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望财讯/文

递交招股书失效后, keep再次向“运动科技第一股”发起了冲刺。

9月6日,在线健身平台Keep更新了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公司,重启上市之路,准备在香港上市。

2月25日,Keep首次提交了招股书,拟赴港上市。8月26日,Keep因递交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

然而目前来看,新的招股书似乎并未打消外界对Keep的疑问:一方面始终没能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盈利之路;另一方面,面对愈发激烈的健身赛道,keep始终未能成功打造属于自己平台的明星主播。

未来能否继续俘获“刘畊宏女孩”们的青睐,是keep将面临的考验。

巨额营销成本,三年多亏损61.39亿

根据招股书,keep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4108万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且营收在近三年内不断上涨。

2019年至2021年,Keep的收入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16.2亿元。

但即使坐拥较高的月活用户,以及营收稳步增长,keep也依然没能改变持续亏损的困境。

招股书显示,2019年,Keep的年度亏损达到7.35亿元,2020年亏损扩大至22.44亿元,并在2021年进一步扩大至29.08亿元。截至今年的3月31日,Keep的亏损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出收窄的态势,但是亏损仍达到2.52亿元。

也就是说,截至2022年3月31日,还未上市的Keep在三年三个月的时间累计亏损已超过6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eep高额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Keep用于销售及营销的开支分别为2.96亿元、3.02亿元、9.56亿元。尤其是在2021年,Keep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到了收入的近六成。

Keep在招股书中解释,此举“战略性地增加了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以进一步获取、激活和留住用户”。

然而,即使“砸钱”维持了用户增长,Keep在会员留存方面却没有同步保持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0年,Keep的月均会员留存率分别为70.8%、73.3%、71.7%,今年上半年,该指标进一步下降至69.4%,跌破一直以来保持的70%大关。

同时据国海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Keep销售及营销费用超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但月活只增加了500万,徘徊在3000万。

沦为卖货平台,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营收五成以上

目前Keep收入主要由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服务组成。

而来自Keep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半壁江山;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版块贡献的营收次之,占比约在三成左右。

因此有业内人戏称:以健身起家的Keep正在沦为带货平台。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三年间,Keep分别实现收入6.63亿元、11.06亿元、16.20亿元;而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收入分别为3.96亿元、6.37亿元、8.7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59.7%、57.6%、53.8%。

据悉,Keep的自有品牌产品包括Keep智能单车、手环、体重秤、跑步机等。截至2022年6月30日,Keep已累计卖出大约10.8万台Keep智能单车、150万条Keep手环、100万台Keep智能秤、19.7万台跑步机,以及大量的哑铃、瑜伽垫等健身设备和紧身衣、紧身裤等运动服饰。

其中,Keep的智能单车和瑜伽垫业绩尤为突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Keep的智能单车累计销量在中国智能单车市场中排名第一,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Keep已成2021年中国最大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达14.9%

不过,Keep也在尝试将业务从线上拓展至线下健身房。

2018年3月,Keepland在北京华贸中心开出第一家自营门店,主要通过Keep App进行引流。

在创始人王宁的设想中,Keepland可能会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未来在城市的每一个街区都会有一块空间属于体育运动,Keepland就应该承载这样的使命”。

然而现实很骨感。也许是学计算机的王宁并不熟悉线下运营,这些成本投入高昂的自营门店并没溅起太大浪花,北京、上海的多家keep线下店接连关闭。

到了今年2月,Keep宣布推出“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价格也低至49元/节,并打算在2022年内拓展至100家。

不过这次王宁不敢再轻易“负重”。这项计划只是Keep与传统健身房进行的“轻资产”合作,也就是Keep用健身房的场地,只提供专业教练和团课运营服务。

从猿题库到Keep:连桌子的提供商都是同一家

作为keep的创始人,王宁的创业始于一段减肥往事。

2010年,王宁成功考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他一有机会就去实习,人力、财务、行政、运营、产品、测试,全都干过。在王宁实习过的几家公司中,猿题库带给他的影响最大。作为猿题库“高考”App的创始团队成员,王宁曾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带领150个实习生做项目,人力、财务、行政、运营、产品、测试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这段实习经历对后来的Keep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014年临近毕业时,体重180斤的王宁决心减重。

