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减”正式实施,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步,现如今“双减”已经过去了一整年,孩子的变化有目共睹。

这一年来,学校、老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减负煞费苦心。

其实教育减负的对象是学生,教育减负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和老师。

“双减”政策之下,很多中小学校的教育减负并没有落到实处,一系列风风火火的教育减负活动,却在无形中降低着教育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一步步地打击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减负间的是学生的负担,去繁存简,减掉那些不必要的附加内容,让孩子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校没有落实教育减负的表现如下

教育减负脱离教学,一些学校为了教育减负快速出成果,过分追求形式主义的东西,反而忽视教学研究。

如果让老师忙于各种形式类型的工作,就必然会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特别是一些新上任的教师,本身没有教学经验,学校还不组织相关的课程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老师之间少了思想碰撞,不再相互学习,学校的教学体系被破坏,教学质量下降是早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减负脱离学生,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弄明白,教育减负“减”的是谁的负担。

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学生,多如牛毛的规章管理制度,各种各样形式主义的活动。

却很少有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学校的学生该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提高?

教育减负之下,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一味的追求“减负”,学生学习的内容少了,作业少了就是真正的减负么?

不以学生为中心的减负,一切都是浮云,是面子工程,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只有站在学生角度去减负,才能真正长远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减负脱离教师,教师是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运行者。

教育减负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老师,要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提高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教育减负不是为了让学生少学,而是让学生学精,这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

教育减负之下,很多学校会不断地给教师下达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和教学的关系不大。

很多教师表示为了各种表格和打卡,真正研究如何减负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教育减负不能脱离老师,否则会让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实现真正的减负目的,这几点不能落下

认真研究教学“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的一大步,这将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多教师不知该如何教。

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认真研究教学,无论实施何种政策,科学教育教学的精神不能丢。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会,新老教师针对教育减负各抒己见,共同研究出既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真正减负的教学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学生成长,前面也说了,减负的对象和核心就是学生。学生应该是教育减负的受益者。

认证研究学生的成长、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减负办法。

任何教育政策皆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让孩子不再沉浸式读书,而是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帮助学生朝着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关心教师发展,教师这一职业是特殊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肩负着国家为了发展的重任。

他们是英雄背后的中坚力量,正式教师的存在,才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走向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双减”这下教育质量不降反增,重任在教师身上。

学校不但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质量,还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发展,学校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教育减负之下,学生也不能放松

“双减”之下,最开心的莫过于学生了,放学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写作业,学校的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快乐的忘了学习,这是不对的。

教育减负不是为了让学生放飞自我。中小学生虽然没有了作业压力,但是要注重自己的听课质量。

如果上课时老师讲没听会,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回家之后也要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对明天要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语:

教育减负之路并不容易,学校作为教育减负的主体,要减负其应有的责任,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老师发展。

你认为老师在教育减负中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