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尼亚人,17岁学中文,20岁到中国留学,祖先是郑和水手后裔

讲述:多西

整理: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多西,肯尼亚人,今年28岁,目前生活在西安和广州两地。

听父母辈讲,我们的祖先是中国人,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是肤色还是习惯,都和中国毫不沾边,为何说是中国人呢?后来才知道,在中国明朝的时候,郑和带领着水手下西洋,经过肯尼亚帕泰岛的时候,有水手留下来,与当地人联姻,才有了中国人是祖先的说法。

其实在帕泰岛,确实有不少人来过,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都是为了明代的瓷器,不过年代久远,很多东西都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即使保存下来的,也被当地人换钱了。

爸爸在20年前来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打工,因此我们家的孩子也算是见识了大城市的魅力,更有了读书的机会,在我1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中文,20岁正式到中国读大学,还在中国有一段美好的婚姻。

1994年,我出生在肯尼亚蒙巴萨省帕泰岛西尤村,爸爸是为数不多很早就走出岛屿的人,在外面学了很多本事。而我们家孩子也多,足足八个,为了全家人能过上好生活,在我8岁那年,爸爸带着全家人来到大城市内罗毕打工。

起初,我并没有读书的机会,每天还要出去擦鞋,帮助爸爸减轻负担,不过看到很多孩子走进校园,有学习的机会,非常羡慕。而爸爸也是一位头脑精明的人,在八个孩子中,挑选了两个去读书,其余的要么是打工,要么是帮助妈妈做家务。

我是幸运的,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幸被爸爸选中读书,这也为将来到中国留学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很喜欢读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刻苦,因为害怕失去读书的机会,总是想表现得很积极,得到爸爸的认可。肯尼亚的教育和中国不同,学习的知识点也不是很多,所以学习起来很简单,只要用心,善于转变思维,就能学好知识。

从小学到初中,我是跳级读的,17岁的时候高中毕业,因为爸爸经常给我讲祖先的故事,我决定学中文。刚好肯雅塔大学有一个孔子学院,我便自告奋勇的去报名,在这里,学习了三年中文,还获得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

那个时候,我是家里的明星,爸爸为我感到骄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为我感到自豪,然而从未出过远门,甚至连火车都没坐过的我,开始有些担心,害怕在去中国的路上迷路。而爸爸把家里的传家宝拿了出来,是一个蓝色布包裹着的碎瓷片,上面有花纹,很漂亮,说让我到中国,看能不能找到祖先的线索。

其实我并不相信爸爸所说的话,或者村里长辈的流言蜚语,因为几百年来,我们的肤色一直和中国不一样,但在一些风俗上,到了中国之后才发现很雷同。

2014年,我到了西安读大学,这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建筑非常漂亮,有古色古香的巷子,也有现代化气息很浓厚的高楼大厦,内罗毕作为首都都没法和西安相比。

我在西安感受到了什么叫互联网发达和自动化,刚到中国的时候,连一部手机都没有,更不会用电脑,中国的老师教的很认真,还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一部手机,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像是回了家。

每当我回到宿舍,翻出那一片瓷器的时候,舍友就好奇的问:“你拿的这是什么宝贝?经常看你静静地看着它,有什么秘密吗?”

我就对同学说了那个古老的传说,然而室友压根就不相信,因为肤色、语言、文化完全不同,怎么可能我是中国人的后代。这件事并没有向太多人提起过,室友也只是当作一个故事看待,之后就无人问津了。

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因为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在2016年的时候,一次在图书馆查阅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遇见了谭帅,他学的是历史系,因为他好奇我一个外国留学生,怎么会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就聊了起来,知道他是学历史的后,多少增加了一点好感。

之后我告诉了谭帅我身上的故事,他显得非常不相信,不过我拿出明代的瓷器碎片,他在找了很多资料后知道郑和的船队确实去过非洲东海岸肯尼亚一带,不过这也无法证明我就是中国人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流逝,我也慢慢地对自己的身世不再关注,而我和谭帅,却谈起了恋爱。

起初,他对和我谈恋爱一直保持距离,说害怕朋友笑话,不过随着我们熟悉,谭帅也从内心接纳了我。第一次去谭帅的家乡时,看到他们老家葬礼的风俗,我说:“这和我的家乡是一样的,我们那里的人也是这样的方式。”

其实这样回想一下,也大概了解了当年的历史。我和谭帅经过努力查阅资料,也发现了一些事实,西尤村的人之前住在“上家”村,而村里的瓷器,就是大船沉落后,被水手们打捞起来的。

不管身份是真是假,在我看来,自己现在嫁给了中国老公,就是中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