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大概的故事是说:古时一个叫毛遂的人,他去找领导自我引荐。。现在这个成语也用来比方那些自告奋勇,自己引荐自己去担任某项作业的人!当然,大多数人只知道这一点,至于成不成功就是不得而知了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即毛遂,到底何许人也?他又是向谁自荐?又为何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257年,即赵国时期的赵孝成王九年,秦国大将王龁、郑安平进攻赵国,秦国速战速决,很快包围赵国国都邯郸。这时,赵王赶忙差遣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让其出兵来救援赵国。

平原君接令后,深知此事严重,有必要好好策划。如能选用平和的方法制胜则好,不能的话,就将合纵公约签订好后回来。毕竟人家楚国没有利益可图的话,是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且有胆略的门客一起前往。通过反复挑选,凑足了十九个,还差一个!

就在平原君为凑足二十人而着急时,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便主动向平原君自荐。平原君看他有点眼生,便问他什么时候投入门下的。毛遂告知,三年前!

平原君不解地问道:“有才干的人社会上活动,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边,它的尖芒会显露。现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可从未有人提过你,想必先生一无所长。这次出使,任务艰巨,先生仍是在家吧!”

毛遂听完这话好像有点不高兴,坚持必定要去。毛遂说道:“我是今日才恳求放在布袋里的。假设我早就在布袋里,今日就不是只是显露锥尖了,恐怕整个锥子都要显露来。”平原君无法,只好容许带上毛遂一起前往,但其他十九个人却对毛遂投来了小看的目光,以为毛遂这是自不量力。或许一个能人在没显示实力的时候就是这样,很容易遭他人小看,但才干一旦凸显,这些人将不再多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商谈合纵盟约之事,但从早晨谈到下午都未谈妥。这时,毛遂便左手提剑,右手捉住剑柄,箭步向前走去,对平原君说道:“合纵是利是弊,两句话便可讲清。为什么从早上谈到现在仍没成果呢?”楚王看到平原君门客如此冒失,非常不悦,便要毛遂退下。

毛遂也不胆怯,只见他将捉住剑柄的右手抬了抬,走上前对楚王说道:“大王能这样呼喊我,无非是倚仗着楚国人多。可我现在与大王相距不过十步,在这十步之内,你们人再多也起不了效果。何况我传闻商汤凭着纵横七十里的土地就统治了全国;周文王凭着纵横一百里的土地使得诸侯屈服。莫非他们是凭着人多吗?不,他们正是因为能把握其时的局势而发挥威力。现在的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戎行上百万,这正是称雄全国的本钱。但是一连几回都被秦兵攻下了城池,蒙羞先人,真是让人感到羞耻!而今,咱们的主人来和大王商谈合纵之事,正是为楚国考虑,可没想到你们仍优柔寡断!”楚王被毛遂这番言辞给折服了,随即答应与赵国合纵,共退秦兵。结果,在赵魏两国的共同尽力之下,没几天秦国就退兵了。

以上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正因如此,回国后,毛遂被平原君奉为上宾。这则故事让人想起《素书》里的一句话“故潜居报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