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我已经看完大结局了,还是我们熟悉的大团圆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袁午

袁午出狱了,原本以为经历了这一遭,若玫不会管他了,没想到在他出狱的那天,若玫还是去接了他。

很多人对导演的这一点安排有疑虑,为什么若玫和袁午明明已经离婚了,孩子一直都跟着若玫生活,袁午坐牢时间长短差异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为什么若玫还要去帮他四处奔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在剧情中也是有伏笔的,若玫是袁午他妈为他选的老婆,他妈是一个把袁午当自己的人,找的儿媳妇肯定也是要往这方面靠的人。

若玫和袁午当初离婚时说,我还是没法像你妈一样,把你当第二个自己。这是离婚的原因,也是若玫在发现袁午做错事的时候竭尽全力为他奔波的原因。

若玫是袁午他妈选的,袁午他妈太知道袁午需要什么样的老婆了。若玫是像他妈一样的人,只是没办法像他妈那样完全把他当第二个自己,若玫善良、勤劳,但是她这样的付出型的性格,日子注定不会过得很顺心,希望袁午不会再次辜负她的信任。

二、杨远

杨远夫妇虽然没有收养许恩怀,但是还是把她当亲生女儿在照顾,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杨远知不知道事情是恩怀策划的?

知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番外中,杨远陪着杨莫和恩怀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有一个海洋球的玻璃推车挡住了一个玩具门,恩怀帮杨莫推开了玩具门,杨莫就推开玩具门进去了。

杨远看到这一幕,既惊又怕,陷入了沉思。

如果说之前杨远只是有一点怀疑,那现在他肯定是加深了怀疑,甚至是有了一种可怕的联想。

在12集中,杨远一家带着恩怀一起去海洋馆的时候,杨远对恩怀说,我们如果失去了杨莫,也就失去了你,这是试探,是劝告,也是恳求。

他在告诉恩怀,他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也让恩怀明白,如果杨莫不在了,那他们看到她就会想到杨莫,也不会收养她。

2、有人不解,明明知道这一切是恩怀做的,真的会有人把这样心思深沉的人留在身边吗?

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不会这么做,在电视中会,在杨远看来,他已经警告、劝导了恩怀,杨莫在她才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恩怀旁的心思,对恩怀也有一种点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在杨远夫妇眼里,恩怀也是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并没有觉得恩怀的心思有多可怕。

在原著中,恩怀的心思并不是杨远自己想到的,而是张叶推断给他听的,那一段也是小说中的名场面,很高能。

张叶问他,如果说恩怀是他的孩子,是不是在他的心里地位会更高,他避而不答,如果让他们选一开始恩怀和杨莫他们可以选一个成为他的孩子,他们肯定选恩怀。可是现在他们没得选择,在恩怀和杨莫之间,他们只能选择杨莫。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一种关系,恩怀满足了杨远夫妇对孩子的完美想象,他们不觉得恩怀是坏的,如果真的觉得恩怀有恶意,怎么可能一边留在身边一边警告。

他们只会觉得恩怀太缺爱了,只要他们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爱,就算是越了界也是可以回头的,只要她明白她的存在是建立在杨莫存在的基础之上,那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可言。

3、为什么要用开放性结局?

很多人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充满疑惑性的片段,在电视剧中,并没有明说这一切都是恩怀做的,也没有明说杨远对恩怀的怀疑,也没有表明恩怀到底在杨莫失踪这一件事情上充当了什么角色。

暗示性的开放结局,很多观众如果没有细看的话,根本看不懂,也会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或许对于悬疑剧来说,让观众有豁然开朗一线贯通的瞬间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电视剧像小说一样进行一次整理,就能让观众看得明白。

但是我认为,像电视剧版的通过不同的几个视角的细节来暗示你恩怀的底牌早就被别人看明白了,但都默契地不去表明和说穿,并不是受限于审核,而是因为这样在结构上更合适,在表现方式上更合适,让人有一种细思极恐,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林楚萍

在大结局中,林楚萍和家人的关系修复了,和吴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最后没有吴骏的画面,但是有林楚萍和吴骏打电话的画面,显然是暗示关系有进一步发展。

林楚萍终于重新开朗活泼了起来,她又重新回到了青岚园,而这一次她终于不用再担心受怕了,不会再缺乏安全感,不会再觉得伤害她的那个人无处不在了,坏人得到了应有惩罚,她终于可以把那件事放下了。

她重新开始了生活。

四、谁才是那个“消失的的孩子”?

