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网络上关于“宏观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有许多讨论。这些讨论中不乏一些错误的认知,借助网络平台滋生出了很多谣传,对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所谓“宏观异常现象”指的是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和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反常”二字,很容易触动网友们猎奇的神经,有的网友片面认为这些异常现象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为此衍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社会恐慌,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异常现象原因多 地震可不全“背锅”

首先,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所谓异常现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地球上发生,像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改变,有的惊惶不安,狂奔乱跳,有的神情呆滞,不饮不食;井、泉、河、湖等水体出现异乎寻常的变化,大起大落,翻花冒泡,升温发浑,变色变味;地下深处传来闷雷似的隆隆巨响;天气反常等等,与之相比,大地震的数量却是少之又少。

几个月前,一则济南大明湖里的大鱼纷纷跃出湖面、鱼群跳起落进游船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网友纷纷猜测原因,将话题冲上了热搜,事后专家解释,这是因为鲢鱼受到惊吓所致,与水域狭窄、机船惊扰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四川绵阳一口闲置多年的老井突然升温,水温最高达到了70度,呼呼向外冒蒸汽,引得大家议论纷纷。随后当地相关部门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经综合分析判断认为:水温上升是水泵漏电短路所致。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引起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或许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可以说,绝大多数异常现象都与地震无关,既然无关,又怎能预测地震呢?

异常现象很随机 地震预报不轻易

有些大地震发生前,确实出现了动物或地下水等异常的变化。有资料显示,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共出现了44起宏观异常现象、1983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了157起宏观异常现象,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前甚至统计了两千多起异常现象。

地震与宏观异常数量统计图

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中,流传最广、最直观的是动物异常现象。这是因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些特别敏锐的感觉器官,因此它们可以敏锐地感觉到震前从地壳深部传来的一些物理的或化学的细微变化,从而表现出一些“异乎寻常”的行为。

但是,也有很多地震在震前并未发生过异常现象。据统计,我国大陆1966至2002年间,共计发生5级以上地震1576次。其中被《中国震例》辑录的有异常的震例共202次,仅占全部地震的12.82%,而这202次有异常的震例中,有宏观异常介绍的地震仅仅75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2002年间5级以上地震出现宏观异常的比例

由此可见,并不是每一场大地震发生前都会出现异常现象,假如异常现象真的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难道它们还随机出现,“消极怠工”吗?

更何况,在现代地震科学中,我们使用的地震监测仪、前兆监测设备能够比动物更敏锐地捕捉到震动和物理化学的变化。早在动物采取行动前,这些参数的数据变化、前震的记录就已经显示在地震学家的电脑上了,目前我们仍未能解决地震预报的难题,自然更无法使用捉摸不定、难以定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了。

简单“挂钩”不可取 科学应对是王道

地震之前有宏观异常现象的说法由来已久,这体现出民众想要解决地震预报难题的迫切之心。但要将其与地震的发生挂钩,需要排除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在众多异常现象中甄别出哪些与地震有关,哪些与地震无关,这需要积累和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总结规律。

迄今为止,我们还缺乏对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与破坏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挂钩的直接科学证据,没有形成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对应关系。

因此,假如我们以后遇到了一些看起来反常的现象,首先不要恐慌,因为有些所谓的“异常现象”,有可能都是正常的,只是受认知范围的限制,或者我们没有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便主观上把它归为了“异常”。其次,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能轻易在网络上散布不实信息,而是应当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让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揭开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用科学之道正确应对。

参考文献:

1.卢双苓等,宏观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分析

2.张小涛等,汶川8.0级地震前后宏观异常现象分析

来源:震知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