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后真相时代一同成长起来的网民,对于网络环境中芜菁并存、信息失序的现象见怪不怪,早就对热点事件数次反转的情节习以为常,对于当时犯下轻信的错误,那也是虚心认错,坚决不改。特别是AI算法和私域社交传播的存在,更是让情绪成为舆论风向的决定因素,不可避免地让事件的传播一步一步滑向极化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觉

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技术与平台本身是中立的,是使用者让内容的天平失去平衡,然而事实并未如此,信息推送的算法天生就埋下了自我重复、自我循环的隐患,传播学里面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信息茧房,来形容这种“作茧自缚”的信息接收方式,这种模式也困住了那些面对谣言难以抵抗的弱势群体:算法让那些越是相信谣言的群体,越容易接收到谣言信息,这种现象不得不说让人啼笑皆非。

都说言语如刀,无形却致命,我们对这句话的认知往往要放在个人境遇的语境中去理解,个体往往承受不住人言可畏的压力,导致令人遗憾的后果。然而与对人不对事的案例作比照,对事不对人的妄语谣言似乎就显得“人畜无害”,无伤大雅了。特别是大型灾难事件发生之后,真实混杂着谎言,消息满天飞,沉浸在惊慌、难过等情绪中的受众,容易成为“思考劫持”的对象,特别容易被第一眼看去似乎自圆其说的虚假信息打动,对于这种深入思考一下就能发现逻辑错误的谣言不加辨别照盘全收。地震谣言便是其中“春风吹又生”的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地震谣言的危害大家也普遍有着模糊的认识,谣言会引起社会秩序动荡,传染不安情绪,可这份混乱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历史上有过血色浓郁的先例。

先例

地震的确是谣言发酵的“器皿”,谣言猛于虎,所言非虚。如果有效、权威的辟谣机制没有跟上,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再加上公众参差不齐的判断能力,若任由网络谣言发展,人们眼中事实与谣言的界限将会变得模糊,社会公信荡然无存,最终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可怕情景。有史为证,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一场地震谣言引发的杀戮事件。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一场7.9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东京和横滨损失尤为惨重。地震引发严重的城市火灾,东京市有将近3500公顷的土地被烧为废墟,31万个居民区被毁灭,达到城市街区面积的44%。据统计,地震造成13.3万人死亡,10.43万人受伤,财产损失约55亿日元。

彼时的日本政府还没有形成现代的灾害应对机制,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也限制了震后救援的能力,灾后安置工作应对失据,灾后救援救助又不得章法,就为谣言的爆发,乃至产生血腥的恶果,书写了阴暗的序曲。

前奏

啊,是火!

这座被黑暗吞噬的城市散落了点点红色,最初都是分散的摇曳的一点,一眨眼的功夫,这点点的红色如同活过来一样,很快连成了一片,游窜到了大半个城市,远远望去,这本该是温暖的红,妖异地寄生在了城市之上,恐怖而不祥。

里面的人呢,他们不管自己的家了么,这是他们遮身的片瓦,就这样弃了么?又怎么会有这么多起火点最终连成漫天大火?

有机可趁

这是1923年的日本关东地区,在这场惊人的火灾之前,一场7.9级的大地震狠狠地击中这里,当时照明和烹饪主要依靠的都是火,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惊慌失措,寻找逃生的场所,无暇顾及家中的明火。

四处的火源数量多、范围广、分布散,很快把木结构的房屋点燃,并很快连成一片。可以想见,避难的人潮该是怎样的混乱,推搡、惊惶、踩踏、哭泣……没有秩序,也就谈不上政府的救灾工作了。

那个年代不仅没有微博,就连电话和收音机也都是奢侈品,谈不上公众服务,整个城市失联了,每个个体都像是飘荡在外的孤魂,无着无落。

20世纪20年代依然是日本代表性报纸之一的朝日新闻,其东京本社全部被烧毁,直到地震3天后才在帝国饭店设立临时社点,发行了刻蜡版的号外,这才有了一点公共的声音。

受灾群众无法及时得到灾害情报,这给谣言的传播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地带。

关东地区政府机关的建筑物遭到震坏和烧毁,各部门之间联系中断。特别是内务省所在的办公大楼损毁大半,不少警察牺牲,导致治安警力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了秩序,人心的野兽也就被放了出来,盗窃和抢劫等治安案件屡见不鲜,在食物饮水贫乏的灾区更成了“家常便饭”,混乱也许会让平日里道貌岸然者心存侥幸,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冲动也不再受抑制,事件时有发生。

地震也破坏了监狱,原本的罪犯趁机越狱,让关东不堪一击的社会治安再添新忧。

人祸

经历过大灾的人都深切体会过,天灾人祸,“天灾”和“人祸”,这两个词连在一块也是有原因的,天灾过后,要是公共管理部门没有进行有效、及时的灾后救援与安置工作,紧接着人祸的脚步声就毫不拖沓地近了。

恐惧、悲伤的情绪被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的生活揉搓成了仇恨,这份强烈的情感不需要命运这样虚无缥缈的概念作寄托,仇恨需要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身边的目标作靶子,发泄情绪才“有的放矢”。

谣言这就找到了最舒适的温床、最惬意的乐园。

有人开始臆想,有人添油加醋,七嘴八舌都传播开去,大把麻木的脑子愿意相信。通讯断了,全是口口相传,没有第二种声音。

谣言就这样站稳了脚跟,像野草,盘根错节是除不尽的,一点火星就能烧成一场血腥弥天的“大火”。

最初避难的人群传出震后火灾的始作俑者是社会主义者和朝鲜人。

震后第二天上午,谣言传遍了受灾地区,第三天全国都知晓了,未受灾难波及地区的报刊跟风报道,不辨真假,坐实了这桩冤案,大众主流真的相信了朝鲜人可能会暴乱,并且灾后的火灾真的是他们的手笔,就连一部分政府官员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这件事也与日本对于朝鲜的殖民欺压的历史背景有关系,两国关系对立且紧张,媒体也在宣传鼓吹朝鲜人是潜在的危险分子,怀疑的种子早已深种,谣言的风吹过,罪恶的植株便破土长成了。

因警力不足,各地自己组织了治安队伍。震后军国主义出现抬头趋势,这些人在组织者的领导下开始对外国人举起了冷酷的屠刀,排外滥杀,随后军队与警察也参与了进来。

下町地区的龟户成为了一片血海,因为这里是贫民窟,生活困顿的打工者以及朝鲜人和中国劳工在此聚居。有史料称,当时大概有6000多名朝鲜人、700多名中国人在因谣言引起的屠杀中丧生。

灾害、谣言和滥杀交织在一起,使东京成为名副其实的恐怖之城。

来者尤可追

这桩散发着血腥恶臭的旧事隔着历史的尘土,显得灰蒙蒙的,毕竟时代发展了,那个时候的简陋条件如今再找不见,少了点引为鉴戒的惊心动魄。

然而人性是恒久的,警惕网络群体的极化情绪和谣言传播,会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长久主题。

作为网络常住居民,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认知能力,面对纷纷扰扰的谣言波潮,多一份冷静头脑,接收到信息时,首先深入一步想一想逻辑是否组成闭环,进行事实核查,再尝试着进行信息溯源,看看源头信息的信源是否可靠,这两招可使大多谣言现了真身。

谣言没了听众,自然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片艳阳天。

参考资料:

《关东大地震后的日本治安政策》 郭小鹏

来源:震知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