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篇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那种大杂烩。

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任何知识在初次接触时,都是抽象的,需要你通过实践练习补充血肉,让其变得具体,要确保自己一直在实践和行动,每次朝向目标前进一点点。

比如数学学习中的那些定理和概念,以及滑雪技巧、开车技巧,都需要你通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去通晓其精妙之处。一切知识和概念,在你运用实操之前,都是浮在天上的抽象和虚幻,而运用是看清其全貌,将其据为己有的唯一途径。

我们不会期望听完教练讲授“滑雪”技巧的那一刻就学会滑雪,我们能听懂教练的每句话,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要跌几脚去试错,来调整认知,去真正理解和践行每句话的具体含义。

在我们大脑中的抽象概念和想法,要被具象化,才有指导意义。有人告诉我要变得很牛,当你问他口中的很牛,“怎么样才算很牛?想达到什么样的很牛的状态?” 他会艮住,会觉得你是不是傻,就是很厉害啊。

其实他“很牛”这个概念还只是处在抽象的认知上,如果把“很牛”具象化为“逻辑思维力很强”、“具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和底层思维的能力”,或者“某项技能很突出”,越具体、血肉越清晰,指导性和行动方向越强。

比如“逻辑思维力很强”,那就去学习逻辑学,弄清论据、论证、结论等概念,弄清三段论,以及演绎、归纳推理法等。

一个概念,只是了解个大概,没有一点用,因为没法进行刻意练习进步,从抽象到具象,是认知加速前进的前提。

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如何得到晋升?如果“财富自由”和“晋升”在你脑中还是很抽象、很模糊的概念,那说明你根本没思考过,说明你一直以来都在“碰运气”。在你明确自己赚钱的根据和模式,明确晋升需要达成的条件和步骤后,你才能针对性地刻意提升。

在一切问题解决路径清晰前,靠的都是运气,是误打误撞;清晰后,靠的是刻意努力加勤奋。

以前我特别热衷于看大神们分享的成功经验,但是逐渐我就开始意识到,其实看再多也没用,大神们有无私分享和答疑解惑的心,但是我根本没有去实操的想法和耐心,只是学,不行动。

于是,一个个概念和道理总是抽象着来,然后抽象着走,像沙滩上的脚印,很快就被其他思绪的海浪冲刷得毫无痕迹。比如曾被安利了无数次的“冥想”,也就是哪天神经大条尝试了一番,以及接下来又连续做了几天,结果便上瘾了,欲罢不能;看到很多牛人提及“番茄钟”,结果到现在还是始终没有践行。

人的惰性,在我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费曼学习法的应用步骤为:1选择一个概念;2运用最简洁的语言给小白讲明白;3卡壳后回头学习。

这个被推崇备至的学习方法,1000个人里不会超过100个人去翻阅其他资料,去进一步丰富和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100个人里可能只有1个人去实操这个方法。大多数人,听听就得了

估计不少人跟我以往一样,费曼技巧、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这些概念都听过很多次,甚至耳朵都起了茧,依然不明就里,从未践行过。以上概念我鼎力推荐,因为当我真的开始用时,真香!

精于学习的人,总会刻意地盯着一个概念细细研究,不求多,求懂,从一个点不断拓展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运用中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去验证理论是否有效。

选择。

正确的选择决定你处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南辕北辙。

选择的结果,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关于人如何看待世界,世间万物在主观中的样子;价值观是价值对比,是什么更有价值,什么最有价值的观念。

火车困境:你是一列火车驾驶员,在前方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5个小朋友,而在旁边的岔路上,有1个小朋友,在伤亡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如何抉择?

重视规则和秩序,认定违规就要承担责任,是世界观,认为遵规守纪要比生命更重要,是价值观,在此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下会选择牺牲5个小朋友;认为秩序和遵守规矩没那么重要,是世界观,认为生命比遵规宝贵,而5条生命显然又比1条生命价值更高,是价值观,于是会选择牺牲1个无辜的小朋友。

时间和金钱:认为时间是最宝贵的有限资源,是人赖以成功的凭借,这是世界观;认为多花90块钱打的,比坐公交车多省30分钟时间有价值,时间比金钱重要,这是价值观。

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效决策的根本;世界观是进行价值赋值的根基,价值观是孰重孰轻的比较。

因此,对于“享乐”、“责任”抽象概念的清晰认知,即对概念的主观解读,形成了个人差异化的世界观,进而决定上述概念的价值大小。认为享乐最重要的人,跟认为责任最重要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

那些家国意识很重的世界观,会做出舍身取义的抉择;而拥有“宝贵的人生只有一次”的世界观,则更看重个人生命,觉得贪生并苟全性命于世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拥有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可能相互之间并无法共情和理解。

责任判定:A被B诈骗,在C银行ATM机转账1万元,应该选择谁去承担责任?

1、诈骗是违法行为,必须担责,这是一种世界观,所以B需要担责;

2、人性是逐利的,数十倍的利润能让人疯狂,数百倍的利润能让人失去理智,有利可图并有不被抓的可能,那么永远都会存在铤而走险的B,但是C银行可以进行诈骗提醒、设置24小时到账时限、清理未实名登记和涉嫌诈骗的个人账户。

关于对人性的理解和银行义务的认知是世界观。治理B的社会成本明显高于治理C银行的社会成本,于是通过价值比较,应该选择C银行担责,这样满足社会成本最小化。

3、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世界观,于是A应该承担负责,A也认为涨脑子比1万元的学费重要,这是价值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获得,有着明显的个人烙印,跟个人经历和阅历有关。通常两个不能共频、意见经常不一致的两个人,就是因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选择决定命运,而选择的底层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不应该纠结于选什么,而是纠结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样的,把存在于自己内心的观念搞清楚了,选什么只是观念的结果和表象。

个人脑中大多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舶来品,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开放心态,不要预设立场和判断,始终质疑自己“默认为真”的观念、假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误,然后通通接纳各种与内心冲突、产生分歧的观点,不断让他们在心中发生碰撞、融合和修补,择优重构自己的观念。

不要沉浸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中,跳脱自我封闭的框架,接触各式各样新的可能性,不破不立。但是,也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在自己批判和论证前接受任何观念。

方法。

方法百说不厌,方法就是你努力的乘数。

做功量=努力×方法

仅是拼命努力并不能保证让你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同样是10的努力量,别人用对了方法乘数是10,而你的方法乘数是0.1,于是别人的成效是你100倍。你伐木用斧子,而别人用电锯;你记忆靠死记硬背,让脑子持续遭受煎熬,而别人利用“记忆宫殿”等图像记忆法,愉悦且高效。

一定不要跟别人拼时间、拼努力,而是拼效率、拼方法。有人把努力当做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而有人只是把努力当成手段而已。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学习?说白了,是因为不会学,没有方法,所以“体验特别差”。那些毫无学习方法可言的人,就像是在骑旧破的自行车,车子又轴又烂,蹬几下就气喘吁吁,所以才厌烦、才抵触,学习简直就像是一场灾难。

会学习的人才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霸在学习时,最起码不会伴随负面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有提升成绩的秘诀,所以他们是在努力而不是在挣扎,其实你完全能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的抵触程度,来确定你现在做事有没有方法,你的方法是斧子还是电锯。

万事皆有各式各样的方法论,找方法也很简单,网上尽是“巨人”,动动手搜索和学习就行了。现代社会,信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透明性和获取的便捷性,看到靠谱的方法就采用拿来主义,实际操练下看看新武器合不合自己的手,如无必要“尽量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自己绞尽脑汁创新方法,不如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希望用文字改变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