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张,明天总经理来听汇报,这个材料也不要搞太晚,明天早晨放我桌子上就行……”

“小李,节后上班第一天就要进行广告策划专项汇报,还有很多材料要准备,这个节啊……过不好啦。”

“小曹,明天一早上级要来单位调研座谈,局长有个综合发言,局办让今天晚上无论多晚都要把素材报过去!哎,再冲一杯咖啡吧……”

“哎呀,领导刚才给我安排了个急活儿,也不提前说,一要到周末了,就想一出是一出,这个周末又泡汤了……”

“大家注意了,这段时间都加加班,马上月末了,我们再加把劲,争取把业绩往上冲一冲,过了这段时间我们再好好的调整休息……”

这些场景,你是不是历历在目,是不是深恶痛绝?但你认真分析过其中的原因吗?你知道天天加班的危害吗?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出天天加班的怪圈呢?下面就进行一一具体分析:

一、 为什么有人天天加班?

工作当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听到有人在抱怨加班,但是又不得不加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无非是受领导喜好、单位风气、个人能力和工作性质等因素制约。我总结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一)随意安排计划外工作

有的单位、个别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受生活习惯、工作经验和个人喜好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单位及员工的实际情况,工作缺少统筹,随意性较大,逼迫下属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去“加班”,让下属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加班文化的不良导向

有的单位将加班当成一种好的“企业文化”来宣扬,经常会听到领导表扬某名员工为了某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两三点,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之类的褒奖赞语,无形当中在单位里形成了“加班很光荣、加班受重视、加班有表扬、加班是勤奋”的偏差导向和不良氛围。

(三)领导好恶产生的影响

个别领导习惯于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评判下属,认为自己没有下班,下属就不能走,自己没过周末,下属也应忙着,自己不能回家,下属就得陪着。把是否利用休息时间干工作,用多少休息时间干工作,片面地作为评判下属对工作是否上心努力的“重要标准”,在大会小会上表扬,甚至在选人用人上倾斜。

(四)工作标准的无限拔高

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慢工出细活”,工作是用时间磨出来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保证。白天没忙完,晚上接着干,平时时间紧,周末加班干。不注重工作效率,不相信下属的工作能力,使下属逐渐陷入了“白天碌碌无为,晚上加班熬夜,时间到任务完”的低效率状态。

(五)个人能力素质的影响

有些员工个人能力素质相对欠缺,工作没头绪,缺思路,别人每天6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他却需要干12个小时,很难在有效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有的员工统筹规划能力弱,工作分不清轻重缓急,缺少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安排,而且不懂得拒绝,自己没干完却接了同事不少不相干的工作,经常导致自己的无序忙乱,只能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加班来弥补。

(六)个人功利思想在作祟

有的员工喜欢搞“伪加班”,片面认为灯火通明等于欣欣向荣,认为熬更守夜等于兢兢业业,认为文山会海等于落实工作。其实,这只是在做样子给领导和同事看,而恰恰有些领导喜欢这一点,忽视了工作质量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在职位晋升、奖金发放等方面照顾和迁就某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伪加班”的风气。

(七)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

有些行业,如IT、会计、律师、设计等,加班就是必修课。而且,如警察、医护、城管以及其他服务类行业,越是到节假日越忙,工作性质决定了需要加班,这点儿无法改变。比如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有多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这是由工作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天天加班有什么危害?

曾经在《超级演说家》中有一个可爱女孩,如果不是录制节目期间的一次痛经,她不会发现自己体内长了一枚9厘米的卵巢囊肿,疑似卵巢癌。她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没有当天睡着过,熬夜到一点、两点、三点……我好像永远放不下我的手机,关不掉我的电脑,丢不下我的工作。”惋惜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的无奈。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加班之苦、加班之害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加班有损身体健康

这些年“过劳死”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因疲劳过度导致癌症发作或是因为熬夜过度导致猝死正向年轻群体蔓延,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最该展现其风采的时刻黯然离去。

2015年1月16日,34岁的歌手姚贝娜因为身患乳腺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2019年11月20日,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勇在办公室突发心梗去世;前几日,我们单位同事,在工作时突发疾病倒地猝死。昨日是他34岁遗体告别仪式。有些“加班专业户”的座右铭便是“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以此明志,头悬梁锥刺股,自认为梦想拼尽了全力,可求一个心安理得。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还年轻,离疾病还很远,年轻嘛,加班熬夜也没什么。殊不知,“三十岁以前我们用身体换钱,三十岁以后我们用钱续命”。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猝死者已达55万人,因加班造成猝死的年轻人比例不断增加。

(二)加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罗丹曾说:“工作就是人生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加班,意味着工作的比重显著加大,导致休息和其他时间大大缩短,这必然会引起自身的不平衡发展。加班可能会影响家庭和睦,引发夫妻矛盾,没时间照顾子女和老人,导致感情冷淡,亲情淡漠,朋友疏远等。

长期加班也会使环境吸引力下降了,心思转移了,热情减退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工作热情,那么工作就变成了一种痛苦的事情了。

长此以往,一系列矛盾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降低了员工对单位的认可度,容易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不健康情绪的蔓延,终将成为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对单位建设造成一定阻力和极坏的负面影响。

(三)加班导致工作成本提高

有人说,加班熬夜是会上瘾的,就跟抽烟喝酒一样,很难戒掉。一旦某一天晚上没有加班,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感觉是在浪费生命。但是我们要认清楚一个问题,如果在白天的工作中不能高效完成的事情,就算拖到了晚上,也是无法高效完成,只是机械式地被动完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白天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晚上加班时同样是低效率的。加班的时间越长,工作的效率就越低,大脑长期处于混沌状态,常常无法周密思考,故使错误百出。

