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8年6月24日,一位71岁的老头死在了南京城。

南京城,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地区,距离衡水市约800公里。

老头临死前有遗言:

  • 天下的子民哭上三天,意思意思就得了,千万不能因为我的死而影响到百姓的婚丧嫁娶。

当这个老头去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数不清的百姓穿白衣戴白帽,哭声绵延万里不绝。

去世的老者是:地主家的放牛童、皇觉寺的苦行僧,红巾军的小领导,背后捅刀子第一人,残暴和仁慈间左右横跳的帝国构造者,大明朝开山祖师爷兼流浪乞丐——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328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晴空霹雳一声响,邻家小孩闪亮登场,朱元璋出生了。

自古大德大才之人,出生就会天降异象,朱元璋也不例外。

据传说:朱元璋出生的那一天,一股白气自东南方向飘来,整整一夜都没有散去,屋子上面红光灼天,百姓们全都啧啧称奇。

那场面,可真是三个母牛并排走——相当牛逼。

只不过此时朱元璋的老父亲不大高兴,毕竟多一个人就得多一口饭吃。

话虽如此,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老朱家多多少少也得积攒了一点点积蓄吗?

并没有。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朱仲八,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他老人家有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世代务农。

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儿子朱百六、孙子朱四九、孙子的儿子朱初一、孙子的孙子朱五四,也全是世代务农。

那日子可谓是苦胚子临死吃黄莲,苦到头了。

等朱重八出生时,全家正在给地主刘德务农。

刘德,我们有必要介绍下:那可是踢寡妇门,挖绝户坟,脑袋上插烟卷,念完了打和尚,缺德带冒烟的主。跟着刘德混,三天饿九顿。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了旱灾,等到第2年春天的时候,又先后发生了瘟疫、蝗灾。

濠州,位于安徽凤阳,距离衡水市670公里左右。

这是这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再加上元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强行扣税,贪污腐败,朱元璋的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在这场天灾人祸中去世。

原本一家人就拉痢疾打摆子,祸不单行,眨眼间,家里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了。

更可恶的是,朱元璋的父母都要烂屋里了,想找地主刘德要一小块地来埋葬父母,也遭到了拒绝。

这件事为之后朱元璋性格异常残忍,对官府极不信任,对豪强拼命压制,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正当朱元璋对世间充满恶的时候,有一个相对富裕的小地主实在看不过去了,划了一片地,送给了朱元璋及其兄长,让他们安顿好父母。

这个地主的名字将会载入史册,他就是闻名大明朝的义惠侯之祖,侯夫人之夫,与大明同享万事太平,荫及子孙的刘继祖。

这深刻证明一点: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人不死终会出头,死者为大的道理。

安顿好父母后,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决定多吃点饭。

只不过.......去哪里找饭是个问题。在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跑到了皇觉寺,找到了高彬和尚。

但令朱元璋都没有想到的是,和尚家也没有余粮啊。

元朝的和尚,不同于其他朝代,可以娶妻生子,开个小门店,做点小生意,甚至还能搞点灰色产业。

但当时天下大灾,老百姓兜里面都没钱了,和尚庙也得不到布施。

没办法了,主持只好打发和尚去各地化缘,俗称要饭。

因朱元璋来的最晚,又不会来事,被分配到了最边远的地方。

元政府时期,人口稀疏,从这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动辄几十公里,是很常见的。

在近4年的流浪兼职要饭的生涯中,朱元璋悟道了。

这一段时间里,朱元璋亲眼见到了元政府官员是如何盘剥百姓的,百姓是如何连猪狗都不如的。

这一段时间的游历,让朱元璋加深了对官僚体制的厌恶以及地方豪强不作为的嫌弃,同时更坚定站队底层百姓的想法。有朝一日虎归山,必将血染半边天。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两股隐秘力量正在蓬勃发展。

元朝末年,南方城市流传着明王出世、普渡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愈发活跃起来。

根据后期朱元璋的种种作为来看,在这4年的游历生涯当中,其和元末农民起义有过不小的接触。

白莲教是一支极其神秘的宗教社团,发展于唐朝,但成立于公元1133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三年,即便到了清朝,白莲教仍然非常活跃。

比如在清政府嘉靖年间,曾经爆发过一次白莲教大起义,使得清政府被迫从全国16省征调兵力。

此战使清军损失一品高级将领,二品高级将领总计20余人,副将参将以下军官400余人,土豪劣绅近1000余人,为镇压白莲教起义耗费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5年财政总收入。

在公元1352年,定远县的土豪郭子兴以及孙德崖等人起兵。

在这里面有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汤和,数年之后他将成为明朝开国名将、信国公、以及为数不多能以开国功臣自居且得到善终者。

