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5日上午,河南省农科院在舞阳县吴城镇举行院县共建合作项目“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 ”现场观摩会。“院县共建” 携手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舞阳县是河南粮食主产区,年玉米种植面积在40余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随着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舞阳县小麦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一直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适宜籽粒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的缺乏,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舞阳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广玉米籽粒机收品种和籽粒机收技术,既是解决玉米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玉米生产,又是提高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县合作谱新篇,乡村振兴展新颜。自舞阳县和省农科院开展院县合作以来,利用省农科院优势资源,在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选育、玉米下游产业协作衔接等方面聚焦发力,推动舞阳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推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区域特性明显、集成技术先进、生产规程标准、辐射带动较强、示范推广较快的绿色高产高效新模式,为舞阳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模式、树立一个新的样板,探索出新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稳粮仓必须稳产量。产量怎么稳?良种是基础。据了解,省农科院自2020年与舞阳县签署院县共建协议后,先后推动了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郑单326、郑单309在舞阳的大面积示范。解决了舞阳县“三多三少问题”:即高产品种多,稳产品种少;不抗高温的多,抗灾减灾保产的品种少;不能籽粒机收的品种多,适宜籽粒机收的品种少。有力推动了舞阳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土地就这么多,只有种上好品种才能让农户多打粮。活动现场,种粮大户汪新红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280亩的郑单326,前后一共浇了四次水,郑单326具有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宜籽粒机收等众多优势,796.59公斤的测产结果令他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乔鹏程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漯河市、舞阳县人民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未来要聚焦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引导订单生产和产销衔接,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要持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科技合作,合力创建精品示范样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要充分发挥种业及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构建更加紧密的科企合作机制,促进“研产加”高度协同和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蔺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