在《消失的孩子》中,看起来“消失的孩子”指的是杨莫,因为他失踪了,消失在了楼梯间,消失在了302房,但其实不仅指他,还有袁午、林楚萍、许恩怀。

先说袁午。

“消失的孩子”意味着最后袁午的成长,他不再是被父母保护在安全屋的“孩子”,不再是事事依靠父母,需要别人保护他照顾他的“孩子”,他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如果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明白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消失的孩子”在袁午身上还有另一层含义,事事包办的父母,养出来的成绩优异,以此为荣的孩子,在失去父母后,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生存,他无法分辨对错,无法适应社会,这样的孩子在社会根本无法生存,迟早会消失。

再说林楚萍。

其实林楚萍的情况一样,也不一样,袁午是事事包办,而林楚萍是事事依赖,她事事依赖自己的哥哥,她就算遇到事情也不怕,第一时间就联系自己的哥哥,她被自己的哥哥保护的很好。

被领导要求敬酒时,哥哥会护着她,遇到困难时,哥哥会帮她解决,她不用去考虑人际关系,哥哥会考虑,所以她不会自己处理问题,她善良,天真,对人不设防,因为她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哥哥。

在故事的最后,林楚萍也成长了,那个只会依赖他人的孩子也消失了,她学会了独立,有了自己的主见,会规划考虑自己的事情,不再全然依靠自己的哥哥,哥哥要帮她处理青岚园的房子,她拒绝了,她的拒绝就是她的成长,因为她对自己的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考量。

最后说恩怀。

恩怀是海葵,我们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她也是消失的孩子,她的消失是孩子心性的缺失。

恩怀可以说是不幸的,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错误,父亲虽然爱她,但是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她处于一个极度缺爱的环境中。

很多次,她和父亲的交流都是欲言又止,她有话想说,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而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和她交流,他们长期处于零交流中。

她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她羡慕杨家的家庭氛围,她以为只要杨莫消失,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杨远的孩子,她羡慕杨远对杨莫的无条件信任,。

她有一个孩子不该有的深沉心思,她有一个孩子不该有的谋划和算计,出现在袁父房中的“婷婷”是她,最先发现袁午藏尸的是她,锁房门的是她,把凉席放在空调后面的是她,移动许安正房中储物箱的也是她,打开密道锁扣的还是她,是她将杨莫引入了许安正的房子,诱导杨莫发现了密道,进入了袁午的家中,她是杨莫失踪的策划者。

《消失的孩子》我已经看完大结局了,还是我们熟悉的大团圆结局。

一、袁午

袁午出狱了,原本以为经历了这一遭,若玫不会管他了,没想到在他出狱的那天,若玫还是去接了他。

很多人对导演的这一点安排有疑虑,为什么若玫和袁午明明已经离婚了,孩子一直都跟着若玫生活,袁午坐牢时间长短差异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为什么若玫还要去帮他四处奔走呢?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在剧情中也是有伏笔的,若玫是袁午他妈为他选的老婆,他妈是一个把袁午当自己的人,找的儿媳妇肯定也是要往这方面靠的人。

若玫和袁午当初离婚时说,我还是没法像你妈一样,把你当第二个自己。这是离婚的原因,也是若玫在发现袁午做错事的时候竭尽全力为他奔波的原因。

若玫是袁午他妈选的,袁午他妈太知道袁午需要什么样的老婆了。若玫是像他妈一样的人,只是没办法像他妈那样完全把他当第二个自己,若玫善良、勤劳,但是她这样的付出型的性格,日子注定不会过得很顺心,希望袁午不会再次辜负她的信任。

二、杨远

杨远夫妇虽然没有收养许恩怀,但是还是把她当亲生女儿在照顾,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1、杨远知不知道事情是恩怀策划的?

知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番外中,杨远陪着杨莫和恩怀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有一个海洋球的玻璃推车挡住了一个玩具门,恩怀帮杨莫推开了玩具门,杨莫就推开玩具门进去了。

杨远看到这一幕,既惊又怕,陷入了沉思。

如果说之前杨远只是有一点怀疑,那现在他肯定是加深了怀疑,甚至是有了一种可怕的联想。

在12集中,杨远一家带着恩怀一起去海洋馆的时候,杨远对恩怀说,我们如果失去了杨莫,也就失去了你,这是试探,是劝告,也是恳求。

他在告诉恩怀,他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也让恩怀明白,如果杨莫不在了,那他们看到她就会想到杨莫,也不会收养她。

2、有人不解,明明知道这一切是恩怀做的,真的会有人把这样心思深沉的人留在身边吗?

