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脊髓损伤病人后出现四肢瘫或截瘫。因为骨折不稳定需制动或瘫痪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关节挛缩畸形、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因此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重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疮的预防因为脊髓损伤病人皮肤无保护性反应,皮肤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营养失调;躯干及肢体瘫痪,没有意识和能力随意变换体位,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受压、局部毛细血管血流障碍;加上大小便控制障碍、皮肤潮湿、 易污染等更容易发生压疮。常见于后枕部、肩胛、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外踝、足跟等骨骼隆起部位。要预防压疮,首先需让皮肤充分减压,每2h翻身一次,也可以使用防压疮气垫床;其次要保持床铺平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护理时避免皮肤过度牵拉、摩擦。另外保证病人均衡充足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对预防压疮也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皮肤发红、可予以轻柔按摩,必要时专业清创换药、紫外线及氦氖激光等物理因子治疗,严重的需手术清创及植皮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肺部感染的防治脊髓损伤病人因疼痛不敢深呼吸或卧位不利于呼吸。特别是颈髓损伤病人,于呼吸肌麻痹,肺活量下降,咳嗽能力差,而且呼吸道内分泌物多和不易排出,很容易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除了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抗生素治疗及呼吸康复训练外。护理也非常重要:1、保证足够饮水吸气道雾化,以降低痰液粘滞度;2、勤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3、鼓励病人深呼吸、主动咳嗽,保持气道通畅;4、保证充足营养、增强抵抗力。

深静脉血栓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成分在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导致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肢体肿胀、皮温增高或疼痛等症状,甚至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周围血管张力下降;瘫痪肌肉对血管的挤压作用丧失使静脉回流差,血流缓慢,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因此深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脊髓损伤运动障碍或长时间卧床患者应当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予以肢体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末端抬高(远端高于近端)、弹力绷带向心性缠绕或向心性按摩及气压泵治疗促进血液回流,必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新型抗凝药口服预防血栓形成。对于已发生了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必须血栓肢体制动、抬高,早期避免患肢活动,以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脊髓损伤病人多有排尿机能的暂时或长期的受损,大部分病人早期要留置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要帮助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000m以上,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早期尿管宜持续开放,急性期过后应进行饮水排尿计划及膀胱容量训练。每日饮水约2000-2500ml,保持每日尿量约2000-2200ml、尿颜色淡黄、性状透明无浑浊物后,开始间断夹闭尿管,夹闭时间从半小时、1小时开始,根据每次开放后的尿量,逐渐调整夹闭时间至保持每次尿量(即膀胱容量) 400ml左右。闭时要求患者尝试体会膀胱充盈感。能够准确控制饮水及排尿的量和时间后,可以尝试停止持续留置导尿,根据情况改间歇清洁导尿、反射性排尿或自主排尿。有效的膀胱功能管理能减少尿路感染机会。病程中需要经常检查尿常规、尿培养检查、泌尿系B超或CT,及尿流动力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节挛缩预防

脊髓损伤后,于肢体瘫痪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肢体由于重力作用或摆放于不当位置,长时间导致肌腱及 韧带挛缩、关节畸形。因此需要早期将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每日进行大小关节的活动,每个关节每轴向运动5~10次,日2~3次。也可以给病人穿戴足托使踝关节处于背伸,防止跟腱挛缩。

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骼的生长与受力的程度有关,受勁较大的骨骼,密度和骨骼强度也较高。脊髓损伤后,多数患者以卧床为主,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活动受限,骨骼的力明显减少;加上脊髓损伤后神经内分泌变化使骨骼的营养和矿物沉积减少,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有可能会引起病理性骨折等不良后果。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体位适应性训练,主、被动肢体活动,坐位、辅助站立、行走等训练,以帮助保持骨量,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