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安徽金寨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金寨关于开展控制性猎捕野猪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持有狩猎证、持枪证的狩猎队员,可以开展控制性猎捕野猪工作,而且对捕获的野猪按照10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算是对狩猎人员的劳务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国继陕西、江西、河北、山西、福建和广东之后,第七个颁布“杀猪令”的地区,旨在控制局部泛滥的野猪。那么问题来了,近些年野猪为什么会在局部地区泛滥成灾?为什么“杀猪令”只允许狩猎队猎杀野猪,而不允许他们贩卖或者食用野猪肉?既然野猪已经泛滥,为何还要进行保护?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些相关的问题。

野猪为什么会在局部地区泛滥成灾?

野猪在我国曾一度销声匿迹,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近些年,多省份地区报道出野猪破坏庄稼,甚至闯入小区伤人的事件,野猪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局部地区呈泛滥之势。根据初步统计的数据,全国野猪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头。

野猪的泛滥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破坏,它们喜欢在庄稼收获的季节,从山林中跑出来,来到田地里觅食玉米、红薯等庄稼种子和果实,翻拱土地,破坏庄稼,让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曾经“消失”的野猪近些年为何会泛滥成灾?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野猪繁殖能力强

野猪的生命周期可达20年,一只母野猪一年产两窝猪仔,每窝猪仔数量可达10只,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能让野猪的数量在短期内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野猪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大,作为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谱相当宽泛,荤素不挑,连树皮都能吃下,这让野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来。

2、野猪天敌数量减少

在过去,野猪的数量能够得到控制,除了人为捕杀外,栖息地的猛兽也是限制野猪数量增长的主力军。

然而近些年,以野猪为猎物的老虎、狼群等肉食性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些地区甚至绝迹,这让野猪在一些地区缺少天敌的制衡,野猪种群便可以无限制的增长。

3、野猪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1994年,野猪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在没有政府允许的情况下,猎杀野猪成了违法行为。缺少了人类这一大天敌,野猪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繁衍壮大了。

4、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

除了野猪本身被保护起来之外,国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力度非常大,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野外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近些年时常出现某些几近灭绝的物种重回人们视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栖息环境得到了改善。野猪的泛滥恰恰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变好了。

所以说,随着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野猪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野猪天敌数量的减少,再加上它们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野猪泛滥也就不奇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杀猪令”只允许猎捕而不让吃肉?

野猪泛滥不仅给当地的农业造成严重破坏,还会给当地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2020年10月,一只野猪闯入了南京一家奶茶店,在店里横冲直撞,甚至跳上收银台冲了出去。

2021年3月,临安青山湖街道洪村的陈大伯家中,突然闯入一只野猪,陈大伯被野猪扑倒并踩踏、撕咬,造成陈大伯身受重伤。

野猪虽然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数量太多便会泛滥成灾,大量的野猪肆意破坏草地、灌木丛以及树木等,因此对生态平衡会构成威胁。

为了遏制野猪的增长数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农业和居民,部分省份和地区颁布了“杀猪令”,在政府的规定下,倡导狩猎队对野猪进行有计划地猎杀,并以一定的价格对猎捕的野猪进行回收,以支付狩猎队伍的劳务费用。

一只成年野猪的重量约为三四百斤,猎捕一只可获得补助三四千块,假如一天捕获5只,那么一个狩猎队伍可获劳务补贴15000~20000元。这样一算,捕猎野猪的收益似乎很可观。

但是这份劳务费并好挣,一个专业的狩猎队伍需要5人左右,每人都需要配备猎枪,还要带上几只猎狗一同捕猎,这一套装备算下来,成本就不低。

而且,野猪的攻击性很强,狩猎野猪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先不说猎手会不会被野猪撞伤,捕猎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猎狗被野猪杀死的情况,一只猎狗价值两三万,这都算是狩猎的成本。

所以“杀猪令”颁布后,并没有引起大量狩猎队伍赶来捕猎野猪的情况,仅靠专业的狩猎队伍来遏制野猪数量,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并非长久之计。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放开对野猪的保护,允许猎人捕猎并贩卖野猪肉,靠市场的力量来刺激猎杀野猪,相信很快就能结局野猪泛滥的问题。但是“杀猪令”只允许捕猎野猪,而允许猎人私自贩卖,也不允许吃野猪肉,这是为何?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野猪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什么都吃,而且野猪的生长环境不可控,它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物,也会接触到很多种病原体。那么野猪肉里会寄生大量的寄生虫,而且还可能携带某种病原体。

根据APHIS的研究显示,野猪携带的致病细菌多达18种,其中包括了沙门氏菌、结核菌等等具有传染性的病菌,如果允许民众贩卖并食用野猪肉,很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甚至是疾病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猎杀野猪一旦成为市场行为,那么就会出现大量专业的狩猎队伍对野猪进行猎杀,杀猪令便成为不可控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野猪的数量急剧减少,局部泛滥的野猪又可能会销声匿迹。

因此对野猪的猎杀,一定要建立在可控范围内,而且在颁布“杀猪令”之前,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调研,摸清楚环境的承受能力,搞明白猎杀多少野猪比较合适。

为什么要保护野猪?

野猪既破坏庄稼,又伤害居民,数量又如此之多,在局部地区甚至泛滥成灾,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保护?答案很简单:野猪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不可替代。

野猪翻供土地的行为,可以防止土壤板结硬化,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翻来翻去,让落叶上的植物种子落到土壤上,这才给了植物种子发芽的机会。

野猪会将低矮灌木和树木上较低的树枝咬断,用来搭建窝棚,这可以有效调节植被的密度,让阳光照射进来,给草本植物以及其他低矮的树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而且清理干净低矮的树枝,可以为其他动物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野猪的食谱中包括了植物的根茎、种子等,还会食用鼠类、蛇类等小动物,野猪的存在可以控制植被的过度泛滥和小动物的数量。而另一方面,野猪又可以为老虎、狼群等肉食性动物提供肉类,对维持生态链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野猪在冬季时,会在厚厚的积雪中趟出一条雪道,为其他体型较小的动物走出一条生命通道,让它们在冬季能够活动和觅食。

所以说,野猪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森林系统的循环更新,维持生态链的平衡,如果野猪消失了,栖息地的生态结构会发生改变,甚至整个生态平衡会被打破。

总的来说,野猪数量增多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好的体现,不过为了防止泛滥成灾,保护当地农业,颁布“杀猪令”是必须的举措。允许狩猎队捕猎而不允许他们贩卖或者吃肉,是为了让“杀猪令”在可控范围内执行,以免矫枉过正,造成野猪数量再次大量减少。

更重要的是,野猪身上携带了大量病原体,让野猪肉流入消费市场会造成疾病传播,因此猎杀的野猪都要由专业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