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

开头先跟大家介绍一些规划方面的新消息

目前未来科学城两处街区规划出炉

涉及到居住区和道路等

相关规划图已经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发布这两处规划的同时

市规自委昌平分局

还发布了一份通告

是对于崔村镇控规相关问题的解答

而问题只有一个

总共提到了两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

能否将香堂村改为“社区”——

扣字说明

香堂只有村委会

设置居委会

说明要改变香堂村目前组织形式

村和社区有什么区别?

以下这些内容或许可以参考——

村是设置于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叫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和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

社区是指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建筑的、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网点、学校(幼儿园)等。

社区(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村(中国村级行政区划单位)

村,又叫乡村、农村、乡下、村庄等,有的媒体又称为自然村或行政村,它是群众性自治单位,聚居的处所,是乡、镇以下的村级行政区划单位,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村民自治管理范围,是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

那么香堂是否可以转型呢?

这个问题虽然不好回答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

香堂村的发展的确很曲折

香堂村位于北京市昌平以东12公里,属昌平区崔村镇辖下的一个半山区村。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香堂人,多少年来从未摆脱“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窘境,这些土地始终没有给这个穷山村带来希望。

香堂村的过去,一言以蔽之:贫穷。

第一难题为“水”。几十年前,老百姓吃水要到几里地以外的临村去担。此后,好不容易在村南打了第一眼水井,然而要供上千口人饮用。早晨,晚上收工后是挑水的高峰时段,劳累了一天的农民,收工后还得急急忙忙跑到井台排队。

第二难题为“路”。“路”是“富”的基础,而香堂村在1987年前,无一条像样的路,村内黄土与石子铺成的路,雨天多泥泞,雪天必溜滑,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难题为“行”。没有路,更没有出行的工具,百姓很少出门儿。逢年过节,步行到十公里外的小汤山花5分钱洗个温泉,已是最大的奢求。种地,打粮,靠天吃饭,被认作天经地义;农村,农民,土里刨食,被认定不可更改。

后来,敢想敢干的香堂村,提出了“北京城里有的,我们这里要有;北京城里没有的,我们这里也要有”的豪言壮语,但是,谈何容易?

不过很快,香堂日用化工厂建起来了,这是香堂最早的企业,之后,又有纸箱厂、福利厂、塑料制品厂等20余个村办企业诞生于香堂。香堂饮料厂生产的“玫瑰茄”是早于“健力宝”而出现的饮品,该产品最“火”时,北京一些重要场所供不应求,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昼夜送货。但是香堂的企业由于科技含量较低,缺少资金而形不成规模,加上管理等一系列农村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逐渐衰落。

再之后,香堂村又开始发展果园,先后开发了1500高标准化果园,“红富士”、“国光”等一些优质品种引入园中。由于香堂的水质、土质好,果品的味道自然不错,一时间前来购买者、采摘者络绎不绝。后来,一轰而上超量发展势头,加上时间长果树退化,这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减弱。

再后来,香堂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稳定发展

不仅2007年拿下了“最美乡村”

新近也获得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

相信香堂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那么

您觉得香堂由村转为社区

可以实现吗?

其实早先香堂还是当过“乡”的

乡可是比社区大呀

■说明:本文由家住昌平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部分信息整理自:昌平区政府网站、昌平地方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文化委员

关注家住昌平!

看昌平大事小情,搜周边吃喝玩乐!

=======昌平的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