汤和在叛军里面过得顺风顺水,想到自己的好兄弟还在一旁吃苦受罪,于心不忍,索性就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

信里的大概内容是:元政府都成这个样子了,咱反了吧,好巧不巧的是这件事情被外人知道了。

朱元璋的另一个好朋友告诉朱元璋:你赶紧跑路吧,他们马上就要去告密。

此时的朱元璋只能2选1,要么老老实实的等着,等着元朝官府把自己的头砍了,还能起个杀鸡儆猴的五好公民形象,要么就跟着汤和去当红巾军。

长达4年的外出游历给了朱元璋很大助力,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只会哭丧的弱小可怜,他决定单车变摩托——拼一拼。

凭借着作战勇敢,机灵灵活,很快朱元璋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看着自己两个不争气的好大儿,再看看朱元璋,牙根恨得直痒痒。

为了拉拢朱元璋,郭子兴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这个穷小子。

她就是:怒怼当朝皇帝,主动参与朝政,令朱元璋无奈,让皇子们胆寒,群臣无不尊重,子民无不敬爱的皇后——马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后,朱元璋的身份地位扶摇直上,他终于摆脱了儿时给地主家放牛的身份,转而变成了朱公子。

当时的濠州城一共有5个元帅,郭子兴,孙德崖以及其他元帅相互之间矛盾重重,朱元璋也意识到在此地压根无法发展,索性就带着同乡人跑了出来,发展自己的力量。

  • 在公元1355年到1356年之间,朱元璋集所有的兵力攻克应天。
  • 公元1364年,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势力。
  • 公元1366年,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应天府,但暗中命令廖永忠弄漏船底,小明王去世,朱元璋名义上接替小明王。
  • 公元1367年,朱元璋彻底消灭张士诚残余势力。
  • 公元1367年,朱元璋彻底消灭方国珍残余势力。
  • 公元1367年,朱元璋统一江南,决定由南到北实现中原一统。
  • 在此过程当中,朱元璋发布了北伐《谕中原檄》令。

这部由宋濂起草的檄文,成为了当时文学领域的巅峰存在,其中十六字纲领正式成为北方底层人民揭竿而起的精神支柱。

它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做了近百年社会上最低等、最劣质的贱民,此刻终于有了觉醒的意识。

北方的底层汉民族不止一次泪如雨下,而朱元璋更是用自己接下来的后半生来诠释这16个字的沉重意义和代价。

在徐达、常遇春率领着部队往北方突进时,朱元璋也作出了战略部署。

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

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从后续史料来看,此次进攻完全是按照朱元璋提前规划好的部署进行全军作战的,这揭示了2点:

第1点,朱元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自己手下人行军作战熟悉到了极致。

第2点,朱元璋对战略敏感度的把握达到了惊人程度,也为后期朱元璋平定多次叛乱,清军政寡头埋下了基础。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在丢失近百年华夏文明实际统治政权后,华夏政权再一次由汉人掌控。

明政府建都于南京,后迁都于北京,传16帝共计276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下长城以内所有地区控制权,同时把丢失了近400年的燕云十六州也收了回来。

幽云十六州的收回,标志着从南北宋开始丧失的国家级重要战略领土,被明朝拿下。

明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兵分三路进攻北元,三路大获全胜,俘虏元昭宗之子等多位皇家国戚。

先后在明洪武14年,明洪武20年,明洪武21年,明洪武28年,数次北伐。

明洪武26年,确定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权。

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内忧外患均在,外患解决的同时,内忧也得处理下。

明朝首富沈万三见朱元璋得势,主动帮助朱元璋修建城墙,触了朱元璋的逆鳞,你修建城墙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争夺皇权还是从皇权得势?大明朝只与百姓分权。

朱元璋一怒之下,罚没沈万三全部家产并灭其三族。

在马皇后的劝阻下,朱元璋才把灭其三族改为发配边远地区。

在马皇后去世及朱元璋长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的性情变得更为暴躁,没有了亲爱之人的拉拢和劝谏,朱元璋开始大杀四杀。

分别在洪武13年、洪武9年/洪武15年(存疑)、洪武18年和洪武26年制造出洪武四大案。

这四大案件的初衷是为了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彻底铲除对朝廷有危险的人物,只不过后期发展超乎朝堂想象。

  • 空印案:官吏用空白文书作弊,牵扯人数者众多,但有关空印案人员处置、朝廷所杀人数、发生具体时间存疑。
  • 胡惟庸案:胡惟庸威胁皇权,专权树党,此案将存在1000余年的宰相制度废除,前后株连人数超过3万人。
  • 郭桓案:官员贪污腐败,涉案金额巨大,对明政府的经济影响极其深远,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处死,抄家破产者不计其数,死者数万人。
  • 蓝玉案:大将军蓝玉嚣张跋扈,引起朱元璋猜忌,后借口谋反诛杀,前后牵扯人数数万人,历经十余年。此次事件后,明政府的武将几乎损失殆尽。

