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当一列火车驶过西便门附近,突然,一个男青年跳上铁轨,卧倒在上面。火车急刹车已经来不及,惨剧便发生了。

经过调查取证,死者是一名男性,26岁,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人员,姓陈,名晓达。

公安人员进一步了解陈晓达的身世,吃了一惊,死者家住中南海,是陈伯达的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晓达正处于青春焕发的黄金岁月,父亲又十分显赫,怎么会突然选择了这么一条绝路?

陈晓达,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学毕业后,于1958年回到北京,与陈伯达生活在一起。刚刚回国的陈晓达,讲着一口流利的俄语,而汉语却忘得差不多。多年生活在异国他乡,回国后,在家里他与陈伯达用俄语交流。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会讲汉语,不仅没法在中国工作,连日常生活也诸多不便。陈伯达不得不把儿子送到北京大学旁听“汉语课”。

在班上,他相中了一位姑娘。陈晓达与姑娘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姑娘也住在中南海,其父的职务比陈伯达更高。姑娘与陈晓达在延安从小结识,况且姑娘也曾在苏联生活,同样会说俄语。

陈晓达与姑娘处在热恋期,姑娘常去陈晓达的家,陈晓达也常去姑娘家。两个年轻人的感情日益加深。到了1960年,26岁的陈晓达准备向姑娘家提亲。出人意料的是,陈伯达突然提出让长子中止与姑娘的恋爱,只保留一般朋友的关系。

陈晓达受此打击,心烦意乱,而那几天他正参加一项重要的实验。精神恍惚的他,使得实验出了事故。

双倍的打击,使感情脆弱的陈晓达一时想不开。他曾想找父亲谈一次,可是,陈伯达说手头工作正忙,过几天再谈。

陈晓达苦闷已极,直接跑去了西便门,走上了绝路。

为了不使陈伯达受刺激,陈晓达的死亡家里人瞒着他。直到一年之后,陈伯达才知道长子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