黑白颠倒使得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该工作的时候无精打采,只能通过加班来弥补,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加班方式赶出来的工作或任务,往往错误率较高,没有新意,只是机械式的重复之前的工作,内容质量较低,更不可有创新。所以,加班是低品质、高消耗的劳动。

(四)加班导致工作作风虚浮

“伪加班”“陪加班”在职场中非常常见,务虚不务实,眼睛总是盯着领导而不是工作,心里琢磨的是上之所好、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如此这般,眼睛看偏了,心思用歪了,作风也就搞坏了。一个人如此,或许影响不大,若一群人如此,则误了工作、坏了作风。

有些员工,还因此患上了“拖延症”,甚至有刻意而为的意味,他们白天不抓紧时间,心中总念叨着:“急什么,晚上加班干,时间到,任务完”。到了晚上便加紧赶工,不顾工作标准、办事程序,只为完成而完成任务。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中有的人内心对工作有抵触情绪,感觉任务太繁了,所以懒得做,拖着做。存在这类心理的加班者多是心浮气躁,完成的工作多是应付,敷衍了事,他们数不尽的时光和远大的抱负,就在这种耽误和拖沓中殆尽。

三、怎么走出天天加班的怪圈?

职业生涯中,加班是家常便饭,有工作任务繁重必须加班,有能力素质欠缺需要加班,有岗位特点要求迫使加班,等等。有些工作必须是要加班干的,但有些工作完全不用加班,如果天天都要加班,那你肯定是走入了某个误区。

因此,要走出天天加班这个怪圈,建议在工作中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摒弃错误认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纵观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利用业余时间。因此,有些时候,加班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提高能力素质、创造工作价值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上微弱的灯光下,完成了《论持久战》等为中国革命指引方向的宏篇巨著。人们称之为天才的鲁迅,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伽利略、哥白尼、笛卡儿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师们的伟大成就也大多来自于业余时间的加班。要清醒地认识到,加班其实是一种机遇,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摆脱平庸的必由之路,加班让自己干事创业可利用的时间加长、空间拓展。

不要嫌加班辛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凡是能办大事、挑大梁、成大器的员工,许多都是靠长期加班熬夜拼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经历勤奋努力就轻易成功的天才,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有经得起“白加黑”、“五加二”的艰苦磨砺,才能最终有所作为。

(二)避免从众心理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一个人,快乐舒畅地做了今天的工作,同时快乐舒畅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的。”

时下,在一些单位,因为领导对加班比较欣赏,导致加班成为一种流行风尚,甚至被奉为单位文化的一部分,迫于环境的压力,大家纷纷趋之若鹜。

在这种氛围下,不加班可能就会被贴上“事业心不强”、“责任感弱化”的标签。简单地用是否经常加班来衡量责任心、上进心,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实际工作中,是否需要加班,要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时而异,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遇到大的活动、重要任务加班加点,对于员工来说义无反顾、责无旁贷,但当突击性任务、阶段性工作结束后,适度地调节休整,在业余时间、节假周末适当地放松一下身心、照顾一下家庭,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因此,必须合理把握工作节奏,遵循客观规律,做到张弛有度、相得益彰。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式的加班,既漫无目的且被动应付,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打疲劳战还不如养精蓄锐,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迎接后续工作。

(三)拒绝功利思想

切萨雷.帕韦泽曾说:“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有的人把白天可以干完的活故意拖到下班后或者晚上干,做给领导和同事看,“上班消磨时间,下班加班加点”,以表现自己工作积极。更有甚者,领导在时干得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领导一走就人走灯熄、不知去向。还有的人,借加班之名,行休闲之实,办公室灯火通明,却在打游戏、看电影或者侃电话,干得都是与工作无关的事。个别平时从不加班的同志,到提拔晋升、评奖涨薪等关键时刻,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天天泡在办公室,以期获得领导和同事的感情分,为争取个人利益添加筹码。这些带着特殊目的的加班可能一时会被领导欣赏,被同事认可,可以得偿所愿,但日久见人心。所以说,想当一名好员工,必须行得端、走得正,千万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否则,必将在人品上丢分,因贪小利而失大义。

(四)力戒抵触情绪

无论是因为任务太繁重还是能力素质欠缺而进行的加班,都说明你距离岗位职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通过加班来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这时一定要注意切忌有抵触情绪和不当言行。

否则,一方面,心态不好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不得不延长加班时间,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宣泄不满会影响自身形象,领导听了不高兴,同事听了有看法,使加班产生负效益,得不偿失。

从思想层面,正确对待岗位分工,端正工作动机,从感情上产生对工作的热爱是最重要的;从实践层面,认真对待加班,做到不敷衍、不情绪化是最基本的;从大局层面,领导将事务交于某个人是出于对其的信任,这份信任完全可以转化为加班的动力和对工作的负责态度,这是最浅显的。所以说,既然来加班,就要克服消极反感的负能量,把心态调整好,把时间利用好,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工作,把领导交待的任务利索完成,把手头的事情妥当处理,让加班真正有所得、有所值。

(五)克服苦熬现象

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人不怎么加班,但是工作照样干得出色,而有些人常年累月点灯熬油加班加点,工作却始终没有任何起色,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要防止班越加越多,就必须既要埋头加班,也要抬头看路。

要对照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完成任务好的同事,深刻反省自身不足与差距,奋起直追,不断改进。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法规制度,向领导学习工作经验,向同事学习方式方法,不断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要提高效率,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摸索快捷高效的套路,克服随意拖拉等陋习,形成向效率要成绩的习惯。要制定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摸索特点规律、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善于总结,工作完成后要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吸取教训,力求少走冤枉路、不做无用功,达到吃堑长智的效果。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学习经营管理(ID : MBA160)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