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戴安澜率领的200师,在从缅甸向国境线撤退途中,遭遇日军炮火突袭。此时,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国境线不过15~20千米,祖国已经近在咫尺。他和士兵们说:“再有三五天,我们就到家了!”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士兵们做了这样一件事。

戴安澜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台儿庄、昆仑关等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1941年12月,他接受老蒋的命令,率领他的200师打头阵,开始赴缅。作为一支机械化的精良部队,老蒋对200师寄予了厚望。

与此同时,日本的魔爪正慢慢伸向了缅甸。他们将从这里开始,对驻缅英军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日本此行的目的是围困我国,切断输送援华物资的“生命线”,同时扩大他们在缅、印两地的势力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安澜

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袭,英军毫无防备,加上他们中大多都缺乏实战经验、缺乏训练,就只有束手就擒和弃城逃跑的份了。

与频频撤退的英军相反,戴安澜的200师正在赶往同古的路上。同古虽然只是一座小城,它的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

次年3月16日起,日军开始轰炸同古。随后,同古作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戴安澜抱着必死的决心,在给妻子的遗 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

3月底,戴安澜在支援部队还未赶到的时候,率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重创日军5000余人,取得了入缅作战的头一次胜利。

然而,随着驻缅英军连连溃败,东撤印度,以及日军不断占领多个交通要塞,局势愈发不乐观,重庆方面开始下令所有部队撤回。

戴安澜

戴安澜的200师成了垫底的部队。

为了提防日军时不时地伏击和扫射,他们只能在密林当中穿行。戴安澜会先派侦察分队扮成当地人到前方侦察,占领有利地形,然后他们再选择昼伏夜行或夜伏昼行。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日军已经狠狠地盯上了他们。曾经在同古战场上的溃败,让日军对这支部队格外“关心”。

他们得到消息,华军的200师正朝着细摩公路前进。

他们就用飞机在密林中散发传单,传 单上印着一只老虎、一个猎人和一张大网,大有前后夹击的意思,配以文字“第200师跑不了!”

这时,200师已经离细摩公路越来越近了。

在停下来休息的空档,戴安澜摊开皱巴巴的地图,看着地图上的“U”形边境线,那凸出来的点,就是他们要到达的边境小城南坎。

“再有三五天,我们就到家了!”他兴奋地说道,随后就是五味杂陈的一声“唉……”

走进密林的这些天,他们已经疲惫不堪,食不果腹、衣不御寒,时而还会迷路,白天要提防日军的突袭,晚上还要警惕丛林里飞禽走兽的侵扰。

想当初,刚出国时,滇缅公路两旁的民众为他们热情欢呼的样子,再看看现在只能丢掉重型装备、东躲西 藏、落魄的样子,每个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不久后,200师摸黑来到了细摩公路。可就在他们从公路撤离的时候,四周突然亮如白昼,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扫射声。

200师的士兵们接连中弹,横七竖八地倒了下去,鲜血顿时染红了大地。戴安澜突然感到身后一阵剧痛,然后就重重地倒了下去。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周围的这片丛林像遭到台风扫荡一般,树被打得东倒西歪,树丛间散落着各种人体组织碎片。

200师人员损失惨重!第599团、600团各剩下一个营,599团团长柳树人、副团长刘杰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安澜

戴安澜中弹之后,没法走路,就由剩下的士兵轮流抬着他继续前进。

5月下旬,已经到了当地的雨季,山地格外难走,更别说还要抬着一个人。

再加上,药也没有了,戴安澜伤口处已经严重溃烂,还生了蛆。

一位营长看师长身体实在虚弱,向附近的居民要了一碗粥糜给他吃,刚吃了一口,戴安澜就止不住流泪,说:“我怎么能安心一个人吃呢?”

5月26日,他们行进到缅北的茅邦村,此时,距离国境线只有15-20千米,祖国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但戴安澜知道,他撑不到回国了。

凌晨,他望着夜空中的北斗星,感叹了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位在战场上从不服输的汉子,这次没有斗过命运。

傍晚5时40分,戴安澜停止了呼吸。享年38岁。

【文史掌故】

6月2日,士兵们带着他的骨灰,终于回到了祖国。

云南当地的一个老人看戴将军棺木窄小局促,把自己百年之后要用的棺木捐献出来,让戴将军可以躺得舒服一些。在护送灵柩去广西的路上,看到的民众都潸然泪下。

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写了挽联来缅怀戴将军的英魂。1956年,戴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将军的牺牲,也是远征军第一阶段的缩影。无数士兵们就此“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他们的牺牲让我想到一句话:“这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而这次入缅,伤亡人数远不止2万人,无法想象他们的死对家人的打击。

读完中国远征军的这段历史,我想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永远缅怀这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同时,也希望未来更多“英雄们”可以“回家”!

读完以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历史背后的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