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朵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一眼分辨并叫出它的名字。不过,认识它的人应该都会或多或少说出一些这朵花在佛教经典里的寓意,甚至知道这是一种与往生或死亡有关的植物,并不是一种有好寓意的花朵。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这其实就是日本文化入侵的结果。而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这与日本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种原产于中国的花,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都与佛教毫无关系,与死亡或往生等更是毫无瓜葛。
首先明确,这种花的学名叫做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学术上以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命名。radiata意为放射状,因为花朵呈放射状绽放。是原产于中国和尼泊尔等少数几个国家的植物,是石蒜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网络对于石蒜的错误介绍正是造成误解的根源
在百度百科的词条里,这种花被称之为曼珠沙华,并且介绍内容里均与佛教有关,引经据典如《法华经》、《摩耶经》、《道行般若经》里对这种花的提及,而在另外一些地方还会将这种花与死亡联系起来,称之为彼岸花、死亡花、幽灵花,甚至地狱花等等。这一些解释其实都是来源于日本人的观念,而且只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流行开的解释。

石蒜在中国的名称有很多,各地叫法有所差异,比如马尾藻、大蒜、龙爪花、山鸦毒、吉八花、老蒜、蒜头花、一枝花、蒜头草、红花石蒜、鬼蒜、蒜花、蟑螂花、红花石蒜、银勺(银钥匙)、毒蒜、河口关花、蒜头蒜、月月红、野蒜、一枝蒜、红蒜、寒花、蒜草等等。
中国最早称这种花为金灯,在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有如下解释:
金灯,一曰九型,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因为其花叶不相见的特征,视为无义的代表,认为是俗恶人家所种。在之前的一部游戏《侠之道》内,其中一名反派其称号“无义金灯”,来源就是石蒜。
在中国,这种花虽然很美观,但古人视之“无义”的形象,以及由于根茎有毒,所以长久以来并不是很受中国人的喜欢,中国古人显然更钟情于牡丹、海棠、芍药、菊花、桂花、茉莉等品类的花卉品种,也正为如此,虽然这种花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广泛自然生长,可能还在很多地方被大量种植,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必须牢记的一点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它与“死亡”毫无关系,与佛教也没有必然联系。

二、正本清源,对石蒜以讹传讹的全过程分析

不知从何时起,石蒜从中国被移植到日本、韩国等地。在日本,这种花开始与佛教产生联系。
“曼珠沙华”这一名称就来自《法华经》: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提到的四种花,显然是作为佛学意义上抽象的“天界之花”,但日本人开始将“曼珠沙华”的想象映照到石蒜上,将之作为现实中的“曼珠沙华”,这正是石蒜被称作“曼珠沙华”的源头。实际上,在现代南亚以及其他信奉佛教的国家,通常将红、白两色的莲花当作四种天界之花的载体,而唯独日本是将石蒜当作载体。

同时,由于石蒜的根茎有毒,误食可能致命。加之,日本风俗在秋分当天扫墓,所以将秋分前的三天称为“秋彼岸”,恰巧此时正是石蒜盛开的季节,在这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石蒜不仅与佛教产生了联系,同时与死亡产生了关联。
石蒜=曼珠沙华=彼岸花的链条在日本文化中搭建起来。
相比较而言,同样从中国引入这种石蒜这种花的韩国,他们的理解就要浪漫的多。基于石蒜“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的特性,韩国人一般将石蒜视作相思花,寓意因为花叶不见,所以花想叶,叶想花。
三、额外附赠的知识点:曼珠沙华与曼陀罗同样要注意区分
曼陀罗花,同样是取自佛教的经典。而且名称与曼珠沙华类似,对于不熟悉的人,同样很容易搞混。

曼陀罗在佛家典籍意译为坛场,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意(看不懂没关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地记载了曼陀罗花的来历,因此,可以理解为在中国文化里,我们借用佛家语言命名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花,而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曼陀罗与曼珠沙华最根本的一点区别。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杨过在绝情谷中的毒是情花毒,而情花就是曼陀罗,这虽然实际是金庸老先生的一个误用,但本意或许就是告诫世人:
这绝情谷的毒,刺的都是用情至深的人。
最后再从情感频道转回科普频道。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搞懂这些,还是可以帮助大家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例如2017年香港奇华饼家推出的中秋月饼广告,就在搞不清楚的状况下,在广告中使用了这种石蒜的形象,引来大批的嘲讽和批评。中国古人向来不推崇石蒜,何况被日本人又添加了这样一层意思,在中秋广告中出现,无论如何都是不恰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