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我解放军到底有没有出现战俘?

  • “雪域老兵吧”负责人:茂戈

中印战争特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这里之所以使用“中印战争”这个词汇,就是要特别说明,1962年发生在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战争。一场战争由多个战役组成,一场战役又由多场战斗组成。中印战争虽然是一场规模、时间都有限的边界作战,但仍是一场战争。总体上来说,是由两场战役组成的。第一场战役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是在东线(西藏方向)的克节朗,也称克节朗战役。第二场战役自11月16日开始至21日结束。主要由瓦弄反击战、西山口-邦迪拉战斗以及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等战斗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印战争惊天的战俘比

翻开战争这本史书,从古至今,凡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就会有胜负,就会有人员伤亡!也会出现战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中印战争这方面的情况:

中印战争,第一场战役,我解放军投入总兵力在13000人左右,而印军投入总兵力在22000人左右;第二场战役,我解放军投入总兵力在26000人左右,印军投入总兵力在30000人左右。

按照常规军事部署,我解放军实施的是反击战,需要投入的兵力应该是印军的2—3倍为佳。但是,在这样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军以极少的伤亡不仅给印军一顿胖揍,而且横扫千军般打得新德里从上到下人心惶惶。

据官方数据,中印战争中,我解放军共歼灭印军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第11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

而在这场战争中,我解放军共牺牲722人,最高军衔为11师33团3营李白石营长,而我解放军则击毙印军4885人,最高军衔为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我解放军共负伤697人,印军则负伤1047人。中印伤亡比为1:6.8。

注意,重点来了:我解放军共俘虏印军3968人,其中包括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校官26名。而我军参战人员,无一人成为战俘!

仅仅凭借:“0:3968”的战俘比,中印战争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史上最灿烂的篇章,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雪域老兵吧”平台曾发过一篇文章,作者写到中印战争结束后,我解放军向印军交还缴获的武器装备、释放印军战俘时,使用了“交换战俘”一词。我们的参战老兵看到后,纷纷在文后写留言:我解放军无一人成为战俘!哪来的“交换战俘”一说?!

看来,中印战争中我解放军无战俘,这应该是所有中印战争参战老兵的共识!

二、驳斥网上关于我解放军被“战俘”的传言

1、“战俘”周万派

我们的网友很“较真”!有人列举出瓦弄反击战中,我解放军有名叫周万派的战士,就被印军俘虏了!

周万派确实在短时间内被印军俘虏过,他是在整个中印战争中唯一曾被俘过的战士。

瓦弄反击战的07高地争夺战,打得非常惨烈。在一次冲锋战斗中,周万派和战友们冲在了最前面。就在周万派和战友即将冲上07高地之时,印军突然集中炮火增援07高地,用火力封锁了07高地前沿,我增援部队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周万派打光了子弹,就跳进印军战壕与印军进行肉搏战。结果被一拥而上的数名印军打晕,被俘。

我军又发起了对07高地新一轮的进攻,印军竟然将周万派双手反绑,推到阵地前,企图以周万派的身体来当作肉盾,阻挡我军的火力。周万派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高高地昂着头,向我军阵地高声大喊:战友们,冲啊!印军的弹药已经不多了,他们的伤亡很大,我们就要胜利了!

印军恼羞成怒,两把刺刀捅穿了周万派的身体……周万派的鲜血染红了07高地的前沿阵地!

周万派的牺牲,换来的自然是我军地动山摇的复仇炮火

于是有人据此说,中印战争中我解放军是有战俘的!其实,说这话的人是无知的!

什么是战俘?

我们拿出手机,只要搜一下“战俘”这个词就会找到答案:战俘(prisoner of war,常简称POW),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

所以,周万派不是战俘!他是我解放军真正的大英雄!周万派从冲锋到被俘,从大义凛然到牺牲,这都是英雄的壮举!

