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发生饥荒的概率少之又少,即使在现在疫情横行,全球气候异常的大环境下,世界上也没有爆发规模巨大的饥荒。

似乎对于现代人来说,饥荒是一种只能在历史书才能看到的情况,历史书上对于饥荒地描写过于平淡,寥寥数句就把几十万人的生命带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看历史才发现,古代人遇上饥荒是非常可怜的,古代人的农业发展水平远没有如今的发达,遇上个灾年必会发生饥荒,这就是古代人口难以达到一个客观的数量的原因。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很多百姓放着河里的鱼虾不抓,反而去吃草根、啃树皮,这是为什么?

古代的农业模式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概括为三点,一是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原因有很多,农民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因此只能把精力放在那一亩三分地上;

二是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在中原地区,农业的主要类型还是种植业为主,北方地区有部分放牧业,两个是相互补充的。

三是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农业类型单一,还有人均分配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文明持续而不间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农业这三个特点,再没有天灾的情况下是很稳定的,但是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就会导致灾害衍生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就是造成饥荒,其次就是造成国家政治稳定性的失衡。

地理差异加剧饥荒复杂性

中国的农业不仅只有地方的差异,还有南北的差异,南北差异造成的饥荒也会有不同性质的。我们通常习惯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季风区,温暖湿润是南方的气候特点。

而秦岭淮河一带地处大陆的中部,季风难以抵达秦岭以北的地方,所以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气候干燥,冬天寒冷。而且秦岭淮河以北多是中原地区,地属黄河流域。南稻北麦,也是根据其气候特点形成的作物类型以及饮食习惯。

北方地区常见的气候灾害就是干旱,和洪涝灾害了。黄河流域内主要是黄土高原的土地类型,人们耕种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小麦了,小麦喜光耐旱,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人喜好吃面食了,由于气候的限制,这是人们不得不选择的习惯。要是遇上旱灾,粮食必然会减产,再遇上洪涝的话一年的活就白干了。

旱灾到来的时候,河里的鱼虾也会大规模地减产,人们总习惯挽救自己投入大量精力的东西,忙了一年的活,人们通常是想着怎么挽救旱死的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旱灾来临的时候河流的流量也会大幅度地降低,鱼类的数量也会大规模地减少,在黄河各支流的流域内情况更加严重,水系不发达的地方,河流会出现干涸的情况,河流干涸鱼类会大量地死亡。

旱死的鱼类在岸边经过太阳的暴晒会出现变质,细菌大量繁殖,人们捡来吃了后会出现腹泻,更有严重的会产生瘟疫。历史上由于误食变质动物尸体造成的瘟疫是很常见的,人们很少会去捡岸边死去的鱼虾果腹。

南方水系发达,发生饥荒的原因无非就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家里的余粮也会被洪水淹没,起初只能吃糟糠。

后来连糟糠也没有了,就只能吃草根、树皮,由于洪涝灾害会有很多人被洪水淹死,人们的尸体会顺着河流随处漂流。

河流中的鱼虾不干净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只要出现极大规模的天灾,一般情况下,皇帝都要发罪己诏的,这是因为人口会锐减的一定的程度。几十上百万的灾民会牺牲,人们流离失所,朝廷会组织赈灾。天灾出现后,农业是处于瘫痪状态的,所以粮食只能是从官府的粮仓中派发。

但是朝廷的粮仓一直处于一个未满的状态,而且就算是开仓放粮也满足不了如此庞大规模的灾民。所以就会出现浮世千里的局面出现,有人问为什么不吃河里的鱼虾来填饱肚子?这是因为他们吃不下去,宁愿吃树皮,吃草根。

也不是没有人想到去捕鱼捕虾,北方人不习水性,遇上洪涝基本就留在河里了,如果要去捕鱼那很大可能被洪水冲走了。南方人更是没有可能去的,南方洪涝的规模更大,更多是摧枯拉朽的洪水把一切都毁了。所以在河流里游着的鱼又是靠吃什么长大的,不言而喻了。河流里的鱼就是吃尸体长大的,人们哪还敢吃那些吃过人的鱼啊,所以宁愿吃草根、啃树皮也不愿吃河里的鱼虾。

河里的鱼虾不仅是吃腐肉长大的,还会携带许多细菌、病毒,人们吃了会更加快死,所以只有在没有树皮、草根吃了的情况下,才会冒死吃河中的鱼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很庆幸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没有饥荒的国度,富强的祖国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让饥荒只留在历史书上。生活在一个不缺吃喝的年代,很难想象古代人民的艰辛。

古代人民把粮食和农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一定要去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为什么古代人把农业放在首位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