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不会这么做,在电视中会,在杨远看来,他已经警告、劝导了恩怀,杨莫在她才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恩怀旁的心思,对恩怀也有一种点化作用。

或许,在杨远夫妇眼里,恩怀也是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并没有觉得恩怀的心思有多可怕。

在原著中,恩怀的心思并不是杨远自己想到的,而是张叶推断给他听的,那一段也是小说中的名场面,很高能。

张叶问他,如果说恩怀是他的孩子,是不是在他的心里地位会更高,他避而不答,如果让他们选一开始恩怀和杨莫他们可以选一个成为他的孩子,他们肯定选恩怀。可是现在他们没得选择,在恩怀和杨莫之间,他们只能选择杨莫。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一种关系,恩怀满足了杨远夫妇对孩子的完美想象,他们不觉得恩怀是坏的,如果真的觉得恩怀有恶意,怎么可能一边留在身边一边警告。

他们只会觉得恩怀太缺爱了,只要他们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爱,就算是越了界也是可以回头的,只要她明白她的存在是建立在杨莫存在的基础之上,那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可言。

3、为什么要用开放性结局?

很多人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充满疑惑性的片段,在电视剧中,并没有明说这一切都是恩怀做的,也没有明说杨远对恩怀的怀疑,也没有表明恩怀到底在杨莫失踪这一件事情上充当了什么角色。

暗示性的开放结局,很多观众如果没有细看的话,根本看不懂,也会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或许对于悬疑剧来说,让观众有豁然开朗一线贯通的瞬间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电视剧像小说一样进行一次整理,就能让观众看得明白。

但是我认为,像电视剧版的通过不同的几个视角的细节来暗示你恩怀的底牌早就被别人看明白了,但都默契地不去表明和说穿,并不是受限于审核,而是因为这样在结构上更合适,在表现方式上更合适,让人有一种细思极恐,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林楚萍

在大结局中,林楚萍和家人的关系修复了,和吴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最后没有吴骏的画面,但是有林楚萍和吴骏打电话的画面,显然是暗示关系有进一步发展。

林楚萍终于重新开朗活泼了起来,她又重新回到了青岚园,而这一次她终于不用再担心受怕了,不会再缺乏安全感,不会再觉得伤害她的那个人无处不在了,坏人得到了应有惩罚,她终于可以把那件事放下了。

她重新开始了生活。

四、谁才是那个“消失的的孩子”?

在《消失的孩子》中,看起来“消失的孩子”指的是杨莫,因为他失踪了,消失在了楼梯间,消失在了302房,但其实不仅指他,还有袁午、林楚萍、许恩怀。

先说袁午。

“消失的孩子”意味着最后袁午的成长,他不再是被父母保护在安全屋的“孩子”,不再是事事依靠父母,需要别人保护他照顾他的“孩子”,他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如果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明白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消失的孩子”在袁午身上还有另一层含义,事事包办的父母,养出来的成绩优异,以此为荣的孩子,在失去父母后,在这个社会根本无法生存,他无法分辨对错,无法适应社会,这样的孩子在社会根本无法生存,迟早会消失。

再说林楚萍。

其实林楚萍的情况一样,也不一样,袁午是事事包办,而林楚萍是事事依赖,她事事依赖自己的哥哥,她就算遇到事情也不怕,第一时间就联系自己的哥哥,她被自己的哥哥保护的很好。

被领导要求敬酒时,哥哥会护着她,遇到困难时,哥哥会帮她解决,她不用去考虑人际关系,哥哥会考虑,所以她不会自己处理问题,她善良,天真,对人不设防,因为她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哥哥。

在故事的最后,林楚萍也成长了,那个只会依赖他人的孩子也消失了,她学会了独立,有了自己的主见,会规划考虑自己的事情,不再全然依靠自己的哥哥,哥哥要帮她处理青岚园的房子,她拒绝了,她的拒绝就是她的成长,因为她对自己的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考量。

最后说恩怀。

恩怀是海葵,我们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她也是消失的孩子,她的消失是孩子心性的缺失。

恩怀可以说是不幸的,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错误,父亲虽然爱她,但是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她处于一个极度缺爱的环境中。

很多次,她和父亲的交流都是欲言又止,她有话想说,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而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和她交流,他们长期处于零交流中。

她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她羡慕杨家的家庭氛围,她以为只要杨莫消失,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杨远的孩子,她羡慕杨远对杨莫的无条件信任,。

她有一个孩子不该有的深沉心思,她有一个孩子不该有的谋划和算计,出现在袁父房中的“婷婷”是她,最先发现袁午藏尸的是她,锁房门的是她,把凉席放在空调后面的是她,移动许安正房中储物箱的也是她,打开密道锁扣的还是她,是她将杨莫引入了许安正的房子,诱导杨莫发现了密道,进入了袁午的家中,她是杨莫失踪的策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