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25年4月3日上海《民国日报》的《各地追悼》专栏记载:

高密国民党同志,于3月23日上午在县立中学校举行奠祭仪式。礼堂中悬先生遗像,挽联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到者三百余人,各党员俱佩黑纱,首由王佽玉报告,次由杨曦宇读祭文,更由王佽玉奠爵。全体向遗像行三鞠躬礼,并静默五分钟。嗣由齐杞南讲演总理与近三年来之历史关系,牛扶霄讲演总理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及少数人对本党主义之误会,杨曦宇讲演国民会议之重要。更分散总理遗嘱及印刷品若干,以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原文

此条消息,目前所见资料,正文前面的按语均明确标示为:“3月23日,江苏高密之国民党员哀悼孙中山”,且归入《江苏省各界追悼孙中山之活动》中,一直“江苏高密”了97年之久。

江苏本无高密县,这是由高密籍国民党员牛扶霄而引起的笔误。召开追悼会时,高密有国民党员约四五十人,尚未成立县党部。牛扶霄担任高密县视学(相当于教育局长),受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推荐和委托,领导本县党务。国民党员、潍坊寒亭人齐杞南为高密县立中学校长,积极参与高密县党务工作。王佽玉、杨曦宇均系国民党员,为高密县党务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牛扶霄因党务工作能力强,文笔极好,曾经被处于革命中心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聘为文书干事。因其在江苏时职权极大、相当于常委兼秘书长,“国民政府征收各项电文,所撰均经采用,博得各界人士之好评”,高密人包括曾任《陕西日报》副总编、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牛玉华等老乡,一直误认为他担任江苏省党部常委。因牛扶霄在江苏比在山东的名气大,可能江苏的后来者整理资料时,因为其中提到牛扶霄,就想当然地把 “高密”移到了江苏,自然有了“江苏高密”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