开动,花了几年时间,用木头造出一个几乎乱真的核潜艇模型。

除了没动力,这几乎就是一艘核潜艇。

有了模型,困难还在后面。因为艇内各舱室会有人员和物资流动,所以核潜艇的配重一直会变。

而核潜艇在水下潜航时,如果重心过高,很容易倾覆。当时我国的科研院所和造船厂根本没有能力对重心进行动态计算。

最后没办法,用了一个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

所有材料进潜艇前过秤,安装完毕后所有废材下船后再过磅秤,根据位置和重量一点点的计算出来对重心的影响。 主编推荐大家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海客评论 可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和苏联关系越发剑拔弩张,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都与苏联发生冲突。

迫于苏联军事压力,军委要求核潜艇立即开建,哪怕是“边造边设计”,这就给首艘核潜艇埋了坑,经常会出现造着造着改设计的情况。

终于到了1970年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生日77岁大寿,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下水了。

▲091型攻击核潜艇

因为是首艘,核潜艇累计试航20余次,航程6000 多海里,做完大量实验才移交海军入役。

1974年建军节,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从此,中国也成为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据统计,建造第一艘核潜艇所需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装艇设备、仪表和附件有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3000多种、管材270多种……

黄旭华老先生在纪录片《军工记忆》说——

“我们核潜艇没有一件零件,没有一点材料是国外进口的,全部是自力更生”

总而言之,只有超级大国才有可能研发、生产核潜艇。

东方朔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