2、“战俘”马胜龙、杨家仑。

在2000年8月1日,印度媒体《印度快报》报道了这样一篇文章,在印度兰契市的一所精神病院发现两名中印战争时被扣留的两名“战俘”马胜龙和杨家仑。被发现时,二人已在这所精神病院待了长达38年。

大家都知道,8月1日是我们的建军节,印度媒体在这一天发布这则消息,就是存心想要恶心我们。但是,二人到底是如何到达这所精神病院的?印度媒体却又拿不出相关证据,只有精神病院1962年12月的入院记录。印度媒体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中印战争的战俘!

2003年,二人被中国驻印度使馆接回国。但这两位老人因遭受印方长期关押已精神障碍意识模糊,根本无法讲出自己到底是不是军人,如果是又是哪个部队的,他们是怎样到的印度等问题。

要证明二人到底是不是中印战争的参战人员,这不难。我们的参战部队,一定存留有当年的参战人员名单,立功多少人,牺牲多少人,失踪多少人等等,一定都有详细记录。只要一一对照就能找出来!还有,在2000年的时候,当年参加中印战争的老兵应该绝大部分都还在,大多也就五六十多岁,一定能回忆到自己部队有没有这两个人!

可是,没有参战部队承认有这二人,也没有参战老兵认识他俩!

另外,如果是在战场上的失踪人员,两年不见音讯将会按照程序被评定为烈士!而我解放军在中印战争的烈士名录中,也没有发现这两人的名字!

所以,有中外媒体记者(特别是现在的自媒体)跟随印度媒体的“恶心报道”,称两人是战俘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3、“战俘”王琪。

王琪确实是参加中印战争的老兵。但他并非中印战争的“战俘”。

王琪是名测绘兵,196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的王琪跟随兰州军区第55师从青海驻地前往中印边境,参加中印战争。但是,王琪是在中印战争结束后两个月的1963年1月,在与战友去边境测绘的路上,因上厕所后迷失了方向,在又冷又饿的时候发现路边出现了一辆红十字会的车辆,他上前寻求帮助,竟然被送给了印度军方。

后来,印度方面是以间谍罪(注意,是“间谍罪”)囚禁王琪七年。出狱后,被印度当局带到了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庄,直到2002年,大家才知道王琪还活着。2017年2月,80岁的王琪这才回到家乡。

所以,王琪并不能说是中印战争的“战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为什么中印战争中我解放军没有出现战俘?

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我经过对整场战争的研究,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点:

1、我解放军在中印战争中展现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不可能出现战俘!

中印战争结束后,总指挥张国华在向毛主席汇报中印战争的情况时,将广大指战员在战斗中所展现的坚强革命意志总结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得到毛主席的当场肯定,后又多次强调这种精神,并且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全军发出号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确实,在中印战争中,我解放军充分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解放军信念坚定、纪律严明、视死如归。中印战争开始之前,我解放军官兵对印军的肆意挑衅行为早已义愤填膺,战斗打响后,压抑以久的怒火彻底爆发,全军官兵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将生死完全置之度外。比如、率先在战斗中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阳廷安班”,“活着的黄继光”陈代富、“战斗英雄”吴元明等等,这样的英雄,在中印战争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当我参战军人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曾接触过好几位参战老兵,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他们都会说:“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做毛主席的好战”!这是当年参战军人的一种坚强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坚强的信念,我参战军人才会表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具有这样精神的参战军人,有可能当战俘的吗?

2、纵观整个中印战争态势,只有我解放军抓印军战俘的份。

我解放军实施的是自卫反击战。何为反击战?这个不难理解。中印战争之前,以第三世界领头人自居、妄图建立南亚次大陆霸权的印度,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蚕食我国西藏地区的领土。我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动自卫反击战,就是要将印军从我国的领土“打回老家去”!

那么,我解放军是怎么把印军“打回老家”的?总的来说,是在中央军委和前线指挥员的正确指挥下,以出其不意的战略战术(比如“打头、切尾、斩腰、剖腹”的战术等),经过两场战役,加上我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印军一触即溃,抱着头拼命地往“老家”逃跑!

