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九年十月,湖北长江边上围满了悲伤的人,原来是几个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溺亡江中。
大家请来了捞尸人帮忙打捞尸体。结果捞尸人却称:“给我三万六我就捞。”
天价的收费让这个行业一下子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经过几年的沉淀,这件事也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二〇一六年,有一部非常火的小说由爱奇艺改编成了电视剧。

它围绕捞尸人这一角色和职业展开,但里面添加了鬼神、阴阳两界等虚幻的东西,给捞尸人这个职业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小说就是作者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

捞尸人就像《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湘西的赶尸人及蛊毒一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很难分辨。

因此捞尸人还有其他的称号,诸如“阴阳跨界人”。

然而,捞尸人这个职业却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

而且由〇九年的天价捞尸费就可以看出,这个职业非常暴利。

可事实究竟如何呢?捞尸人的这份收入真的那么好挣吗?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捞尸人的神秘面纱。

捞尸职业的前世今生

捞尸人这一职业自古就有,它主要存在于长江、黄河等一些大型的河流沿岸和湖泊附近。

河水虽然哺育了一方百姓,让他们几千年来都能在此地安居乐业,世代传承,并形成了我们优秀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但它同样剥夺了一些人的性命,死者的尸身飘荡在河流中得不到安葬。

而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才能落叶归根,并且对尸身的完整也有很高的要求。

当人在长江中溺毙后,其家属一定是希望能将尸体打捞上来好好安葬。

但在湍急而又深不见底的河水中捕捞尸体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熟识水性的人来做才最稳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常年漂在水上的渔夫最具备这个本领。

在水上讨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练就了潜水、憋气等功夫,以船为家的生活还让他们比常人更容易遇到落水的人。

其实,渔夫一开始捞尸并没有盈利的目的,只是顺手做的善事,而那些家属对他们却是感恩戴德。

因为自己的亲人死后可以得到安葬了,渔夫就是他们家的恩人,给钱财作为报答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了利益的收获后,部分渔夫就会将捞尸作为副业,开始收取一些费用,不再是无偿捞尸。捞尸人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这一职业出现后,十里八乡的人有需要时,都会找附近的渔夫来捞尸。

当然,在这之前是先谈好报酬的。

但落水的人并非每天都有,如果只依靠捞尸为生的话收入极不稳定。

无法将捞尸作为一份正式的工作,对渔夫而言,打鱼依旧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另外,捞尸要与死人直接接触,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

社会对此又比较忌讳,因此捞尸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始终不是正经的职业。

这就导致捞尸人这个职业不是特别普遍,离普通人的生活又很远,因此给捞尸人增添了神秘色彩。

到民国时期,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

落水、跳江自杀、被投江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需要打捞的尸体增多。

捞尸人的收入变得可观,一些闲散又身强力壮的人也加入进来,开始将捞尸作为一项正式的工作。

在这一时期,住在江边的人经常能看见捞尸人在江水中忙碌,捞尸人于是变得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直到今天,捞尸人这一职业依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长江中的尸体很少了,捞尸人这一职业距离我们也变得遥远。

捞尸人重现大众视野

虽然存在,但我们似乎并不了解。

直到2009年湖北省的一起落水事件被报道出来,才将捞尸人这一职业摆在了大众的眼前,还因为天价收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2009年10月,在湖北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有两名孩童不幸落水。

长江大学的十几名大学生正好在附近的公园野炊,他们听到声音后赶到江边,三名大学生跳入水中施救。

不幸的是他们被江水吞没,均溺亡在了长江之中。

民警前来调查,可茫茫江水,怎么搜寻落水者呢?

民警在江水中搜寻数天无果,不得不请当地的捞尸人来帮忙。他们很厉害,有一天曾打捞起13具尸体。

可捞尸人却开出了天价:一具尸体三万六,并且要先付钱才能捞尸。

家属在旁苦苦哀求,甚至跪地磕头了,可他们依旧不为所动,必须要付钱了才能下水捞尸。

此事被报道出去后,大众认为捞尸人的收费很不合理,简直是坐地起价、乱收费。

他们的心肠也很冰冷,没一点人情味。

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民警找来的,就有义务免费协助民警完成捞尸的工作。

并且这么高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担得起的。如果付不起捞尸费,那尸体就没法捞上来了吗?

捞尸人这一职业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众人眼前,却是以这样充满负面评价的方式。

有人认为他们挟尸要价,突破了道德底线,是没有同情心的冷血动物。

还有杂志将“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雄”和“讨价还价的捞尸人”做了对比。

一个为了是义牺牲自己,一个为了利不让死者安息。

这波比较更是引发了一波热潮,舆论将捞尸人痛批作霸着尸体吸血的臭虫,对他们的谩骂一直不休。

捞尸职业的艰辛

其实捞尸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看似收了很高的费用,可最后所得并没有像大家看到的那样获得“暴利吸血”的利润。

首先,捞尸跟死人直接接触,任何人都会有心理上的抵触。

而一些讲究风水阴阳的人,更会觉得这不吉利,会给自己及家人带来霉头。

更别说自己去干这一行了,就是碰到捞尸人也得退避三舍,生怕给自己染上晦气。

如果说这个感觉是虚无的,那腐烂尸体的恶臭则是真实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尸体在江水中长时间浸泡已经腐烂,面目全非,一般人根本无法接受那个场景。