和许多人与减重展开拉锯战不同,在经过6个月的减重训练后,王宁体重直线下降至128斤。

那段时间,王宁每天都要分享自己的减肥经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比较疲惫,因为你每天见到人,说的都是同样的话,你要和他讲我先干嘛再干嘛,然后天天讲。”

毫无疑问,这种分享是没有效率,王宁萌生出“要不然就做一个小的产品出来”的想法,但是想法付诸实施,必须先了解自己要进军的市场。

学计算机的王宁有着“大数据思维”。他通过分析百度指数发现,与健身、瑜伽、跑步等体育运动相关的关键词,2014年之后上升非常快,而搜索这些词的人群,年龄层在29-39岁的比例超过51%。

2014年9月,Keep横空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Keep发展过程中,王宁注意到社交媒体中的健身锻炼群体,并开展了一个“埋雷计划”——即先不对平台品牌进行直接推广,而是先分享优质健身内容,逐步吸引到足够的受众群体后,再传导到Keep平台。

王宁的“埋雷计划”的效果超乎预期。通过优质内容和良好口碑带来的社交裂变,Keep上线后只用了105天用户就达到100万,289天获得千万用户,921天突破1亿用户。在这期间,甚至苹果CEO库克都注册成为Keep第80000001个用户。

这段经历成为后来王宁运营Keep的经验之一。直到现在王宁都认为,“CEO无论多忙都要身体力行接触和洞察用户,最好是自己变成用户”。

创业之初,猿题库对Keep产生了重要的影响。Keep在线课程的设计有很多思路来自于猿题库,Keep最早的产品经理也源自猿题库。此外,Keep的用户需求定位也与猿题库密不可分。

王宁曾公开表示:“我现在的公司就有猿题库的气质,比如开发进度类似、花的摆设,甚至桌子的提供商都是同一家。”

创立之初,Keep就表示解决的是绝大部分健身小白用户对健身0~70分的需求,如果再往上走,想达到80分、90分,那可能就是Keep潜在的商业模式,帮这部分用户找到最适合他(她)的健身房与教练。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掀起,Keep也快速获得了资本青睐。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Keep共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6亿美元。

在8轮融资中,F轮拿到的3.55亿美元,是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涉及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等一众投资机构。

然而8年过去,一批批“刘畊宏女孩”横空出世,让投资者更关心的是,Keep给出的盈利模式是否能够支撑它的估值,它所构筑的护城河又是否足够深?

健身赛道竞争激烈,缺少头部明星健身主播

在健身赛道,Keep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在线健身领域,Keep不是一枝独秀,从创立之初,Keep就面临着和小米运动、悦动圈以及咕咚等品牌的竞争,且前述这些在线健身品牌的月活均在百万以上,月活最高的小米运动甚至接近千万。

占据Keep收入半壁江山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也并不太平。

在智能健身设备领域,华为、小米等厂商早有布局,并且在疫情期间,更是加大了在居家健身领域的投入。

以小米为例,小米的智能健身产品还涉及手环、手表、体脂秤、跑步机、走步机等多个健身硬件产品,2021年,小米投资了智能单车品牌野小兽。华为也通过华为智选这一智能家居品牌,覆盖了多个智能健身产品,包括跑步机、椭圆机、智能跳绳等。

同时,在运动装备领域,Keep更是面临李宁、耐克等传统运动服饰的竞争。

除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外,一些社交健身平台也加入在线健身领域。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抖音直播健身的刘畊宏意外走红,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抖音此后还借势打造“抖音全民健身计划”。在B站上,有着火爆全网的帕梅拉、韩小四up主。截止到9月13日,帕梅拉拥有着904.5万粉丝,过百万的视频不在少数,而韩小四也拥有着350.9万粉丝。

而与之对比的是,目前Keep并没有打造出一个专属于自己平台的头部明星健身主播。

在王宁心中,Keep不是什么健身应用,而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他想对标的企业是耐克——菲尔·奈特从未把公司仅视作做鞋或做衣服的公司,而是看得更远。

Keep能否如王宁所愿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