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飞机上俯瞰城市夜景的大片中,西安总是能被第一眼就分辨出来,甚至很多外地人也能精准分辨。

其一是西安城市格局方方正正,全国这样的城市少有;其二是大唐不夜城的灯火通明;其三则是城市的西北角,有一片清晰可见的大面积黯淡无光,也就是汉长安城遗址所在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安人的谈论中,这里总被称为是“被遗忘的西北角”,虽然大家嘴上这么说,但却从未减少对这里的关注。汉长安城遗址如何保护、规划、利用,遗址公园的修建,周边配套建设等等,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近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并且召开了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

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省部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工作的重启,未来,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也迈入了新的阶段。

XI'AN

历时9年,省部共建重启

汉长城大遗址,位于渭河南岸,与秦阿房宫隔河相望。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遗迹丰富的统一王朝都城遗址。其中最重要的宫殿,未央宫面积是北京紫禁城的6倍之大,它既是汉高祖之后西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权力中心,也是汉帝国统治者下达“汉通西域”政令的决策地和指挥中心。

汉长安城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珍贵实物见证,见证着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国积极寻求与西方国家对话、交流并促成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历史、文化、考古研究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保护和开发的任何动作自然需要慎之又慎。

而事实上,这个地方辉煌了800年,沉寂了1000多年,而现在的遗址研究保护,用几十年的时间也仅仅研究了个大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汉长安城这样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都是一个难题。而汉长安城,作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个大遗址保护特区,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保护与利用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力图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大遗址保护贡献“西安探索”“陕西经验”。

而追溯汉长安城遗址系统性保护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1956年被纳入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阶段;

二是2012年陕西省政府设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之后。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展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开启了汉长安城遗址科学研究的新时代,其重要标志是现代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在汉长安城遗址的开展。

这一工作至今即将66年,整个考古过程中,基本明确了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规模,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与城内大街的形制,城内外水系的分布,未央宫与长乐宫、桂宫、北宫的范围和布局,武库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业作坊的种类等。城外也发现了礼制建筑、昆明池、陶窑、墓地等遗迹,城郊的面貌逐渐清晰。

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在此之后的4年时间,工作进展推进巨大,也是在这一阶段,基本形成了延续当下的开发模式。

2010年,具有总领性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公布,明确了汉长安城遗址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重点,明确在保护范围内,严格限制村落规模,控制居民迁入。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召开了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合作共建工作机制。

这是省部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首次提出,标志着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顺势省部共建,2012年,西安作出了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并将其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

同年8月,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并将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同期,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挂牌成立。

特区建设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等“四大原则”进行,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到今年12月,启动、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组织编制汉长安城遗址区建设规划并经国家文物局审批。

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完成先期启动区域内村民安置工作。

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对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展示中,数据显示,早期中、省累计投入4亿多资金,其中2013年落实了资金2.49亿元。

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2013年10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而在这一年,国家文物局、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时间来到2014年,汉长安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年,陕西省文物局在政协建议的复函中坦诚提到: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展示的资金难缺口依然很大,2014年初我局专文请示,希望上半年尽快召开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工作第三次会议,进一步指导汉长安城整体保护,拓宽保护路径,解决土地利用、资金短缺、环境保护等问题,使之成为国家层面的保护特区。

而现实是,第三次会议迟迟未到,即使到了2021年5月,省文物局在相关会议中,还在要求西安市尽快拿出汉长安城遗址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和中省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三次会议方案。

时隔9年之久,第三次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于9月22日正式召开。

而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约了合作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以及国家文物局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前两次省部共建工作推进会之后,汉长安城遗址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此次省部共建的重启,又将为汉长安城遗址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这其中,文物局会给予陕西、西安哪些支持?相信在未来一个阶段,会慢慢揭晓。

XI'AN

如何点亮城市西北角?

