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青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用奋斗绘制了一幅幅青春画卷。

近年来,昌平团区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统筹多方资源,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型农村青年为着力点,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主要任务为途径,以夯实农村团的基层组织为保障,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重心下移、真抓实干、精准助力,以实际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返乡创业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昌平区位于北纬40°左右,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草莓形成了特有的风味和口感,其中,兴寿镇更是被称为“京郊草莓第一镇”。

崔天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昌平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草莓种植有着特殊的执着,大学期间专门选择了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2014年7月,崔天鋆大学毕业后便立即返乡,正式加入合作社。作为年轻人,他对于合作社的发展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草莓的生产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为什么不能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呢?”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崔天鋆的目光不再局限于“种植”,而是拓展到从生产到体验式加工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引进草莓体验式加工设备,让消费者在采摘草莓的同时,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草莓汁、草莓酱、草莓酥等加工产品。“采摘是一种体验,动手加工也可以是一种体验,让传统农业转变为体验农业,这才是今后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崔天鋆告诉北青报记者。

作为北京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天鋆总希望父老乡亲们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于是,他成立了田间学校,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免费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和服务。他还组织农户学习网络销售,开网店、做营销,提高了草莓销量。

盘活闲置土地 建生态采摘园

“茄子、秋葵、苦瓜、冬瓜……现在的应季菜我们都能采摘”,随着十一假期临近,每天早晨7点多开始,昌平区横桥生态农业基地负责人刘彧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

今年中秋节,秋收正当时,横桥生态农业基地采摘园迎来了“春天”。这个运营仅仅两年多的采摘园占地面积已达50亩,种植了30多种无公害蔬菜和约10种水果。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吸引了大量市民从城区赶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赋闲在家的刘彧靖尝试将家里的闲置土地盘活起来,种起了瓜果蔬菜,从最初赠送亲友到小规模的售卖,从地推到网络经营,刘彧靖既是果园的老板,也是讲解员、销售、客服,一人身兼数职。

“我没有农业背景,只是觉得自己种的菜口感好。但随着这两年采摘越来越热,我就萌生了运营采摘园的想法”,刘彧靖说,他们聘请了专业师傅及近10名农民进行种植养护,菜园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经营两年后,基地被大众点评评为昌平区采摘园前五名,收藏人数超两万人。时下,正值秋收季节,每到周末,刘彧靖的基地都能迎来四五百人采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采摘园找到快乐。下一步,刘彧靖打算发展劳动教育,策划设置动物主题场景,增设农业研学课程,让孩子们来基地感受更多乡土生活的乐趣。

山水林果服务队一条龙助农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昌平区军都山水林果专业服务队销售经理的座右铭。张增阔是崔村镇真顺村土生土长的村民,虽然只有31岁,已经是一名“老农民”了。

张增阔经营着50亩的苹果园,对农村情况非常熟悉的他于2019年11月牵头成立军都山水林果专业服务队,为农民提供全流程服务。“种子、化肥、农用机械……你能想象的涉农服务合作社都有”,张增阔说,在种植前,他们会帮农民挑选种植,在水果养护期,他们会帮助农民请人工照顾,处理病害,在收货季节,他们还帮着农户售卖,提供“一条龙”式助农服务。

作为农民四代,张增阔见证了近些年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也看到了农民运营采摘园的不易。“农村老年化太严重了,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的销售手段缺乏了解,而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农民经营好果园,提高收入。”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张增阔都需要东奔西走,为农户们“因地制宜”地出了很多好点子。作为果园不多的90后,他还利用电商平台把昌平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引导农户们转变“等靠”思想,积极对接市场,用合理的价格、热情的态度、专业的服务,把前来采摘的顾客变成固定老客户。

文/刘婧 本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