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已经不生娃了。

Sir说的是韩国的年轻人。

今年,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生育率跌破0.8,刷新了世界纪录。

养不起吗?

好像也不是,毕竟在韩国,政府抢着帮你“养孩子”。

生孩子有钱拿。

一次性2万元奖励,父母能休三个月产假,0-1岁还有每月1800元的奶粉钱。

如果你积极配合三胎。

恭喜,低收入家庭的第三个娃,大学学费全免。

但奇怪了,这届年轻人就是油盐不进,不仅不生娃,连那点世俗的欲望都没有了。

结婚人数连续十年下跌,单身人口超30%,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三十年后,可能连退休金都发不出了……

你才理解。

为什么《燃烧》《寄生虫》《鱿鱼游戏》的故事韩国人总听不腻。

但要说揭露得最彻底的。

还得是这部东亚通用的“恐怖片”

它告诉你,年轻人不想繁衍后代,是因为不想生出下一代和自己一样的……蟑螂。

学习的背叛

공부의 배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蟑螂”,是《寄生虫》中一个重要的比喻。

电影里的穷人,就像虫子一样,被驱杀,被嫌弃,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能爬上地面,堂堂正正地做人吗?

一度,主角一家是相信的。

他们登堂入室,为富人当家教、做家政、开专车,就在觉得即将要逆风翻盘时,现实却将他们无情打回地下。

并且被永远封印在了见不得光的地方。

父亲躲在地下室里,半夜才敢爬出来偷吃一点冰箱里的残羹冷炙;儿子则在墙外,他努力读书、考试,但是打几辈子的工才够买下这套豪宅呢……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说的就是一个残酷的真相。

“知识改变命运”的承诺,已经将年轻人抛弃了。

有人说,这部片应该有另一个名字:被迫内卷的韩国人一生。

坐上时光机,先从最熟悉的做题开始吧。

距离中考只剩100天。

这是一个难得放松的周末,但对小叶来说,昨天,今天,明天……其实都没有区别。

每天综合起来 光学习就要十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密麻麻的计划表上。

上厕所、喝水、吃饭,要精确到分钟。

因为如果一天偷懒了,之后只会更难。

凌晨两点。

小叶已经奋笔疾书了八小时。

弱质纤纤的手指,被磨出了血肉模糊的茧和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疼吗?

如果你问小叶,她一定会摇头。

因为比起疼,她更怕手指没力。

凌晨三点,小叶给自己安排了一个酷刑。

把皮筋、手和钢笔绑在一起,这样,哪怕手指没力,靠手腕发力也能继续写。

凌晨四点,眼皮实在提不起来。

睡前再看一眼,今天喝掉了六罐咖啡……

小叶的学习方式,几乎就是当代悬梁刺股。

笔记本,几乎就是教科书的“人肉复印件”。

把整本书都背下来

先在空白纸上写下来

然后把概要全部整理好

一直写到我不看都能写下来

不那样的话 我不能安心

在韩国,没有一个初三学生敢在凌晨两点前睡觉。

除非你不想考上好高中。

睡不到两小时

只求自己不会困

还好,小叶没有辜负自己,她如愿考上了首尔的顶级私立高中。

尽管学费高昂,小叶爸爸依然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为了女儿省吃俭用。

选择了医科大学通过率最高的高中

一年6万的学费却是很大的负担

这就是普通中产家庭,能押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筹码。

但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

高中第一次考试,小叶迎来了十五年来最大的屈辱。

过去她没掉出过前三,而在新学校的395人里,她排313名。

我觉得我现在坐下来休息的话

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中国人有句古话:宁做鸡头,莫做凤尾。

如果小叶没有进入顶级高中,她的人生就会更轻松吗?