汉长安城自被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就一直秉承着“原状保护”原则,遗址内禁止建高楼、办工厂、不许修建市政道路。

即使是当下汉长安城遗址的总体建设路径,也依旧遵循2012年所形成的实施方案,对于整个大遗址区,只是适度发展符合规划要求的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城湖

目前已经展示的遗迹点和开发的景区主要是未央宫遗址、汉城湖景区和遗址区内的5座博物馆。

2021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3.2平方公里全面开放,二期正在进行景观绿化提升、园区道路建设、配建设施提升、遗址保养修缮、片区民宿改造等工程,将于今年10月建成开放。

相比之前,汉长安城当下正在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春末夏初,我们可以在汉长安城草地上扎个帐篷、喝个茶,欣赏大片的向日葵,或者油菜花海;发展劳动研学,发挥遗址区农田景观化特色。近日,汉长安城东宫门街一侧的大片红叶地肤草,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

虽然经过多年创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汉长安城挖掘出了观光农业的路子,让区域面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西安现代化发展间的突出矛盾,依旧不能忽视。

也正是因为多年来的严格保护,遗址秉承的理念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花钱保护,而不是建设利用。”,这片土地的招商引资也受到限制,遗址区以“城市包围乡村”的整体格局被完整保留至今,市政基础设施几乎空白。

当我们在夜间俯瞰城市时,那一大片的黯淡无光,反而更加刺眼。

这片面积达75.02平方公里的区域,仅城址区37.47平方公里,就涉及65个村,人口约10万人。

在方案实施第一阶段中,申遗区的未央宫街道天禄阁、周河湾等9个村,3380户、1.5万人完成搬迁后,之后再未进行大规模拆迁。目前,西安对于汉长安城遗址区内村庄的规划,也是以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为主,暂无明确的搬迁计划。

而在当下依旧有数万人生活的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市政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受到限制,城市规划被迫让道,区域经济发展也远远滞后于西安市总体水平。

西安也曾规划引进文旅项目,通过契合汉文化的项目建设,带动周边发展,但最终也因项目处于汉长安城礼制建筑区文物范围内,经专家论证及多方研究,而将项目清理销号。

当然,为大遗址保护让路,是西安人应当承担起的责任,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也不能成为其释放独特文化效应的枷锁。

这片举世瞩目的大汉帝都需要焕发生机,这里的人们,也需要更好的生活。

汉长安城农田景观

虽然,最近新了解,汉长安城遗址区域依旧无地铁线路覆盖,但对于该片区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少新的规划,深入研究解决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探索出一条新的保护途径,让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成功典范。

例如,西安正在积极申报创建汉长安城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在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内涵,将专题展厅、景观栈道、园林绿化、现代农业景观串联,突出展示了汉长安城遗址风貌。

在文化遗址展示上,引入现代技术,来解决最小干预和文化展示的问题,让游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汉长安城遗址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成为西安又一文化聚集区。

我们能看到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其实西安也有相关考虑,如对汉长安城遗址的建控地带范围内的用地已有城市功能的规划布局,包括商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

相比过去“不动一寸土地”,出于居民生活、区域发展上的需求,这里正在思考改变。

而此次省部共建的重启,将为后续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

例如,在规划审批方面。

按照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标准,保护区内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均需经国家文物局同意、陕西省政府审批后方能实施。

2013年时,国家文物局同意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进行修编,但据了解,修编规划已经先后3次上报国家文物局,但国家文物局未批准。

今年6月,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相关问题的回复中,未央区提到:省市文物部门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委托专业机构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进行修编,资源规划部门也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争取将汉长安城遗址区纳入城镇空间。目前,保护规划修编及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如有具体进展,我们将及时通过官方媒体披露。

借助此次省部共建的契机,汉长安城需要更为实质性的支持,来突破多年发展的瓶颈。

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并解决好大遗址保护与人的发展、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平衡、大遗址保护和产业发展等问题。

真正让遗址活起来,开辟出一条人与遗址、城市与遗址和谐共生的大遗址保护之路,让遗址区居民和广大西安市民共享遗址保护建设红利。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汉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