下面简单地“纵观”一下这两场战役的整体态势:

第一次战役(克节朗战役),我解放军最初的战略构想是三天吃掉印军第7旅的一个营。哪知战役总攻一打响,才三个小时,就将印军整个第7旅打败了。剩下的,就是我解放军一路追击,痛快淋漓地抓战俘了!两天后,连达尔维准将旅长也成了我军战俘!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场战役:“丁指”指挥的瓦弄反击战,打了一场硬仗!首先是11月14日,我解放军第388团第4连和独立营第3连在印军的冲击和炮火下,顽强地守住了05和06号高地。(既然是守住了阵地,就不可能有战俘的存在)。接着,我军抢攻印军的07号高地。战斗从16日早晨打到下午五时许,我解放军攻占瓦弄,打退了印军,接着对印军进行搜剿。那个时候的印军,也只有抱头逃窜的命了。

在西山口-邦迪拉的战斗中,我解放军更是打得痛快!打得在二战时就誉满印度的“英雄”霍希尔.辛格准将旅长也赶紧换上士兵的军装逃命去了!他命该绝,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我三名解放军击毙。

其他战斗就不一一列举了!纵观整个中印战争,其战争的整体态势就是:我解放军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抓战俘和冲在抓战俘的路上!

所以,我英勇的解放军就丝毫没有给印军抓战俘这个机会!

3、具体来看,我解放军战略战法、武器准备、后勤保障等优势明显,我解放军不可能出现战俘。

前面讲到了,从中印双方的兵员数量上来讲,我军是处于劣势的。但是,我解放军参战部队都是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的军队,之前大多参加了平叛作战,对于高原作战已具有丰富的经验(包括进藏参战的“丁指”部队)。而我西藏军区、新疆军区的参战部队长期驻守青藏高原。平日的训练都是针对高原作战的,每名士兵都训练有素,军事素质强,武器使用娴熟。

再看印军,不过是外强中干,实际战斗力有限。当然也有跟随印度殖民地军队参加过一战、二战的老兵,但主要是给英军当炮灰或“打酱油”,自身并无多少显赫战绩。印军前线指挥员——比如总指挥考尔中将,缺乏战役指挥的历练和经验;印军中下级军官更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指挥混乱。兵力部署刻板,战斗一打响,我军一下子就找准破绽!

另外,我解放军装备的步兵轻武器全面领先印军,尤其是班用轻武器力压印军。比如,我解放军参战步兵部队均完成轻武器换装,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解放军10人制步兵班轻武器的典型配置是:56式冲锋枪2支;56式半自动步枪6支;56式班用轻机枪1挺;56式火箭筒1具。

反观印军,却还在大量使用二战时期英联邦军队的制式轻武器,虽然美国紧急向印度空运武器装备以示支援,其中大量美制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4自动步枪等轻武器。但由于子弹重、射速快、不通用,反而加重了印军士兵的携行负担和后勤保障压力。

再来说后勤保障,我解放军突击修建了数条战区应急公路,数个汽车团日夜兼程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同时还投入后勤保障兵力近3万人,又动员支前民工5.2万余人,征用骡马、牦牛1.2万余匹等参与了后勤保障。解放军一线官兵弹药充足,穿得暖、吃得饱。

反观印军,印军士兵没有足够的冬装和鞋子,一线普遍缺乏弹药储备,开战没两天,许多印军部队就弹尽粮绝了。至于吃的,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被俘时,已两天没有吃饭,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每一次战斗,我解放军都是压着印军打。就像一只老虎冲进了羊群里——这样的战斗场面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我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即可:

我解放军在穿插作战中,副班长庞国兴等3名战士与大部队失散,自动结成一个临时战斗小组,深入敌后7.5公里,打掉2个炮兵阵地,毙敌7人,缴获火炮7门……在战后,庞国兴在作战报告中,当写到面对200多印军时,豪气万千地写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当今世上,或许只有我解放军才会有如此英雄气概吧!

这就是中印战争中的我参战军人!他们之中,有当战俘的可能性吗?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