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异类。

由于深受红楼时间线反复修改的影响,巧姐永远成了襁褓中的婴儿,到了续书后四十回,年龄更是暴涨暴缩,前脚还是婴儿,眨眼就到了嫁人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姐年龄上的漏洞,显然是曹雪芹十年批阅,增删五次的结果,若是较真也没有太多实在意义,反倒是在情节方面有可探究的地方,比如巧姐在荣国府内没有受到明显宠爱,是值得细聊的。

纵观横览《红楼梦》前八十回,关于巧姐的文字很少,在众多长辈中,除了王熙凤处处关心这个女儿,其他长辈几乎没有和巧姐的交集,尤其是贾母。

从具体关系来看,贾母格外宠爱王熙凤,自然也应该“爱屋及乌”,将这份爱分给巧姐一星半点才是,即便没有像宝黛那般的宠爱,也不至于连点交集也没有。

譬如贾兰,贾母对他的态度就比较正常,第七十五回中秋赏菜,贾母只赏了四个人,分别是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兰。

宝黛凤都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孙女,享受殊荣无可厚非,贾兰日常不显山不漏水,可此时也位列其中,可见贾母对这个曾孙还是用心照顾的。

如何解释贾母对巧姐的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全面解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曹雪芹曾借着刘姥姥的嘴解释过,这个情节发生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离开荣国府之前,凤姐曾让刘姥姥给女儿起个小名,刘姥姥起名“巧姐”的同时,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第四十二回

巧姐频频生病,刘姥姥却劝凤姐少疼女儿,这种看似莫名其妙的说法,却在民间格外兴盛,大家普遍认为,给孩子起个贱名比较容易养活,命里福薄的人如果给她太好的生活,孩子的命盛不住福,往往有夭折的风险。

从《红楼梦》原著诸多情节来看,贾母明显就是这种说法的坚定信奉者。

第五十二回,晴雯和坠儿她妈发生争吵,麝月前来解围,三人说话间就提起了贾母为了保佑贾宝玉,命人散发贾宝玉的名字,让千人叫,万人喊,连叫花子都能叫宝玉的名字,其目的就是为了“好养活”:

麝月忙道:“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第五十二回

刘姥姥、贾母是同道中人,自然想到了一块去,贾母少疼巧姐一些,巧姐就少一分被福气压折的风险。

但仅仅用这个原因来当答案,明显还不够准确,比如贾母纵然担心贾宝玉夭折,可照样全身心疼爱宝玉,上述刘姥姥虽然劝说王熙凤少疼巧姐,可阿凤作为母亲,不可能真的贱养女儿,日常生活中的关心爱护一点也不会少。

因而,贾母与巧姐交集甚少,除了上述的“贱养”原则,还有其他心理原因,也就是之前我们曾反复提到过的贾母的信仰问题。

贾母是个很迷信的老太太,当年无论是秦可卿去世,还是后来的秦钟病逝,贾母都曾阻止过贾宝玉去探望,理由是“将逝之人身上不干净”,可卿和秦钟曾经都是贾母盛赞过的孩子,可一朝病逝,在贾母眼中只剩下了不吉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合的是,巧姐恰恰是七月初七生日,这个日期在古代有终结之意,属于不吉,甚至民间有将七月初七视为鬼节的说法。

《红楼梦》里刘姥姥询问巧姐出生日期,王熙凤回答时也称“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可见在红楼的时代背景里,七月初七更多偏向不好的日子,而不是取我们今天所说的七夕情人节。

极有可能贾母是受迷信说法的影响,加上巧姐从小多病,贾母恰好可以借着“少疼为好”的理由,与巧姐保持距离,于是出现了贾母和巧姐交集甚少的情况。

当然,以上是基于原著情节给出的答案,巧姐这个人物深受批阅删改的影响,前八十回关于她的正文极少,若是曹雪芹没有早逝,而是正常将巧姐的文字补充齐全,是否会有另外的解读,也未可知。

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