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年,乾隆听人禀报:孙嘉淦带着10+个重重的大木箱,浩浩荡荡地回乡,以前怕不是“假清廉”?然而,乾隆非但没有生气,还说:“来人,快送10+箱金银珠宝给孙嘉淦!”

孙嘉淦历经3个朝代(康熙、雍正、乾隆),为朝廷效力41载。在这41年里,他一直有口皆碑,在他人的眼中,一直是一个清官的形象。

然而,在他前面13年的仕途中,并没有太大的升迁。他的人生,直到44岁那年,才按下了快进键。这还多亏了他的一次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

到底怎么回事呢?

1722年,45岁的雍正终于登基。年纪已经一大把,但政务一堆,烦心事一堆。由于之前树立了“不争不抢”的形象,不显山不露水,很多大臣也摸不着他的脾气。

孙嘉淦当时任翰林院的庶吉士,负责起草诏书。有一天,他斗胆向雍正递了一份折子,雍正看完,龙颜大怒,对翰林院掌院的朱轼说:“这样狂的人,你还把他留在翰林院?”

折子上写的是什么呢?

“请皇上‘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后两项尚可理解,他是为国家着想。可这头一项,简直就是戳雍正的脊梁骨了。外面疯传他不顾手足之情,他孙嘉淦真的是好大的胆!

生气断然是第 一反应,但下一秒朱轼的回答,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朱轼说:“孙嘉淦虽狂,但老臣很欣赏他的这股劲儿。”

朱轼也是历经了三个朝代(康熙、雍正、乾隆)的一位老臣,既是孙嘉淦的老师,也是雍正儿子弘历(乾隆)的老师。

因此,雍正还是比较尊重他的意见的。

于是,雍正思忖片刻,眉宇也很快舒展开,笑着说:“没错,朕也欣赏他。”

故事便产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几天后,雍正将孙嘉淦提拔为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子监的副校长)。雍正还号召其他文武百官要向孙嘉淦学习——勇于谏言。

这次大胆的谏言,不仅没有让孙嘉淦小命不保,反而让他从此官运亨通。他也紧紧抓住命运的绳索,兢兢业业,为皇帝排忧解难,为百姓谋福祉。

乾隆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孙嘉淦再度得到重用,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后几经调整,官至刑部尚书一职。

在他担任刑部尚书一职期间,有人因为屈打成招冤死,这件事还牵连到数百名无辜百姓。

孙嘉淦知道后,破除一切阻力,从中抽丝剥茧,还给当事人一个清白。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他都能站在百姓的角度,还他们一个公道。

之后,他任直隶总督时,也为了百姓的利益一再和皇帝抗衡。

当时,朝廷禁止百姓私自酿酒,为的是保证百姓有足够的口粮。

但孙嘉淦调查了解到,酿酒的原料并非是都以口粮为主,而是用高粱、谷糠、豆皮等东西去酿的。酿酒对民生有利,并不应该一味地禁止。

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百姓酿酒得以放开,民生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虽然孙嘉淦表现得为民考虑,为国家考虑,但皇帝们对他还是有过疑虑的。

雍正曾特意将他安排到户部履职,想看他是否“监守自盗”。但结果让雍正“大失所望”——钱财非但没有遗失,账目还算得分毫不差

因此,雍正还很满意地和其他大臣说:“孙嘉淦不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嘉淦

那么,既然如此,怎么会有开头那一幕呢?

1747年,孙嘉淦感觉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于是就向乾隆请辞,想要告老还乡。而乾隆有感于他过去的功劳,虽出言挽留,但还是放他回乡了。

孙嘉淦得到恩准后,人很轻松。于是,就让仆人准备了10+个大箱子,然后里面装上砖头。

是的,是砖头。他一生清贫,没什么好带回家,但他又怕老家有人取笑他当官一辈子,依然穷光蛋一个,因此他便想出来这么一招。

所以,这样声势浩大的“衣锦还乡”,就引起很多人注意了,这不就有人给乾隆通风报信了吗?

于是,很巧合地,孙嘉淦一行人被人半路拦下了。

拦路的人想看看他这箱子里的“金银珠宝”,可却看到了一堆砖头,傻了眼了。

这一消息又传到了乾隆耳朵里,他颇为感动,赶紧让人给孙嘉淦送去金银珠宝,把那10+个空箱子填满

1753年,孙嘉淦去世,享年71岁,受封谥号“文定”。

【文史掌故】

孙嘉淦的仕途通达,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皇帝面前,他选择了放手一搏,勇于谏言。

同时,他也足够幸运——有朱轼这样的好老师,懂得欣赏他;也有雍正、乾隆这样的皇帝,愿意一次次地给予他施展的机会。

一言概之,他有了足够的胆量和足够好的运气。当机会降临的时候,他能抓住,并能督促自己不忘初心。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嘉淦谔谔,陈善闭邪,一朝推名疏”,肯定他“为国家考虑、为百姓福祉考虑,敢于谏言”的好品质。

他一生清贫,为国为民,在退休之后,这10+箱意外馈赠,也是他应得的。

他的经历,让我想到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事,其的交给命运安排。命运会褒奖每个努力的人,只是早或晚而已。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