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创文”“创卫”,他倒在工作一线

在“创文”“创卫”工作一线,你总能看到凌晨4点,他穿梭在各农贸市场督促指导商户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你总能看到夕阳西下,他奔走在各餐饮店、药店、超市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市场监管报》9月13日,以“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市场监管基层干部”为题,报道了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城区市场监管所干部张林江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称:2022年9月6日,战斗在市场监管基层一线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城区市场监管所干部张林江,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57岁。

这篇报道从某种程度上,写出了自2020疫情以来,基层工作人员顶着多大压力、付出了多少辛劳!

在疫情防控中,张林江晚上还在市场上工作;在“创文”“创卫”一线,张林江凌晨4点,就来到了农贸市场……

9月14日,江安县发布关于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称,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实施六项措施,分别是:继续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继续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不得举办线下会议、培训、演出、展览展销以及广场舞、坝坝宴等聚集性活动,五、学校、幼儿园暂缓返校,中小学继续实行在线教育,加强重点人群防疫管理,督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有效管控社会面感染风险。

一边参与疫情防控,一边还要“创文”“创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绝对不能有丝毫放松,可是,“创文”“创卫”就不能缓一缓吗?

疫情防控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责任之重如泰山压顶。

2022年,全国人民太难了。疫情此起彼伏,有些地方核酸已接近常态化,“静默”却总是突如其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都难以保证。

任正非发文“要把寒气传递给员工”,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小微企业纷纷关张,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形下,还要“创文”“创卫”?这演的是哪一出?

疫情之下,多地要求“非必要不离某地”,甚至有的还提出“非必要不来某地”,人们听得耳朵都麻木了,何妨再加上一条“非必要不创文创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宣威:“绷紧疫情防控弦”+“紧盯爱国卫生管理要求”

9月14日,”宣威发布“称:

今天是宣威市5类重点人核酸检测的第四天,大沙坝农贸市场核酸检测点现场秩序井然,市民们在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地完成扫码登记和核酸采样。

截至14日中午12点,全市5类重点人员已经完成核酸检测25万人次。接下来,宣威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绷紧疫情防控弦,共同筑牢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仅仅四天以前,9月9日,“云南网-曲靖日报”报道:

宣威市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组建6个农村人居环境检查督查组,紧盯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生态环境、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7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现场观摩、实地督查、随机抽查、暗访等多种形式查找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对账销号形成“整改效果图”。今年以来,开展现场观摩2次、环卫一体化考核1次、创卫工作日常检查3次、人居环境督查检查5轮次,发现问题37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同样在宣威,短短两条不同的消息,背后却是多少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绷紧疫情防控弦”,从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再到普通民众,谁也不敢有、不能有丝毫松懈。

但是,此时还要“紧盯爱国卫生管理要求”,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弦”已经因为疫情防控“绷紧”,这个时候还坚持着硬要创卫,就不怕“弦”绷得太紧,一旦超过限度,“弦”会被绷断?

“弦”一旦绷断,又将造成怎样的损失和后果?

贵州遵义:创文宣传活动三天后“静默管理”

当然,宣威的疫情防控目前还算平稳,再来看“静默管控”之中的贵州遵义市。

9月12日,贵州遵义市决定对中心城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实施延时静默管控。静默管控暂定延时至2022年9月14日(星期三)24时。

仅仅不到十天之前,遵义有关部门还在认真抓“创文”工作,但是否“绷紧疫情防控弦”,就另当别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3日,遵义市政府网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遵义市市场监管局以“学法律法规 做文明市民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广大居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0余份、画册1000余份、各类法治宣传彩页2000余份,民法典宣传折页600余份,各类法治宣传书籍160余本。

现场设立咨询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消息中提到“广大居民群众”,不禁让人联想到”人山人海“之类的词语。

仿佛为了证明来活动的氛围,报道还举出了5000、1000、2000等等数字。

打脸的是,仅仅三天后,遵义中心城区就实施了“静默管理”。

在此不禁要问:到底是一场”创文“宣传重要,还是减少群众聚集更重要?

“创文”“创卫”荒唐事知多少?