而捞尸人还得把腐烂残缺的尸身背上岸,腐臭的味道在他们身上久久不散,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生活与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

毕竟谁也不愿意走到哪里都被人捂着鼻子躲闪。

而一些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去做了这一行,还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治愈。

社会发展至今,大家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谋生的手段,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干捞尸的工作。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职业捞尸人这么稀缺,其收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第二,捞尸这个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捞尸人虽然常年在水上讨生活,但无法保证每次都能安全上岸,毕竟在水下存在着很多危险。

长时间潜水会有腿抽筋等各类症状,一旦发生,很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一到冬季,江水冰冷刺骨,这时在水下捞尸无疑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在北京有位60多岁的捞尸人,名叫崔杰。

他曾在1月份最寒冷的季节跳到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捞尸,导致皮肤被冻伤,还落下了关节疼痛的毛病。

一次他在化粪池中捞尸,结果造成皮肤感染,留下了后遗症。

干这一行的人,保险都不愿意做他们的生意,可见捞尸人面临的危险有多大。

从这点来看这一行业收费高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在用生命换取不稳定的收入。

第三,在茫茫江水中打捞尸体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有时可能一周都搜寻不到。

这些开船的油费、人工费、潜水工具、器械的使用成本也很高。

据一位捞尸人讲,他买的一件半干式潜水服就需要1万多元,被称天价的3.6万就只能买3件。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又很容易损坏。

除去这些成本费外,捞尸人最终也没有很高的获利空间。

并且他们和雇主之间一般都是口头约定的费用,当尸体打捞上来之后,一些人可能会不认账,不给钱甚至少给钱。

那他们也就白忙活了一场,还倒贴了很多成本费。

捞尸人成本之高和权益最终无法得到保障,使得他们不得不多收费来保证维持生活的开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时代许多靠人力的职业都被机器代替,机械化、智能化已经普遍出现在各个行业中。

因此有人指出捞尸也可以用机器代替,但机器在捞尸中的实际使用并不理想。

一些尸体经过长期的浸泡,已经完全肿胀变形,机器无法辨认会当作漂浮的垃圾略过。

而一些断臂残骸,机器更无法识别。在这些情况下还得靠人去搜寻。

捞尸职业须规范

因此捞尸人的职业始终离不开人力,它还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也确实存在着收费高、行业不规范等问题。

而且也没有得到国家政策和道德上的承认,因此一直游走在法规和道德的边缘上。

可社会又确实需要他们的存在,因此国家出手对这个行业做了很多规范。

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整改,捞尸行业变得更加正规。

正如在2010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的,我们国家正在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溺亡打捞应急制度。
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一支长期固定、制度健全、体系完备、身份明确、保障有力的民间溺亡打捞协作团体。
并把他们纳入到政府公共应急制度之内,给他们派上救生圈、潜水器、水下防护服等必要设备,捞尸人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如此一来,捞尸人有了稳定的收入,乱收费得到了遏制,这一行业也被更多的人了解,对他们的工作也多了份理解与包容。

有了国家政策的规范后,民间捞尸人获得了一定的职业许可。

他们组建了团队,雇佣熟悉水性的水手,投入更多的机器设备,打捞更加规范,也更高效。

并且民间打捞团队还可以与官方团队合作,这样一来既可以资源共享,也能互相帮扶。

在重庆市江北区朝阳河就有一支专业的打捞队。

但由于这个工作需要忍受极大的心理不适,很多人干不下去离开了,如今只有陈松这一个队员。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船头的椅子上,泡杯茶望着江面,看似像度假一样,可他却是盯着江面看有没有漂浮的尸体。

一旦发现,他就跃入江中,将尸体捞上岸,将尸身翻转头朝下。

陈松说这是他干了十几年的工作,可每次还是忍不住的干呕,尤其是夏天,尸臭味隔四五公里都能闻到。

每次打捞完尸体,他都几天吃不下饭。

最好的办法就是抽烟来缓解胃里的不适和周身的臭气,有时他一天能抽三四包烟。

还有的尸体已经肿胀变形,辨认不出来人样,尸体眼睛鼓起吐出,舌头还在外面。

陈松说他们团队以前有刚来不久的年轻人,打捞尸体后经常做噩梦,又每天吃不下饭,身体都熬坏了。

最后那个年轻人离开了团队,现在也没有他的音讯。

捞尸的工作体验感实在太差了,对从事者来说确实是身心上的双重折磨。

毕竟对常人来说,连看到尸体都是惊心动魄的事,更不要说将泡的腐烂发臭的尸身背在身上了。

从事这一行的人,在外人看来怎么都是不光彩的,如果是单身的男性,那很可能娶不到老婆,一辈子都得与尸体江水为伴。

而已经成家了的,想必他们在打捞完尸体后也不愿意将晦气与臭味带给家人,他们依旧是孤独的。

捞尸人也并不都是唯利是图的,也有很多人是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

他们参与营救落水者,在被人雇佣捞尸之前看到江面上的尸体会主动打捞,并不计较会不会有人认领来给报酬。

他们虽然做着又脏又累又不体面的工作,但他们都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真正了解到这一行业的心酸后,大家也会多一份理解。

机器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力,而中国人又有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因此捞尸人这一行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

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与引导下,捞尸人这一行业也会越来越正规,捞尸者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并且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与理解,真正成为帮助遇难者家属沟通阴阳的跨界人。

-完-

作者 | 潘巧娟

编辑 | 阿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