此时的朱元璋和屠夫一样,任意杀戮着官员的脑袋,这一切源于朱元璋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官僚集体的严重排斥和反感。

朱元璋处在元末明初的交替时间,且是元朝的直接推翻者和明朝的直接建立者。

从朱元璋给地主家放牛开始,就已经见证了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以及底层百姓的民不聊生。

除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之外,几乎所有的案件,朱元璋都将重心放在了惩治官员身上。

惩治力度之大,实属罕见,而消灭大批官僚集团,似乎并不能压抑住朱元璋源自于骨子里的对官僚集团的反感。

在做完这一切后,朱元璋仍然凭借着弱势群体保护论和强势群体有罪论对天下百姓进行超规格的强有力的保护。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明确表示北方郡县所有的荒芜土地不限亩数。

只要你开垦开荒,三年内全部免租,之所以朱元璋能发布该道命令,源于元政府惨无人道的统治,让北方出现了大面积荒地,甚至方圆百里、千里内不见一人。

同时对百姓耕种也作出规范,允许百姓耕种一定比例的桑棉麻,用以刺激生产。

朱元璋大范围兴修水利工程,让百姓不再靠天吃饭,在天下未定时,就明确表示所有和水利有关的建议,地方官吏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否则就会严加惩处。

直到公元1395年,全国共修建塘堰40987处,疏通河流4162道。

如果你认为朱元璋只做了这些,那我只能告诉你,高低有点小瞧朱元璋了,接下来他老人家做的事,足以名垂青史,功在史册。

南北宋时期,华夏文明受到了北方蒙古人的入侵。

等到元朝时,全民胡化,汉文化几乎到了最危急时刻,好多人不会写汉字,不知汉礼仪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直接制定《大明集礼》。

恢复华夏传统的跪拜礼仪,在姓氏方面严禁胡化。

在服饰、文学等方面复兴汉文化,祛除蒙元阴影。

同时重视教育,重视科举,让普通百姓有翻身机会。

从明朝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下令科举取士。考试过程中,没有一定之规,但主要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而考试文体又通用于八股文,这也为后期明清的八股取士埋下伏笔。

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朱元璋在统治时期,聘请了大量的专家。对天文算法等各方面文学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慢慢形成为中国之用,备一家之言的国际新态势。

注重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再一次对华夏文明进行人口种族的等级划分,实行的是人人平等理念。

但为了消散蒙元带来的文化冲击,明确表示,严禁内部通婚,对当时的少数民族来说可能是场灾难。

但从长远角度出发,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只有中国人不愿与钦察为婚姻者,允许自相嫁娶。

明朝统治时期,朱元璋的残暴是出了名的,对待官员可以大刀向着头砍去,丝毫不在乎死了多少人,那既然如此,为什么明朝,尤其是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很少出现暴乱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朱元璋得人心,换句话来说:朱元璋从来不是讲道理的人。

但是朱元璋是知道站队的人,朱元璋从来不会把自己也归纳到官僚体系,相反朱元璋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要饭的,只是一个臭乞丐,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

朱元璋在执政时期颁布命令:如果底层百姓认为受到了官府的欺压,可以直接进京投递状纸,过路官员绝不能阻挡,但凡阻挡者杀无赦。

同时鼓励赡养老人,家中老人70岁以上允许一个儿子免于徭役。

老人80岁时还可享受国家发的超额补贴,对于孝顺老人的子女,在他们60岁时就可以享受国家对80岁老人发放的各种福利补贴。

同时建立养济院,推行保障房,拥有免费医院,免费公墓,只不过这些政策当中的部分政策,在试行过程中受阻,后代帝王被迫取消。

朱元璋实行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是全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制度。

朱元璋作为华夏文明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其创下的大量制度典章打下了大明朝近300年的基业,促进社会文明祥和安定,更重要的是重拾华夏文化自信。

我们很难相信,如果华夏文明当中没有朱元璋,在经历南北宋之后,元政府百余年,中间夹杂200余年,清政府296年,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华夏文明究竟还有没有根?我们还能不能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的现存者。

万幸的是有朱元璋,万幸的是有大明朝。

尽管大明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争气,但是大明朝的存在,对华夏文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十六个字,朱元璋做到了,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明朝官僚体制,只不过明朝官僚体制,也对不起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尝尽人间疾苦,还要拼命留下温柔。

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乞丐,一位服务于百姓的好皇帝,但他不是个好人,从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