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归隐思想在我国人民的思想中由来已久,古代有不少文人雅士真正归隐山林,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爱好求仙访道,一生好入名山游。来到现代,真正归隐的人比之前少,但是在人生巨大的压力逼迫之下,更多人时不时产生归隐或者出家思想,想要向佛向道,却因为舍不下父母妻儿和现世责任,依旧在红尘中浮沉。

我国却有一位80后单身居士王先凯,独守山庙数年,靠着信众的香火钱度日。不过,他守的这个山庙并非灵隐寺那般香火鼎盛的大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庙小,信众的香火钱少的时候,仅仅有40元钱。这40元钱也不是完全供他吃泡面,他还要为佛上香。那么,这位居士独守山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又是缘何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缘、姻缘和佛缘

1985年,王先凯出生在安徽省岳西县期桥村。他命运多舛,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也是小时候就过继给了小叔。亲生父亲虽然还在,他却对胜似亲父的小叔更亲近。然而2008年,小叔去世了,只留下王先凯一个人。他时时想起小叔对他的疼爱,让他坐在小叔脖子上“骑大马”的事,每每眼睛湿润。

王先凯只有小学学历,却能说出孝心是做人根本的话来,显然十分明理。不过内向的性格和较低的学历让他饱尝了出外打工的艰辛,尝遍了生活之苦。后来,王先凯回到家乡,但经历变故后,孑然一身,无欲无求,做事也提不起劲来,渐起出家之心。

这也是王先凯和俗世牵绊不太深,对姻缘也不强求,却和山庙有缘。有次,他在临县的山庙做义工,闻见香火的馨香便觉得心旷神怡,平心静气。上山砍柴时,他从高处一脚踩空摔成了重伤,却竟大难不死,捡回了一条命。

山高庙小一居士

或许是机缘到了,小叔过世两年后,王先凯正式成为居士。居士旧时指的是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之人的泛称,宫观可接受信阳道教的公民为居士,还发居士证。不过,很多人说佛道不分家,佛教也有“在家居士”。还有人称在家信奉道教、佛教的在家男子为信士

成为居士之后,王先凯先是在家修行。后来,有人建议他去守附近的药公庙。

据说很早以前有位药师,他医术高明,救苦救难,却在一次上山采药的过程中不幸摔落悬崖而身故,但崖壁却显现了天然的石像。后人为纪念他,建了药公庵。

时光荏苒,药公庵经历几百年的风雨,遭过山洪,也历经几次重建,渐渐地香火不再鼎盛。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重建了药公庙,还弄了个理事会,使得药公庙不再破败。当山下大路通畅,众多名山古刹香火鼎盛之际,这里山高庙小,交通还不畅,却留不下出家师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药公庙在后山村,距离王先凯家不算太远。王先凯性格内向,亲缘淡薄,姻缘随缘,经历了俗世之苦,还身为居士,便觉得这个守庙的活计确实也适合他做。

2014年,王先凯来到了药公庙,护持这里,至今已独守深山古庙6年。父亲曾对他住进庙里的事并不认同,要他回去,他却坚定地拒绝了父亲的要求,自此便在药公庙住下。

一个月40块钱怎么活

佛道不分家在这个小庙里展现得很淋漓尽致。药公庙早先是专门供奉药公和华佗的药公庵,后来成了药公庙。王先凯在这里供奉药公、华佗的圣像,也诵经礼佛。每逢佛教节日,来上香捐香火钱的香客们会来得多一些……

王先凯在这里守护药公庙,功德箱里的香火钱他可以自由支配,靠香火钱度日。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妙呢?实则这并非是什么美差,不然怎么会空置这么久?大多中国人的信仰是很实际的,真有大事舍得花大钱求神拜佛,也会找更有名的灵庵古刹,这里是个小庙,香火并不旺盛。

药公庵的功德箱里,一个月最少的时候,只有40元钱。大多数时候,一个月只有几百元,也只有碰上佛教节日了,才会破千。这么多钱,在很多大城市里,连房租都不够,王先凯又是怎么做到既能护持寺庙,还饿不死的呢?

先说怎么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王先凯既然住在山上,很多东西都可以就地取材的。就比如柴火。

后6件,说到底是吃饭。王先凯在山上可采集,比如采野果、野蘑菇,可耕种,他开垦了一部分地,种了一些菜,大体可以自给自足。对于米面主食,他虽然是住在山上,也不是不能下山采买。缺钱的时候,白饭拌酱也不是不能吃饱。

王先凯不用付房租,对穿衣等需求也不大,就这样,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他其实也是乐在其中的。在这里,他能安静礼佛,洒扫上香,不使承载着众人信仰的药公庙破败。尽管选择了清贫孤寂,他也选择了没有俗世烦忧压力的生活,获得心灵的宁静。

内心的宁静怎么去寻?

这里山高庙小一居士,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王先凯推开门走出去,目之所及处是山上的美景,进入庙中,可以在馨香中感受佛法庄严。他极目远望,可以看到远处的晴空白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到了夜晚,他看到夜空下的万家灯火,不可避免地能想到小叔。但他带着小叔的照片,在每日诵经中,兴许小叔也已早登极乐。做这样一位居士,对王先凯来说其实没什么不好的。

而对于大众来说,真正出家,放弃世俗的一切是很难的。哪怕是像王先凯这样,做个居士,过着寺庙生活也很难。很多人也没那么充足的经济实力,去终南山租房子归隐。那么如何安放自己好似无处安放的内心呢?

若真的有这方面的思想,中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信仰佛、道、乃至基督教这种正教都是可以安放内心的途径,当然,我们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里只是提供一种选择。若有信仰,舍不得抛下家人,做在家修行的居士也是一种古往今来最常见的做法。

若有人只要在寺庙里就很高兴,想离信仰更近一些,经济实力又不太够,去宗教相关机构去应聘社会职务也可以了解一下。前段时间灵隐寺向社会公开招聘文职人员不是很火吗?这类工作不需要出家,也未尝不是一种能让人宁心静气的选择。

总归,处理归隐思想、出家思想的方式有很多,道路千万条,扪心自问第一条。只有审视人生,回顾前路,一个人才能更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获得家庭、事业、信仰等方面的一种平衡。

不要冲动地随大流去归隐,不要见到本文中王先凯做居士去守山庙,也想着找个庙去守,这未免太过莽撞,起码先想想一个月40块钱自己和家庭能不能接受得了,再言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