“今天,你们‘创’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了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的“问候语”。

所谓“创文”“创卫”,分别对应创建“全国(省)文明城市”和创建“卫生城市”。在当下的城市评比中,这两项荣誉都是含金量最高的“金字招牌”。

但每逢“创文”“创卫”,基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压力山大。

他们吐槽起创文创卫期间遇到的各种荒唐事,总是滔滔不绝:

——我们去村里捡烟头,有村民看到后说“干部不上班,在村里捡烟头,真是闲得慌”

——每两个班留一名老师,学生自习,其他老师都去马路上捡垃圾

——菜市场里的带鱼长短不一,得把长带鱼的尾巴剪了,保证所有带鱼的长度一致

——创文的指标很复杂,需要准备的资料多得不得了。没有资料,就没办法说明逐项整改到位了

——十几年留下的问题,要求24小时整改好,路面破损一天能全部修补好吗?

——我们这边创文的人来检查,早餐店老板都主动关门了,实在吃不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创文”“创卫”,地方政府可谓进入了“战备”状态。有的要求各级机关出动,派人到街道和社区捡垃圾、撕小广告;有的要求公职人员去街道“巡街”,监督各种不文明行为;还有的要求中小学生背诵志愿者精神、校园“六好”等各种材料……

经过这么一通“整治”,不仅本职工作被耽误,而且劳民伤财,有的甚“整治”出了形式主义。不妨看看有心人在某地创文创卫期间写下的见闻:

早上骑车经过路口,看见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隔三五步站一个,连成十几米远。十字路口还有人专门拉横幅——红灯时拉起来,绿灯时放地上。横幅比正常的窄一些,上面写着“文明出行安全你我”,路口多长横幅就有多长。但其他路口却没看到这样的阵仗。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创文考核组必经的检查路线。

实际上,不仅考核组的路线能提前“规划”,许多相关工作也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比如,有的地方简单粗暴地把环境差的地方围堵起来,把不美观的建筑遮蔽起来。等考核组一走,马上恢复原状。真不知道这样的创文创卫有何意义可言?

还有人反映,现在都是为“创”而“创”,搞大规模突击成了惯用套路。在这种套路下,不仅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普通市民也有不少怨言。

原本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好事,楞是被折腾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这样的“创文”“创卫”于市民无益,也难以获得市民的真心支持。

——为了绿化,把坟碑染成绿色
——公务员装成乘客在各个车站,保证车站卫生
——每个居民楼下配备一位保安和一名公务员应对检查组
——每个事业单位都要派人去街上当志愿者……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这些“创文”“创卫”闹剧,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城市更文明更卫生;但实际上,“创文”“创卫”勾连着各地领导的政绩和面子。

正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各地每逢“创文”“创卫”,都如临大敌,各种标语、口号铺天盖地,战斗和运动的气息一个比一个浓、气势一个比一个盛。就是在这种战斗和运动的气息中,各种变味的荒唐举动才“应运而生”。

在眼下五花八门的城市评比中,“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两块“金字招牌”,也代表了中国城市之间的全面竞赛,而围绕着这两块招牌所产生的闹剧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非必要不创文创卫”,行不行?

一位基层宣传部的干部曾坦言:“我主管了这么多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次比一次动静大,一年比一年热潮高,可回头一看,竟然看不到城市文明进步了多少。”

轰轰烈烈的“创文”“创卫”,早已经让基层苦不堪言,也已被诟病许多年。

公开报道显示:自8月20日以来,全国至少有74个城市的3.13亿人口被置于全城封控或部分行政区或多个小区的封控之中,其中包括15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天津。

疫情时期,“创文”“创卫”何妨给疫情防控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地方政府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集中投入到防疫大局上?

国家卫健委9月8日宣布,为确保中秋、“十一”前后不发生本土规模性疫情,将实施5项强化防控措施,执行时间自2022年9月10日起到10月31日止。

四川基层市监干部张林江“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令人痛心,更应当引起人们反思。

疫情防控和“创文”“创卫”,孰轻孰重,必须精准区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疫情之下,“创文”“创卫”应当识趣地退出!

“非必要不创文创卫”,行不行?