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前几天,

发生了一件网友认为的“丑事”,

农业专家脚不沾地踩着“地毯”,

到田间地头观摩玉米。

后来主办方解释说,

这是无纺布,

是下雨天之后防滑用的。

但这并不能阻挡网友的议论汹汹,

农业专家本来就是最接地气的,

不管铺了什么,无法脚踏实地,

自然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砖家作秀”,巨星做事,

与这等“丑事”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今天要讲的这位大国脊梁,

他是顶尖的家族出身,

也是顶尖的专家教授,

可他却和工人一样,

匍匐于地下阴暗的矿井,

只为给中国捧出更多黑色“黄金”,

而就在刚刚,噩耗传来.......

他叫,钱鸣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说中国最牛的家族,

无锡钱氏说第二,

只怕没人敢说第一。

尤其是近代,

钱家人才匪夷所思的汹涌出世:

“一位诺奖获得者、二位外交家、

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

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八位两院院士”。

钱鸣高,就出生于这个,

庞大而辉煌的顶尖门庭。

幼年丧父,勤学苦读,

不负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以优异成绩,

敲开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

正逢年少,意气风发,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代,

凡人之理想,

或崇高之志或远大抱负,

可他的人生梦,

却是“低到了尘埃”。

采矿工程专业,一听名字就知道,

潜藏了无数的危险,

塌陷、爆炸、水淹、粉尘......

选择了这样的路途,

注定一生都是匍匐前行。

而钱鸣高,

他可以让这黑暗的尘埃中,

开出绚烂的花来。

对年少气盛的大多数人来说,

采矿是个绝对不体面,

也是极为危险的工作,

但对于钱鸣高来说,

采矿,

是让中国人能直起腰杆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前,采矿业完全空白,

仅有的几个大煤矿被外国人把持,

就是教材也都是英文版采矿手册。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依然没有能力独自开采,

转向学习苏联,

教材又成了俄文。

可是我们是中国人啊!

属于中国人的采矿行业,

属于中国人的教材,

怎么能全都是外国人的文字?

家国天下的情怀一旦迸发,

将是无可阻挡的焚膏继晷。

钱鸣高进入了全国矿业界最高学府:

北京矿业学院。

他高大的身体弯下蜷曲,

在黑暗幽深的矿洞里记录测定,

在爆破过后的粉尘中,

冲向爆炸点采集数据。

采矿业,是一个很难积聚人才的行业,

不只是因为不安全,

更因为人们认为其不存在科学。

可事实上,

入地比上天更难。

当时,我国煤矿生产中事故频繁,

百万吨死亡率很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工作面长时期没有实现机械化,

大量采用单体支架,

因此冒顶事故不断,

一些人提出,

冒顶事故涉及到工作面矿山压力,

梁、拱假说,铰接岩块假说等等,

但光有这些理论,

不能圆满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钱鸣高开始研究,

如何将理论化为模型,

实际防治煤矿工作面冒顶。

他在阜新煤矿井下搞测定、观察,

积累的数据资料摞成小山,

身体却已不堪重负。

患严重腹泻,

1956年终于回到北京检查,

确诊患上了空洞型肺结核,

这种病当时极难治愈,

医生束手无策,

年仅24岁的他已经处在死亡边缘......

幸好学校马上将他送去了,

亚洲学生疗养院,

用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

总算保住了他的生命。

“活着回来”,

却错过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十年,科研

哀叹时光和命运已然无用,

钱鸣高迫使自己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

都绝对不能停顿思维。

于是生命的尘埃里,

一束耀眼的科研之光破茧而出:

他提出了,

采场上覆岩层的“砌体梁平衡假说”,

并创造了解决顶板事故安全问题的,

“砌体梁”力学模型。

1978年,

孔庄煤矿采用先采下层煤,

而后再采上层煤,

(煤层间距20m左右)的开采方案,

但面对上层煤,

是否会被下煤层开采所破坏的问题,

大家面面相觑无法保证。

钱鸣高运用自己的研究模型,

大胆主持进行了上行开采试验,

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取得圆满成功!

而他提出的这一模型,

此后经过多次验证,

解决了中国许多矿区工作面低产,

和安全(防止冒顶)的关键采矿难题,

可以说这背后,

让无数个家庭得以拯救。

该模型还被记录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

国际著名采矿学者,

称之为“鸣高模型”

同时获得了,

煤炭系统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鸣高模型,

让中国人在煤炭行业,

从此扬眉吐气!

但中国矿业工程,

仅有一个“钱鸣高”远远不够。

于是他执着科学路,躬耕育桃李,

编写了,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著作10本,

为后世留下科研星星火种。

他培养出中国煤炭系统,

第一位采矿工程研究生,

第一位采矿工程博士,

几十年来,

共培养了22名博士和22名硕士,

为后世留下人才一脉相承。

1995年,

钱鸣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21世纪,

他创立了新的工程理论体系,

建立了“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的,

实用工程技术,

还提出了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多年艰辛耕耘,巨大贡献,

他将中国的矿压研究,

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确立了在我国矿山压力,

与岩层控制学科中奠基人的地位。

而在我国煤炭开采越来越大,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

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时,

钱鸣高已经以他的敏锐,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绿色开采”,

推进我国从煤炭大国,

到煤炭强国的建设。

国际采矿专家A.K.Ghose,

评价这一技术成果时说:

"这些技术为减少采矿,

对环境的破坏提供了方向,

有望改变煤矿开采是环境掠夺者的形象。"

声望有之,地位有之,

能力有之,荣光有之,

作为一位知名的大专家,

钱鸣高可以高坐庙堂,

可以安享晚年,

可偏偏,他依然是从前那个,

屈身于煤海的井下教授。

花甲之年,

他依然坚持长期到现场调查研究,

有一次,他在阳泉下井调研,

由于过度劳累,

在爬完两个上山后昏倒在铁轨上,

磕的满脸是血,

他醒来只是说,不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都说煤矿苦,

但他却以苦为荣;

人人都说煤矿险,

但他哪怕耄耋之年,

仍会下井在第一线。

钱鸣高,

这就是那个火红年代的,

中国第一代“井下教授”,

下矿井、钻巷道、爬山顶、

打钻孔,直面灾难场,

煤灰沾满了他们全身,

他们却捧出了惊艳世界的奇迹:

世界上第一个,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

工业性试验系统,

中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

中国第一个工业性煤炭地下气化基地……

第一代井下教授们,

他们的耿耿热血和忠诚,

开启了我们今天,

中国煤炭事业的新征程!

新时代在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旧人却已经老去,失去......

就在刚刚,2022年9月23日,

中国痛失大国巨星:

煤矿界的脊梁钱鸣高院士,

永远离开了他爱的这方热土,

享年90岁。

为国为民天下事,

厥功至伟几人知?

中国有很多巨星被人仰望,

而背负采矿行业匍匐的钱鸣高,

并不为人所认识,

他躬耕于阴暗的世界,

低调如一块沉默煤炭,

可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汪洋里,

他的成就和贡献,

足以永远彪炳史册流芳百世!

网络铺天盖地的娱乐消息,

掩盖了他去世的讯息,

但今天,

我们所有人应该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故事。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钱鸣高,

一位为中国采矿行业,

一位为民族伟大复兴,

匍匐背负一生的大国脊梁,

沉痛,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