刚满十八岁,长得像三十的政民,即将告诉我们答案。

刚结束模拟考,他的眉头又皱在一起了。

原来跟同学对完答案,他发现自己算错了一道题。

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好兄弟安慰说。

下次?没有下次了……

政民忍不住擦眼泪,不是他懦弱,而是掐指一算……发现,大概考不上大学了。

韩国不是完全的一考定终身,高考当然是核心成绩,但除此之外,平时成绩、活动经历、阅读积累、面试水平……统统要纳入考量。

生活记录本在高三前就基本完成

进入高三以后准备高考都来不及

跟妈妈打完电话,政民再一次掉下眼泪。

其实,他宁愿妈妈狠狠骂他一顿。

考大学,不是为了实现多大的梦想,只是为了日渐衰老的妈妈,可以不那么辛苦。

妈妈有什么不舒服的话 想帮帮她

给他换个房子 还想送她去旅游

政民像极了《请回答1988》里的善宇。

每次都考第二,但每次都不满意,哪怕妈妈根本不责怪他。

这就是穷孩子的自觉,更是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

当小叶的爸妈有能力让她读私立高中,尽管排在末位,她依然有机会进入大学;但在政民就读的普通小镇高中,第一和第二的差别不是数字,而是截然不同的未来。

准确点说。

是有未来,和没有未来。

为了这个未来,政民无比自律。

哪怕回到家也要一直穿着校服。

但这样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更不敢相信学习之外,还有别的出路。

而大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孩子,也不见得多舒服——他们只不过是从小学开始就疯狂补课,提前把高中的课程都学完了。

内卷,根本没有尽头。

当你还在玩泥巴,别人在学英文;

当你刚学会乘除,别人懂了函数;

当你抱怨高中好难,别人已经啃完大学课本……

在僧多粥少的环境里,机会,只留给有钱准备的人。

考的是成绩,拼的是出身。

那些没有得到上帝眷顾的人,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卷着。

但人在极端竞争下,有时会失去理智。

这两天,我们因为北电艺考老师涉嫌性侵未成年学生新闻而揪心,我们一次次地呼吁孩子们——要大胆站出来,要为自己争取公道。

只是有时候,沉默不一定是恐惧,还有更深的焦虑。

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在韩国,五名老师曾性骚扰多名女学生长达十个月,其中一个女生忍无可忍,勇敢检举后,却遭到了其他女同学的杯葛和排挤。

你根本无法想象。

为什么在这些花季少女眼里,只要获得老师的高考押题和一手资料,就可以任由自己的身体和尊严被伤害,被凌辱。

“大家一起忍忍,考上大学不就好了?”

“把老师举报了,会不会影响全班的复习进度?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做害群之马呢?”

道德沦丧,人性扭曲?

当一个人从小就被绝对单一的评价体系环绕,那么在他们眼里,前途上一切的绊脚石都应该被清除。

哪怕,那本该是你的同路人。

从小就是这样开始的

要求我们不要和最后一名玩

要求我们不要和什么学校的孩子玩

所以希望自己在上位 希望自己优越

只是上了大学,真的自由了吗?

圈子文化,群体霸凌,才刚刚开始。

等待年轻人的,是新的出生鄙视链。

大学里用学科比较

学科里再用毕业高中和入学途径比较

一刻不歇地将自己和别人区分开

是为了在竞争中活下来

已经被这样的教育制度洗脑了

虽然知道这样做是特别不对的

但还是无可奈何

日常小组合作,会用高中排名,来挤掉那些可能会让你掉队的中等生。

遇到受国家资助的关怀生们,就更加嗤之以鼻了。

见面是阴阳怪气,网上就更放飞自我,直接命名为:高考虫。

(你看,又是“虫”。)

但没有人知道,这些关怀生不仅衣服要穿哥哥姐姐剩下的,就连做的练习册,都是别人用橡皮擦擦掉的。

寒窗苦读 用考试证明了自己,却因为挤不进更好的圈子而愤怒,当愤怒随着新的不公平——就业难、晋升难而不断加剧。

那么,就发泄到比自己更差的人身上。

当我们抱怨互联网的民粹和反智,网络骂战变本加厉。

《学习的背叛》再次提供了新视角。

群体对群体的霸凌,未必是多深的恶意。

而是现实的冷酷和不公,让大家的苦闷除了投射到无辜者身上,根本无处安放。

霸凌的标准,不再是分数和出身。

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事。

哪怕是找到了这个人一个小小的缺点

也会死抓着不放

那样我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占优

排挤别人的,更是那些无头苍蝇般努力,没有得到对应回报的人。

过早的成熟,过度的竞争,阶层上升通道的紧缩,让他们变得功利和世俗。

而那些更透明,更失语的大多数呢?

