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躺平”的背后是古希腊的个人本位思想

最近,我听到一件趣事,让我对“躺平”现象有了新的看法。

这位仁兄在上海工作,过着朝九晚六的日子。除了他之外,部门几个同事都是上海本地人,到点下班,绝对不多留一秒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在上个月,部门来了一位潮汕上司,每天自觉加班俩小时,甚至输液打吊瓶时还在和同事交流工作。

这产生了鲶鱼效应,大家自发“内卷”了起来。这位朋友会每天自觉多一小时工作,甚至连平时懒散的老职员,也开始增加汇报工作的频率。

1

边听这位朋友诉苦,我边思考。在企业中,确实大城市人会更加懒散一些,而小地方的人则更加勤奋、吃苦耐劳,更不在意享乐。

这里当然有经济因素,但即使在物质条件差不多的状态下,也能看到文化观念的影响,潮汕就很典型。潮汕人对赚钱和工作的自驱力,远超出了他们的享乐所需。

勤劳深深烙印在潮汕人的文化基因中,虽然潮汕地区并不富庶,但借助大湾区的发展,还是有不少人成功致富。而富起来的潮汕人,很多仍喜欢过着手头有活的日子。

在深圳郊区有几套房的阿嬷还会起早贪黑地做小生意,在潮汕是屡见不鲜的。你问她,她就说不知道怎么享受,就喜欢干活。

这和潮汕人的传统有关:重视小集体内的评价,以勤劳为美德,懒惰就会被人瞧不起。在潮汕,即使并不宽裕的家庭,也会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笑懒笑邋遢但不笑贫。

所以我经常和潮汕的家人、朋友开玩笑,我说如果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生在潮汕,一定会被当成神经病。邋里邋遢、神神叨叨、不守规矩,这都是潮汕人的禁忌。

同理,潮汕人如果在欧美社会也会难以融入。白左、LGBT和硅谷那些怪咖们,估计看他们一眼就够呛,更不用说那些吃福利的懒汉和有钱有闲却不生育的中产阶级。

而且,潮汕人要在外国公司里加班,一定会遭到老板的反对和工会的投诉。潮汕人无法理解外国人为什么那么懒,外国人也无法理解潮汕人为何不懂得享受人生。

中西价值观的互不理解,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甚至有过流血事件。还记得曹德旺的《中国工厂》吗?中国工人愿意拿更低的工资、加更长时间的班,来换取更多的收入,而美国人却抱怨中国人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差。

类似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西部大开发时期,急缺劳工。那时最穷的欧洲国家爱尔兰愿意接受极低的时薪,做最苦最累的活,但时间长了他们却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

因为大量的清国劳工远渡重洋,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在美国资本家眼里,清国劳工更吃苦耐劳,时薪只要爱尔兰人的一半,而且不喝酒、不惹事生非,像绵羊一样容易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愤怒的白人劳工把火气全撒到了中国劳工身上,甚至在丹佛这样的城市公开私刑。将中国传统的勤劳、不享乐,说成是“玷污美国社会的奴隶文化”,导致了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这样的敌意,其实今天依然存在。

对此,我绝无对两种文化有任何批判的意思,仅仅是想讨论两种生活方式的分歧根源。这种分歧塑造了欧洲的福利社会和中土的“勤奋”社会两种形式,而分歧源于两种文化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

2

先说潮汕人,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最传统的那部分,也就是周礼文化。

周礼的核心在于“礼”,“礼”是道德和律法的结合。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教条。这种教条保存的最好的就是潮汕地区,主要因为远离战火且较为封闭,社会结构破坏的程度低。

传统社会的“礼”强调血亲、宗族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又强调成员的义务、规矩。享乐不在谈论范围中,个人的优先级排到最后。

我们今天可以用潮汕文化窥见中国的传统社会(不代表全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生命的意义是用“礼”所规定的责任来填充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上要有孝、中要有妻、下要有后。

有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一个人问放羊的小孩,为什么放羊?小孩说,攒钱娶媳妇。娶媳妇干啥?要生娃。生了娃呢?教他放羊?教会了呢?再让娃娶媳妇,再生娃....

在和平盛世之下,这几乎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写照——吃饭、睡觉、干活、娶妻、生娃。传宗接代已成为思想钢印,成为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残酷的秦制对农民极尽剥削,大多数人处于赤贫状态时,生育率依然居高不下。18世纪的荷兰农民在可以吃到培根、烤鱼的情况下,马戛尔尼却感叹届时的清国人只能靠玉米糊糊充饥。

即便如此,中国古代的生育率长期高于欧洲,多子多福和节育文化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我们翻回头看历史,会觉得难以理解,那么惨了还要让自己更苦,还要生下孩子一起受苦,可是人家还乐在其中。

同时代的欧洲,人不能说不爱生孩子,但显然没有这么强的执念。贵族女性往往会晚婚,先完成教育。穷人结婚会早一些,但也不崇尚“多子多福”。

发现没有,我们看古代人之所以会觉得奇怪,其实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文化影响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掺杂进了新的东西——个人本位。

3

西方文化三大来源:基督教、日耳曼习惯法和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古希腊人的思想,构成了“个人本位”的基本要素:崇尚生命的意义在于自由、享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必遵循教条但要自我担责...

你看,这些东西其实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几乎是找不到踪影的。关于责任、义务、集体的内容占据核心,而权利、享乐、个体的内容却几乎没有。

两种截然不同评估体系,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代人为什么如此勤劳、且执迷于生育,而古代人更无法理解北欧人为什么那么懒、有钱有闲还不生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个人本位构成中,伊壁鸠鲁主义占据着重要部分,这种思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享乐。虽然没多少人读过相关著作,但我们却切实被它影响着,由“享乐”之目的而生的消费和娱乐项目,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

老人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可理喻。他们那会天天野菜窝窝头,也不耽误养几个孩子,今天的小孩老拿“生不起”说事,实在是不像话、没有担当!

有位网络博主就反驳道,买房、结婚、生孩子,只要你放弃一样,神清气爽;放弃两样,环游世界;放弃三样,幸福一生。随着网络的普及,即使乡村的年轻人也能看到外部的世界,知道人生可以建立在更多元的意义上,自然不再执着于生育。

对躺平现象的批判或认可,就是中西文化在个人和社会、家庭层面的一次交锋。是否需要在两者间选择一个,而抵制另一种?我倒觉得没有必要。个人自由是创造力的来源、适度的享乐也更符合人性,两者完全可以中和一下,只要不走向极端就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内卷”当然有经济和社会原因,但即使在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中,“内卷”现象也要比欧美严重。可见儒家文化圈里,人确实会更勤劳一些,喜欢哪种生活方式,取决于个人选择。

关于作者

仝麟阁,95后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百万级报道数篇、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人民大学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曾为500强公司、地方政府做舆情和社会分析,现居广州。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

另外,我也开通了千聊的付费课程,在课程中带来更加深度的社会问题分析和讲解,欢迎大家关注和订阅。扫码关注后,在后台可接收课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