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c赶上了民航宿舍福利顺风车。

在老一辈的头脑里是没有买房这个概念的,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房源再进行内部分配是常规操作。90年代末取消福利分房后,房产才真正开始商品化,房地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机场硬件更新换代拉近了机场与土地之间的距离。作为基础设施类国企及地区经济重要支撑,机场划定红线进行区域化管理顺其自然;为保障员工良好通勤体验,机场在所处城郊地带配建员工宿舍也是通行做法。但此员工宿舍非彼员工宿舍。

鉴于政府对国企从事房地产业的控制很严,机场参与房地产开发普遍采取与专业化地产公司合作的方式。涉及的项目种类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机场的资金实力及参与意愿,但面向内部员工的住宅项目必不可少。

本着多方面考虑,这种住宅项目普遍定义为员工宿舍。除了能够获得所处县区政府的更多支持外,其在具体操作上与商业化住宅项目并无明显差异。

小c所在的机场选择与专业化地产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项目纳入机场硬件更新换代工作统筹管理;合资公司通过公开竞拍方式以合理较低价格取得土地;组织房源预售以收拢开发所需资金;地产公司牵头组织项目日常施工,机场监督施工质量;基于保本微利原则确定销售价格,将房地产业的暴利让渡给员工;房源优先面向机场员工,给予航司等驻场单位部分配额,剩余房源按市场价公开销售。

因涉及举家搬迁、子女就学等诸多因素,很多员工购买该住宅项目更多还是出于投资目的。房价涨跌听天由命,员工宿舍价格有幸波动向上,再加上城郊地区限售政策普遍宽松,收房后即以毛坯房转手,可以轻松获利几十万元,也许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内部员工奋勇拼搏、共生共荣的动力。

这是属于民航业的时代小红利。南方某机场所在地房价出现爆发式上涨,造就内部员工人均千万资产体量,一时成为美谈。

放眼全行业,近年来时有优质民营企业拿地为员工盖房的新闻,小c在帝都政府单位任职的同学也有不少处在福利房排队序列当中,体验到老一辈所感温暖的年轻人数量在不断增加。

民航业国企普遍兼具专精与通识要求,小c也将踏上技能素质提升之路。

欢迎关注“空港司马闲”公众号,每周五公众号首发,原创纪传体野史,游走型机场人管中窥豹,感受民航业神秘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