他们谨慎做人,对自我洗脑无比上瘾。

在韩国,那些在中考就被挤出好高中的孩子们,只会坚信一个真理:

宇宙尽头是考公。

梦想,是一个离年轻人越来越远的词汇。

远在被考公挡住的,看不见的另一边。

没钱的人,就不该谈什么理想,只敢选稳赚不赔的专业。

但努力,似乎也没有尽头。

经济类专业是高分热门,不是每个人都够得着。

没关系,高考考不上,那就读双学位、三学位。

春招秋招如火如荼,但没有师兄师姐前辈的推荐,很难脱颖而出。

没关系,那就考研,换一个从头再来的应届生资格。

究竟是为了什么

感觉只是因为大家都这样

所以我也挤进去罢了

只能从“我在走人们认同的这条路”

这样的信念获得安慰

纪录片做了一个社会实验。

两个大学同班的女生,参加一场补课老师的面试。

而面试官最在意的,不是大学成绩,是你是否毕业于外语高中。

没办法,只有听到你是重点高中,花天价请老师的家长才能放下心头大石。

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年轻人从小到大的习惯性自来卷,让人心疼。

但真正让你喘不过气的,是那些采访家长的细节。

一个三胎家庭,老三还上幼儿园呢,夫妻俩就在计划大学了。

越讨论,越心寒。

老婆:我们都要特别努力攒钱呢!

老公:我都不知道啥时候被开除呢……

求助财务顾问,帮着计划家庭资产。

越问,笑容越凝固。

你知道空闲资金都到哪儿去吗

会百分百投入到补习班里

严格一点看的话 相当于要还一两年的债

一个爸爸说,为了孩子能上补习班,会把朋友聚会、兴趣爱好全部放到一边。

生都生了,给不了最好的,也不能耽搁了孩子吧。

但到底补到什么程度才够?

另一个妈妈就真相了:

孩子们会不会只是行尸走肉地往返于各个地方呢

也只有前几名学生在补习班上能学到对得起学费的内容

其实其他人都是陪衬

但所有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陪衬

这些家长衣着光鲜,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但他们从你死我活的竞争中走出来,更明白到现实对穷人和理想主义者的残忍。

提起阶层固化,我们往往只会觉得,这是一场富人对穷人的剥削,一场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

但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真的就很幸福吗?

一群住在高级公寓,入读名牌小学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口吻,讲述着自己的小目标。

有的,早早就决定要学什么,心仪高中的本科率能倒背如流。

超过80%的首尔科学高中毕业生能考进首尔大学

所以只有考进特目高中的人

人生才能更有眉目

有的,如数家珍地列举着十个手指都数不完的课外班。

说的是乐在其中。

但他的黑眼圈比天天熬夜的Sir都重。

毕竟最极端那群人,你在韩剧《天空之城》中早就看过了。

卷到尽头,可以是人间天堂。

也可以是无间地狱。

当金字塔底的人分不到食物,塔中间和塔顶端的人,都不见得能活得好。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我们总说,学习是反人性的。

但仔细想。

学习也是人性。

没有学习,我们就不会从猿人那里进化过来,也就不会拥有人性,以及更多生存之外的空间和选择。

伴随经济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小就被教育努力就有回报,学习是唯一出路。

不管你来自哪个阶层,你都无条件地笃信着,牺牲着自己的快乐、健康、自由……

可是到头来呢?

把本该广阔的人生,活成了越走越窄的第八号当铺。

所有人也都有幸福生活下去的方法的吧

为什么一定都要这样的辛苦才行

最终,成为系统中一只可有可无的棋子。

按体系来看 我也只不过是一枚棋子

每次说到年轻人“丧”。

大家异口同声说到一个词:背叛。

背叛了传统,背叛了父母,背叛了为你提供机遇的国家……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

在年轻人背叛社会之前。

他们就已经被社会背叛了?

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

然而现实与课本里的不一样

孩子们也都明白的

十几岁的孩子都还没长大

就说自己已经晚了

然而,这些孩子所期望的

其实就一个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世界

或许。

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叛逆,已经是我们对抗这世界唯一的“武器”。

而宣传着美好生活,居高临下评判着年轻人的系统……

可曾听见这无声的呐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